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古代白銀貨幣使用情況之四

與古代銅錢歷經兩千多年具有統一的外圓內方樣式不同,古代的銀兩貨幣形狀常常隨朝代的更替、時代的變遷不斷有所改變,有的時期甚至不同的省份或地域形狀也有較大差異。銀錠形制的變化反映了實際需求的變化與不同,既有不同時代人們對銀錠需求的改變,也有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域人們對銀錠要求的變化。但是,銀錠作為計重使用的貴金屬稱量貨幣,其根本的要素是成色,人們對成色的期待與把握是最重要的,因此,形制的變化也離不開這一根本因素。可以說,歷代白銀貨幣在形態上既有所繼承,又有一定的變化,這與鑄造工藝和銀兩貨幣隨時代的變遷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代至民國銀錠

隨著白銀貨幣化的加深和本位貨幣地位的進一步確立,清以後,銀錠在社會各個地區、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清代的銀錠器形繼續了明朝後期錠形地域化的傾向,愈演愈烈,成為歷史上銀錠器形最為繁多的時期,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933年「廢兩改元」的民國前期。此時期的錠形大致有:

一、五十兩大錠類型,有大元寶、龜寶、大翅寶及方寶等;

館藏清代五十兩大元寶

館藏清代五十兩龜寶

館藏清代五十兩大翅寶

館藏清代五十兩方寶

二、十兩、五兩、三兩、一兩等小錠類型,有中、小元寶、砝碼錠、橢圓錠、牌坊錠、圓槽錠、腰錠、銀錁子等。

館藏清代十兩元寶

館藏清代砝碼錠

館藏清代橢圓錠

館藏清代牌坊錠

館藏清代圓錠

館藏清代腰錠

館藏清代銀錁子

清代至民國銀錠器型的繁雜多樣,是銀錠在廣泛而普遍使用之後,由各地實際情況和使用習慣而定的,人們對銀錠關注的重點還是成色。除表明身份(包涵地域、年份、銀鋪、銀號、用途等)外,有的還直接標註成色,同時,也注重起翅效果及絲紋、鏡面(刻意去絲紋)、蜂窩等與真假和成色相關的形態表現。另外,清代至民國銀錠銘文已經基本全是戳記銘文,基本沒有了從唐代到明代一直都存在的鏨刻銘文。

館藏民國五十兩鏡寶銀錠(鏡面)

總結起來,清代至民國初,流通的銀錠有兩大主要特點:

第一,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封建社會的白銀貨幣,並不像銅錢那樣,有官方規定的統一形制和重量,而是官府指定有資質的、或在民間有一定信譽的銀爐進行鑄造,因此,即使同一種類型的銀錠,不同地方鑄造也會存在成色和尺寸上的差異。銀錠的成色(含純銀量)對白銀貨幣的質量信用來說至關重要,而當時商人為了圖利,不惜摻假行騙。至遲在明代,假銀錠就已充斥市場,讓人防不甚防,識別真假銀錠或銀錠的成色成為使用白銀貨幣必備的常識。到了清代,對銀錠成色的鑒別甚至成了一種專門的知識。清代寧壽堂所撰《銀譜》[1],通過列舉直隸,山東、山西、陝西、河南、江西,福建、廣東、雲南、京都、南京、濟寧、淮安、鎮江、徽州、九江、湖州、溫州、台州以至周村(山東長山縣南)、楓鎮(蘇州)等全國各地銀錠,以及紅毛(荷蘭)、東洋(日本)、呂宋(菲律賓)等國外銀元,從外觀特徵和顏色等方面講解鑒定白銀貨幣成色的知識,這也反映了白銀貨幣種類之多、使用範圍之廣。

第二,各地銀兩互不通行。貨幣最大的便利是給人們以商品交換之通行需要,由於各地銀兩的重量和成色標準互不相同,因此,從外地流入的銀錠,必須重新經過成色鑒定或當地銀爐熔鑄成本地通行的樣式方得以行用,銀錠的多樣性同時也為其流通製造障礙。自明代中期以後,由於官方公開承認白銀的國家法定貨幣地位,又沒有頒布統一的鑄造標準,於是各地爭相鑄造具有當地偏好的銀錠,而各地銀錠的成色與樣式互不相同,那些各式各樣的銀錠很難想象可以在全國通用。

清末,隨著外國銀元流入,銀錠這種稱量貨幣在流通使用過程中的優勢明顯不如銀元鑄幣,最終,在民國時期(1933年)隨著廢兩改元法令的頒布,銀錠正式退出流通領域。

[1]

[清]寧壽堂:《銀譜》,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資料》(第三輯),中華書局,1982年07月第1版。

(本文選自錢幣博物館周衛榮楊君黃維《古代銀錠科學研究》一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