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立秋過後有4大變化,艾灸3穴培補元氣,老中醫也在灸!

今年8月7日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立秋過後,天氣會逐漸變得涼爽起來,但是今年立秋正處於「三伏」里的「中伏」和「末伏」,要注意提防「秋老虎」發威。

立秋撞三伏,天氣多變,很多人的身體開始吃不消,唇乾口燥、口腔潰瘍、掉發、上火問題隨之而來。那麼,在這個夏末秋初的季節,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立秋過後四大變化

天氣變幹了

當氣溫逐漸下降,空氣中的溫度會逐漸降低,變得乾燥起來。鼻燥、唇乾口燥、咽喉腫痛等現象也會隨之而來。這個時候要注意補充水分,提升自身的儲水功能,在任何天氣中都能保證正常循環,不會被空氣濕度所左右。

代謝變慢了

秋季時分,身體的代謝能力開始變慢,許多頭髮代謝、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無法傳遞到髮根,最終的命運就是脫落。不僅如此,繼續生長的頭髮也會失去光澤,斷髮、分叉現象頻頻發生。此時,身體需要提升營養輸送的「應變力」,即使代謝變得緩慢,也能將營養按時送達,還自己一頭順滑烏髮。

食物變膩了

秋天一到,我們的飲食習慣悄然發生改變,蔬果減少,而油膩加重。當身體內缺乏蔬果中擁有的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時,口腔粘膜的健康就會受損,潰瘍面接連出現。此時,要注意飲食營養均衡,提升身體對於頻發潰瘍的「應變力」。

天氣變幹了

秋季上火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成了「理所應當」的事兒,但其實,這是秋日裡身體器官的活動能力沒有春夏那樣「活躍」,身體毒素無法排出才會出現的現象。要想提升身體對於火氣的「應變力」,加速排毒最為重要。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立秋之後,天氣雖然有了些涼意,但還有些"暑氣"沒散,暑熱中人的毛孔是張開的,皮膚的紋理比較疏鬆,容易受外界的邪氣侵襲,出現頭痛、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陰暑"癥狀。

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脾胃容易在這種冷熱刺激中發生不適。中醫養生理念認為,這段時期不要貪飲涼食,多灸大椎、關元、神闕、足三里等,不但有助於調理脾胃,也有利於陽氣提升。

大椎穴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定位: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太白穴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癥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定位: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關元穴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立秋養生該注意啥?

立秋後,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蔔、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

秋季是人體適宜進補的季節,但要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精神調養方面,應收斂神氣,心平氣和,忌憂鬱惱怒,以適應秋季清肅的氣候特徵。

起居調養宜早卧早起,既順應陽氣的收斂,又能舒展肺氣。早起時在床上放鬆四肢閉目養神一會再起床,避免卧睡貪冷。

此外,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但不適宜高強度的運動,應避免過度出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