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對於糖尿病患者,感染到底有多可怕?

雖然在我讀書時曾見過無數糖尿病足的相關圖片,但想起我第一次看見糖尿病足患者因感染缺血導致腳趾腐爛變黑殘缺不全,在注射了嗎啡后依舊痛苦呻吟時,那個場面依然是相當觸目驚心。天啊!原來糖尿病病人的感染會是這麼恐怖!

糖尿病和感染是相互影響的兩兄弟,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感染,而感染又可能引起或加重糖尿病。在胰島素問世以前,感染曾經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雖然目前有所下降,但是感染仍在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占首位;糖尿病患者發生多器官衰竭,有3.7%以感染為誘因;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高達36.8-55.9%,住院患者中,甚至更高。

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濃度均較高,這為那些「居心叵測」的細菌和病毒提供了營養豐富的溫床。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免疫防禦能力較低,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變形、趨化、吞噬能力受損;血管變異,組織氧濃度降低,進而影響了依賴氧的白細胞的殺菌能力;糖尿病患者呈負氮平衡,免疫球蛋白、補體生成減少等原因,感染往往就成為糖尿病人的「噩夢」。

好比家裡招賊后還沒有任何武器對付入侵者,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壞傢伙把家裡破壞殆盡。因為細胞代謝異常,再加上組織修復能力減退,所以導致感染遲遲不能恢復,危害相繼到來,甚至可能還會是洶湧而至。

糖尿病患者常出現哪些感染?

1.肺部感染

美國疾控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糖友患肺炎的幾率是健康人的6倍,結核的幾率是健康人的4-8倍。糖尿病併發肺部感染的比例高達23.3-44.5%,位列合併感染之首位,這與昏迷、慢性消耗、長期卧床等密切相關。

2.尿路感染

因為糖尿病患者尿路中尿糖濃度較高,利於細菌繁殖,所以,糖友併發尿路感染幾率高達32.6-90.5%,以膀胱炎和腎盂腎炎最常見,約10-20%系無癥狀性菌尿,部分甚至可以發展為敗血症,所以非常值得警惕。

3.膽道感染

國內報道糖尿病併發膽石症為31.5%,合併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發病率高,臨床表現不明顯,容易發生穿孔,死亡率較高,為非糖尿病患者的5-22倍。

4.皮膚感染

皮膚和黏膜本來是防禦外來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可是由於糖友尿液汗液富含糖分,因此皮膚較薄部位如隱私部位、乳房下、皮膚褶皺處等,均特別容易發生皮膚真菌感染,以及出現毛囊炎、癤、癰等。

5.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讓廣大糖友聞之色變,其致殘致死率極高。主要表現為足部潰瘍和壞疽,傷口經久不愈,頻繁發燒,局部惡臭,疼痛難忍,嚴重者還可能出現骨髓炎,需要截肢,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6.壞死性筋膜炎

多種細菌混合感染可以造成皮下組織和筋膜廣泛、迅速壞死。

7.牙周病

特別是1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牙周病。

首先,診斷明確后及時有效的抗菌藥物使用是控制感染的關鍵。

感染那麼凶,所以其臨床治療用藥具有明顯特殊性:

  • 選擇高效、廣譜、敏感的殺菌劑,最好根據葯敏試驗選擇抗生素,必要時聯合用藥。

  • 為保證感染部位有足夠的藥物濃度,短期內大劑量比長期小劑量給藥效果更好。較為嚴重的,要靜脈給葯。

  • 考慮患者肝腎功能狀態,盡量選用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 不宜大量長期聯合用藥,尤其廣譜抗生素,否則可能造成二重感染。

  • 同時應用多種藥物治療感染,還要考慮抗菌藥物和降糖藥物的相互作用,治療期間,嚴密監測血糖水平。

總之,對待糖尿病併發的感染治療起來要穩、准、狠,快刀斬亂麻,一旦發現,決不姑息。

學會預防,是應對感染的最好手段!

糖尿病一旦出現感染,治療起來都會非常棘手,醫生一般都會做好臨床宣教,防患於未然。只有自身房屋堅固了,才能預防「強盜」的光顧。

防治糖尿病感染的主要手段就是控制血糖,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礎的。

血糖控制好了,併發症發病幾率大大降低,完全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那麼,怎樣控制血糖水平呢?飲食、運動、藥物控制缺一不可,而且同樣重要,各佔三分之一的比例。

  • 要做好自我放鬆和情緒調節,例如利用深呼吸和輕鬆舒緩的音樂來鬆弛肌肉;學會調節情緒,增強自我效能感,消除不良心態等均有助於血糖控制。

  • 積極預防感冒、拉肚子等情況,在食慾不好或消化不良時,及時根據飲食情況調整降糖藥物用量。

  • 增加無糖液體的攝入,脫水會引起血糖升高,當血糖升高時,喝水可以避免食物的過多攝入,還可以沖刷尿道,但是合併心臟病患者的要注意合理控制飲水量。

  • 加強室內通風換氣,避免到人多擁擠密閉的環境,減少機會性感染。

  • 注意足部衛生,保持清潔,預防擦傷,做好滋潤不幹裂,及時處理雞眼、足癬、胼胝、老繭等。足部避免燙傷、抓傷,無論出現多小的傷口,或者出現顏色、溫度覺、觸覺異常時都絕不能輕視。

  • 糖尿病合併腦卒中后避免長期卧床,要勤翻身拍背,預防吸入性肺炎。必要時注射肺炎球菌疫苗。

  • 監測血糖,無論空腹或者餐后血糖,根據飲食以及運動的量及時總結經驗,做好記錄,預防低血糖發生。

做好這些,廣大糖友面對感染時就不用過於懼怕,才能與糖共處,仍甜蜜無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