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零售時代的營銷:更青睞「產品+」

最近在讀矽谷創投教父、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的作品《從0到1》,感觸頗深;彼得教父的商業思想,總體來說,推崇「從0到1」,說的也即是「道生一」,用前幾年的說法是「開創一片很藍、很藍的大海」——從無到有,企業善於創造和創新,建立多維度壁壘,由此開闢一個只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而成為這個市場的唯一,這對商業社會而言,就是要開闢一個非零和遊戲的疆域。

回看當下的電商領域,產品的「從0到1」,似乎進入到只有拼價格、拼虧損撐量的死循環,產品品質在極度的同質化,價格戰被一打再打,不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

作為傳統的中小企業,人人都知道電商已成為一個躲不開也丟不掉的渠道 ,那我們到底要往什麼方向努力,從而建立自己的線上「從0到1」,而不是像當下這樣,多少人都在看著、微信談論著、微博轉發著,把球踢來踢去。

作為傳統企業來件,大規模生產必須以大量銷售為前提,連續化的產能和大量的產量如不能及時消化,留給企業的很可能不再是財富而是包袱。 對於企業來講,要想獲取規模經濟曲線上的好處,必要條件就是「控制市場」,使市場需求發生在自己的產品上——大規模生產與提高爭奪市場的能力必須同步進行。然而,為了「控制市場」,企業慣用的方式是:持續降價促銷,刺激消費,打擊對手,擴大市場份額,使市場需求持續發生在本企業產品上。這種「無情的擠壓對手」的做法,曾經在啤酒行業最為激烈:××啤酒為了把青島啤酒趕出某個地區市場,曾經連續在當地各大酒店、餐廳做「促銷活動」:喝××啤酒,免費。

大規模生產,「創造財富」並不等同於「創造利潤」(創造可溢出的新價值),在無形中懸入一種死循環,細細思考這些企業,他們大部分的失敗無外乎兩個原因:

1.總是希望能快,不計成本燒錢拉用戶(實際上,他們的運營卻始終沒找到可持續賺錢的可能性);

2.同質化、殘酷的競爭,盈利越發稀薄;

在格局未定的當下,無論是平台電商還是線上垂直渠道,它們中的絕大多數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用各種「補貼」挑逗、迎合消費者的「貪婪」(1分錢包郵,9.9抽個腎6等促銷活動,意圖通過此舉擴大平台註冊量或手機端app的下載量,以此獲取更多的用戶,從而能夠攜更多的用戶「倒逼」上游,妄圖通過量化,在努力擠壓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在某個「未來」實現自身利益更大化,比方上市;在老朱看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乾爹,靠補貼來贏得用戶,基本不會有未來,特別是在薄利為生的電商平台,因為人的貪婪沒有止境;靠補貼而獲取來的用戶去「倒逼」生產企業,擠壓其原本就不多的利潤,這種做法也將會絕了自己的源頭。 我們的企業也好,電商平台也好,應該引導消費者與生產者一起回到常識:要為合理的價格買單,價廉不可能物美;好產品就應該有好的價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麼出路到底在哪?無非是:更加用心的做出好的,有良心的產品, 讓自己的產品擁有更為顯著的、區別於對手的品牌特徵和價值主張,獲取屬於自己的源點消費人群;努力開闢屬於「產品+」的系統差異化,讓用戶能有一種全新的消費體驗,從而開闢或者拓寬一個新市場。

落實到整個產品系統上就是做到兩個准:

(1)產品與用戶需求的對接要准:產品生存的基礎在於用戶需求,如果我們能緊緊抓住用戶的某一個需求痛點,然後依此來規劃並設計一款產品。用戶需求體現在他想買一個電視,一件衣服,細化到某一個物品,生活中的一個非常細的環節。當然前提也是這個需求能通過技術手段滿足。

(2)產品與渠道的對接要准:在老朱看來「電商的真正痛點不是市場的開拓,而是線下服務的對接」;「雙11」阿里網購規模再創新高,但電商巨頭們的尷尬還是渠道之殤。來自中通快遞的數據顯示,2015年雙十一,農村市場的網購比去年增長68%,即使擁有渠道下沉優勢的中通快遞也只能覆蓋到5000多個四線鄉鎮。儘管阿里、京東都在忙著下鄉刷牆,海爾的日日順忙著在家電物流、配送、安裝領域跑馬圈地,但是櫥電、衛浴、熱水器、燈具、凈水機等後端服務較重的行業,O2O現狀並不樂觀。

歸根到底:還是要感謝這個移動互聯時代,因為這個時代,使得產品端直達消費端有了直接的可能,不論是何種網路銷售模式還是個性化定製模式等,找到產品與渠道的精準對接,也就有了成功的一半。

正如吳曉波所說的那樣:「這是小時代盛行的大時代。」在野企業憑一款產品就有可能橫空出世,一出生就風華正茂。小米、微信、餘額寶就是例證。所以,只要追求極致的初心不變,爆品+爆點=爆發。

作者:朱延輝,前皇冠店掌柜的,電商實戰派操盤手,專註傳統企業電商+落地,合作、.轉載必註明出處,否則必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