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研讀經典」中國制度:賢能政治的傳統與現代

制度:賢能政治的傳統與現代

>研讀經典<<<

摘要

自「政治社會」建立以來,就開始實行賢能推舉制度。除西周封建制之外,絕大部分歷史時期都實行賢能政治。儒家對賢能政治傳統的形成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傳統賢能政治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即基層官員考試、中層官員選拔和最高層執政者的推舉禪讓制。當代共產黨領導下的賢能推舉制度全面繼承古代賢能政治的合理成分,實現了「堯舜禹三代」的政治理想,與西方民主選舉制度相比毫不遜色,如果進一步完善就能形成治國理政的理想政治制度。(下文有刪減)



自「政治社會」建立以來,就開始實行賢能推舉制度。除西周封建制之外,絕大部分歷史時期都實行賢能政治。儒家對賢能政治傳統的形成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傳統賢能政治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即基層官員考試、中層官員選拔和最高層執政者的推舉禪讓制。當代共產黨領導下的賢能推舉制度全面繼承古代賢能政治的合理成分,實現了「堯舜禹三代」的政治理想,與西方民主選舉制度相比毫不遜色,如果進一步完善就能形成治國理政的理想政治制度。本文對此試加論析。

孔子孟子對堯舜禹、夏商周之間的傳承關係,做出過明確表述。《論語·堯曰》對於夏商周之間的傳承關係,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孔子認為,周代的體制繼承了夏商兩代人文禮樂的合理性,孔子願意從周代人文制度出發,創建新的人文文化。孟子對堯舜禹夏商周、文武周公孔子的傳承也做過說明。他說:「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若禹、皋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孟子·盡心下》。

孔子孟子把古代人文化成的傳統追溯到堯,還沒有提到更早的黃帝。《周易·繫辭傳》則把人文肇造的始祖追溯到包犧氏神農氏黃帝,《周易·繫辭》雖然包犧氏神農氏排在黃帝前面,但不難看出,黃帝時期是中華文明大規模發展時期,而且黃帝與堯舜有直接的繼承關係,「黃帝、堯、舜氏作,」「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由於《周易·繫辭》把文明創始追溯到包犧氏(也稱伏羲氏),宋代的石介在繼承韓愈的道統說時,也把道統的源頭追溯到伏羲氏,但認為在道統的傳承過程中孔孟、韓愈的功勞很大:「道始於伏羲氏,而成終於孔子。」雖然石介推崇伏羲神農以來文明發展,但仍然認為黃帝時期文明達到興盛階段,「夫道之盛,莫盛於黃帝。」 但石介並沒有明確論證儒家道統發源於黃帝。本文認為,儒家道統的源頭應該從黃帝開始。

司馬遷著《史記》,以《五帝本紀第一》開篇,五帝又以黃帝為第一,黃帝以前的歷史以及歷史人物難言之,確實有內在的緣由,即,中華文明發展到黃帝時期,才開始出現有政治意義的組織模式,治理模式,才開始出現國家的雛形,原始部落聯盟,或邦國聯盟。本文認為,儒家思想的源頭,或者說,儒家道統思想的源頭,必須以某種政治組織的出現才能得到說明,才能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這也符合整個宇宙自然界人類社會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為到有為、從自然到人文的發展歷程。所以,儒家的道統只能追溯到黃帝,而道家思想的源頭卻可以追溯到伏羲氏甚至更古老的原始文明。

神農、黃帝之交,是古代文明第一次發生重大變革時期。神農以前,社會處於自然的、鬆散的氏族部落狀態,各部落之間如果有聯繫,至多也只是自然的隨機的聯繫。神農氏衰,社會陷入混亂,有黃帝氏奮起揮黃鉞,平定混亂,首次建立氏族部落聯盟,原始狀態結束,社會從此進入有序狀態,從自然的無序的社會進入具有政治組織形態的國家雛形的可以進行人為管理的狀態,這是儒家思想的源頭,是儒家道統的源頭。神農之世是刑政不用的自然狀態社會,隨後社會陷入混亂,黃帝起來平定暴亂,重新穩定社會,並對社會進行有序管理,開闢了人文社會發展的新時代。

黃帝時代,中華文明的發明創造呈爆炸狀噴發出來,在政治制度建設層面,設官分職,設雲官、史官、天官、星官;倉頡作文字,大撓作干支,握奇為戰陣,岐伯作鼓吹;容城作曆法,隸首定度衡,還有音樂、樂器的發明,等等。黃帝時期創造了先進的社會文明體系和社會生活方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把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到新的水平。儒家道統的核心內容,就是仁義精神,就是民本思想,就是以人民為中心。黃帝的自然社會政治實踐,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源頭。

黃帝與堯舜禹湯文武,都屬於同一個族系,堯舜禹湯文武都是黃帝的後代。黃帝不僅與堯舜禹湯文武同屬一個族系,而且黃帝殫精竭慮櫛風沐雨為民辛苦勞作辦實事的作風也為後世梳理榜樣。從黃帝以來,鴻水滔天,洪澇災害一直困擾著先民。堯命鯀繼續治水,舜命禹繼續治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大禹的時候終於平定了水患,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孔子對於黃帝和大禹的功勞給與極高評價。在《論語》里,孔子說到堯舜禹夏商周之間的傳承,沒有直接評論黃帝以及黃帝對後世的影響,但在其他文獻里記載了孔子對黃帝的評論。據《屍子》記載,子貢問於孔子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謀而親,不約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謂四面也。」對於以上文獻記載,我們應該看到孔子對黃帝的歷史功績和精神的高度讚賞和評價,看到孔子對傳承黃帝精神的文化自覺。

儒家的基本態度是反對戰爭。但堅決支持讚揚主張平定暴亂暴政和反侵略的正義戰爭。黃帝毅然起兵,平定暴亂,謀取和平,為天下後世通過平定暴亂謀取和平樹立了典範。為歷代儒家繼承發揚。神農、黃帝之交,社會的原始自然秩序趨於解體,天下紛擾,諸侯混戰,其中蚩尤、炎帝最為橫暴和強盛,侵凌百姓,弱肉強食。面對蚩尤、炎帝的挑戰,黃帝堅決起而應戰,聯合其他部落打敗蚩尤、炎帝,除暴安良,取得和平,建立邦國聯盟,為中華民族開國之戰,第一次取得偉大勝利,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黃帝建立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部落聯盟」,或「邦國聯盟」,奠定了國家雛形,開啟了中華民族治國理政的基本模式。一般而言,只有建立政治社會,有了治國理政的需求,才有實施賢能政治的基礎。黃帝量能授官,賢才是用,開啟了儒家賢能政治傳統的先河。相傳黃帝任職時,天空有景雲之瑞,故任官皆以雲命名,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 更重要的是,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這就是說,黃帝治理邦國聯盟的最初方式是向各邦國派駐代表「大監」,監督考察協調各部落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活動,統一政令歲歷生產生活準則規則,萬國之間得以統一協調發展,人力物力智力得以集中運用,民族精神向心力得以凝聚,中華民族得到蒸蒸日上的飛躍式發展。

黃帝之後,賢能政治的傳統在五帝之間延續,帝嚳能夠「普施利物,不守其身,」堯任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擔任各種職務,「信飾百官,眾功皆興。」帝舜能夠根據「八元」「八愷」的具體能力而各盡其用。降至殷商時期,尚有舉賢授能的遺風,如湯舉伊尹,武丁舉傅說(悅),文王舉姜尚等等。周武王推翻了殷王朝的統治之後,開始實行封建制,即封邦建國,全面實行世卿世祿制度,從事政府管理職責的官員基本由貴族子弟世襲繼承,選拔官員主要不再根據本人的德才能力,而是根據血緣身份,賢能政治的傳統一度中斷。周平王東遷以後,王室權威下降,列國諸侯紛紛坐大,社會秩序解體,日漸陷入動亂紛爭變化境地。政治制度開始從封建制向郡縣制轉變,各國諸侯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在列國競爭環境中謀求富國強兵,許多國家的統治者開始尋求具有適應時代變革要求的有德有才的賢能人士幫助治理國家,都要招聘、選拔、任用理財、打仗、治國的人才,不得不打破宗法血緣關係破格選拔人才,選賢舉能逐漸形成新的社會風氣與社會思潮。

賢能人才一般是指有德有才,德才兼備,但春秋時期一般德才不作嚴格區分,德就是才,德才統一。春秋戰國時期,賢能政治傳統再度復活,選賢使能成為各國選拔人才、聘用官員的基本原則。一般而言,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不主張「尚賢」甚至反對賢能政治;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一切惟法令是瞻,不重視賢能政治甚至貶低賢能政治的作用;墨家也主張「尚賢」,但沒有具體提出尚賢的標準以及賢能的職責;只有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系統總結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選賢任能的時代精神與社會思潮,對賢能政治的理論基礎、具體內容作出充分論述,對當時的社會進步與人才解放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孔子系統總結概括新時期賢能人才的新型品德,並用之於新型人才的培養。孔子有教無類不拘一格培養學生,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從政才能。

孔子明確地把「舉賢才」(《論語·子路》)列為儒家的為政措施之一,「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子張》)。孟子倡導「尊賢便能·俊傑在位」(《孟子·公孫丑上》),「尊賢育才、以彰有德」(《告子下》)。荀子在舉賢方面的態度,則十分明朗磊落:「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荀子·王制》),「尚賢使能」是君子從政三大節之一。隆盛的政治氣象表現在「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方面,「尚賢推德天下治」(《王制》)。這些充滿豪氣的言論反映了荀子時代世卿之政已全面坍塌的現實情形,反映了「不恤親疏、不恤貴賤、唯誠能之求」的平民政治力量背景。



先秦儒家賢能政治的思想與實踐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自漢代以來,隨著儒家思想逐漸佔據主導地位,賢能政治的思想也逐漸在人才選拔方面落實為賢能推舉制度和科舉考試製度,人才選拔至少從形式上也漸趨公平與公正。縱觀古代賢能政治的歷史實踐,基本可以把賢能政治內容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基層官員選拔、中層官員任用和最高層執政者的推舉禪讓制。

基層官員、初級人才一般是通過科舉考試來選拔。讀書人不論貧富貴賤都可以參加考試,許多平民知識分子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政府部門,在人才選拔的公平公正方面已經遠超世界各國。中層官員的選拔和升遷,宋明兩代都流行推舉和考核制度。官員在一定崗位上任滿一定年限,就面臨轉官或升遷,一般由吏部進行考核,也稱「磨勘」。更重要的職位則由朝廷重臣推薦,由皇帝最後決定任用。明代的會推制度實行範圍更廣,一般部以上官員職位要由中央各部和地方主要官員推薦,吏部要把多數人推薦的人選提供給皇帝考慮。考核的標準當然是要求德才兼備的賢能官員。但在官員的選拔任用過程中,朝廷重臣和皇帝個人的決定權依然很大,許多情況下不能保證被任用的官員都是優秀的賢能俊傑。

當代人才選拔制度繼承了古代選賢任能的傳統,如果不考慮具體內容,至少從形式上繼承了古代推舉和考試的優良傳統,逐漸形成具有特色的選賢授能的民主制度。現在的公務員選拔基本通過考試進行,許多副縣級、副廳級幹部選拔也首先通過考試選拔,然後對成績優秀的幾位再重點進行考核,確定最終候選人提交會議討論通過。基層管理人選選拔,一般首先是進行基層民意測驗,實際就是基層推舉,組織部門把得票多的人選按差額方式提交上級部門,再按照差額方式對候選人進行考核,聽取意見,再最終確定候選人進行投票選舉。雖然最後選舉也許是等額投票,但通過這種程序產生的候選人基本可以保證是投票人和上級基本滿意的、相對而言是德才兼備的賢能人士(許多官員在任職之後貪污腐敗,違法亂紀,涉及對官員行使權力的監督制約彈劾問題,需要在另外的場合討論這一問題)。重要崗位職務的任用,基本上是通過不同層次的推舉和考核來選拔。當今的賢能推舉制度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通過採取有效的制度措施有效的摒除傳統賢能推舉制度中的弊病與惡習,借鑒當代世界人才選拔體系的優點,從具體實踐中總結經驗,就能夠逐步形成具有文化基礎和優勢的民主制度。



西方國家從近代以來,在推舉國家領導人方面實行民主選舉制。實際上,當代共產黨領導下的賢能推舉制度在選拔、確保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擔任國家領導人方面,比西方的民主選舉制要優越。西方的民主選舉制度有兩種體系,一是代議制,即議會民主,例如英國和位置在東方的日本,實行民眾選議員,議員選首相;在這些國家君主制依然存在,英國有女王,日本有天皇,實際上還是君主立憲制度,而已經沒有君主制。二是直選制度,比如美國,民眾直接投票選舉總統。從理論上說,符合資格的公民都可以參加競選首相或總統,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具備相當財力的公民才能開展競選運作。即使有人德才兼備、政績可觀,沒有相當的財力支持,根本無法進入候選人行列。從西方國家的民主競選實踐來看,競選人要成立競選總部,組建競選團隊,開展各種競選活動,到處宣傳,開會,演講,為了有經費保證,還要接受某些資本集團的捐款,要代表某些資本集團的利益,如果當選以後要為某些資本集團服務,這些競選人是否德才兼備,是否有豐富的執政經驗,似乎並不重要,選民主要是看他們提出什麼施政綱領,當選后對於國計民生將要實施什麼政策策略方案,也就是看他們如何「吹牛」來決定選誰,至於這些競選人在當選后是否會實行他們許諾過的方針政策,選民們無法督促監督制約,也就是說,選民們在行使一小時選舉民主以後,他們的民主就失效了。而且,民眾根本無法把他們認為的真正賢能人才推舉出來,他們只能在參加競選的候選人中進行選擇,如果兩個競選人都是中等以下水平,民眾也只有在「矮子裡面選將軍」。從西方大部分國家的政治實踐來看,許多當選人在宣誓就職以後,對他們曾經吐沫橫飛說的天花亂墜的「新政」並沒有認真實行過(也許川普有點意外),大部分還是延續以前的政策,「選誰都一樣」,這是現在西方民主選舉制度陷入信任危機的原因。然而,西方大多數公民還是以他們的現行制度為自豪,他們自認為他們手裡有選票,一人一票,而且他們的選票有決定權。事實上,在代議制國家,選民只能選議員,議員選首相,在總統制國家美國,選民實際上也不是直選總統,也是間接選舉,即選民投票給選舉人團,由選舉人團選舉總統。

現在除了賢能推舉制度以外,西方國家實行的民主選舉制度也早已實行了。基層民眾一人一票選舉黨代表和人民代表,黨代表和人民代表在代表大會上選舉黨和國家領導人。基層代表的選舉早就實行了差額選舉,民主程序是相當完備的。然而,在相當一部分民眾卻沒有民主的獲得感,對於基層代表選舉不熱心,總認為西方的制度好,為什麼?這主要是因為許多民眾認為「代表」所起的作用不大,選誰都一樣,在全國的黨代會和人民代表大會上,主要領導人一般是等額選舉,代表們沒什麼選擇,他們手中的選票沒什麼決定權。因此,如果賢能推舉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真正「聽命於民」,那就是在今後國家政治穩定、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相關監督制約體制充分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國家領導人提名可以考慮差額選舉,這樣代表手中的選票就有了決定權,就真正發揮了作用,這樣整個體制制度就全盤皆活了。當然,如果國家領導人連任,還是實行等額選舉比較穩妥,如果領導人不再連任,可以考慮提名二到三名候選人供代表選擇。基層代表選舉也是這樣。除了具備自身優秀條件之外,在每位候選人的介紹中,還要加上一條,即這位候選人要明確表示,他將支持誰擔任國家領導人,供基層民眾投票選擇,這樣部分基層民眾的意志意願就可以通過這位代表給「代表」了。誠如是,本文認為,的賢能推舉基礎上的民主制度就可以明顯優越於西方許多國家。

註:授權發布,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台:changanjie-read。

長安街讀書會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近千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複,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而努力奮鬥。

即可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