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比爾·蓋茨:任何一個聰明的企業家都善於藉助別人的力量

古往今來,通過「借力」成功的人不在少數,縱觀許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馬雲、馬化騰、李嘉誠、郭廣昌······在商場廝殺時,也都少不了用「借力」助其登頂事業珠峰的故事

比爾·蓋茨曾說:「任何一個聰明的企業家都善於藉助別人的力量,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你成功的速度。」

諸葛亮為何屢戰屢勝?原因就是懂得如何「借力打力」。赤壁之戰,他設計佯攻,僅用3天時間借曹軍10萬支軍箭,后又巧借東風大敗曹軍。

企業家們往往有著異於常人的思維和敏銳的商業嗅覺,進而深挖商機。但成功之路往往不那麼一帆風順,許多商界大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首先是從借錢開始的。

總結大佬們的借力之道,其實都是得益於他們整合資源的能力,在他們的創業過程中,對人才資源的珍惜、人脈資源積累、環境資源利用始終貫穿發展始末。

借人情>>

頂級大佬的「借力」之道

■馬雲的起點是向妹妹、父母借的一萬多

31歲的馬雲發現互聯網的潛力后,向妹妹、妹夫、父母籌借一萬多,加上自己的幾千元積蓄,共2萬元開始開拓互聯網市場,開創為企業提供互聯網的在線信息的「黃頁」。

創業初期的馬雲時刻提醒自己「互聯網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

在當時互聯網還未成為基礎設施時,馬雲四處推廣遊說自己的黃頁業務,功夫不負有心人,黃頁當時最高營業額達700萬元。

■李嘉誠的起點是向叔父、堂弟借的4萬多

李嘉誠已連續15年穩坐世界華人首富的寶座。2014年,李嘉誠的凈資產達到310億美元。

李嘉誠創業之初積蓄僅有7000港元。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4萬多元,加上自己的積蓄,總共五萬餘港元資本,在港島的皇后大道西,開設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廠,取荀子《勸學篇》中「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意,將廠定名為「長江」。

如今60載彈指一瞬,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長江基建已涉足電訊、地產、酒店、零售、製造等多個領域,橫跨50多個國家,累計雇傭員工已逾47萬人!

■郭廣昌的起點是從親友那裡東拼西湊的3.8萬元

25歲的郭廣昌放棄出國的機會,辭去復旦大學的工作,拿著從親戚朋友處借來的三萬八和幾個校友註冊了一家調查公司。商場摸爬滾打,最困難時吃泡麵節省開支,騎腳踏車出門調研,在上海的弄堂里發傳單、找項目,創業之艱辛,實屬不易。

然而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位出身農家的少年郎僅用3年時間,就將3.8萬變成1個億!

可以說,每個企業家都是能夠沖向百米冠軍的種子選手,而家人朋友的幫助,就是助力企業家們沖向終點的助跑器。

借團隊>>

懂得網羅人才,為我所用

創業初期可以通過借錢來彌補資金緊張,但當公司真正成立的時候,企業所帶團隊就顯得尤為重要。經營企業說到底是經營人,管理企業說到底就是借力。

失敗的領導以其一己之力解決眾人問題,而成功的領導則懂得集眾人之力解決企業問題。

所以,成功的老闆往往懂得如何收羅人才,為我所用。

馬雲的十八羅漢

1999年在一個叫湖畔花園的小區,彭蕾、蔡崇信、張瑛等18人在馬雲「我們要做世界上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的鼓動下,創建了阿里巴巴。

坦白說,僅憑馬雲一人之力是難以成就今天的阿里神話的。正是借力這18人,在經營過程中,在各自的領域各顯神通、各司其職,為阿里巴巴走向神話披荊斬棘,馬雲才有今天的成就。

以蔡崇信為例,蔡崇信被稱為馬雲背後的男人,每次阿里在最困難的時候他都會出面幫忙,高盛的500萬美金和孫正義2000萬的美金風投離不開蔡崇信盡心儘力的幫忙。

雖然「十八羅漢」居功至偉,但阿里並沒有被「創始人意志」綁架。2009年,「十八羅漢」集體辭去創始人職位重新競聘,阿里巴巴告別「創始人時代」進入「合伙人時代」。

如今,阿里巴巴100多位高管中,創始人只剩下6個;在五六人組成的最高決策層中,創始人也僅有馬雲和蔡崇信兩人。

馬雲用心良苦是為了給更多優秀人才「騰出空間和位置」。阿里要變得更強,就需要借得更大範圍的團隊力量,只有新陳代謝不停,才能打造鐵打的營盤。

史玉柱的四個火槍手

史玉柱在二次創業初期,在很長一段時間,連工資都難以發出,人心惶惶,哀聲載道。但有4個人始終不離不棄,那就是後來被稱為4個火槍手的,史玉柱大學時期的「兄弟」陳國、費擁軍、劉偉和程晨。

多年以來,史玉柱能夠叱吒於風雲多變的商業江湖中,無不借力於追隨他的那些骨幹人馬,那是一支極具凝聚力、異常穩定的核心隊伍,甚至當史玉柱因負債不能露面時,他的「四個火槍手」依舊力挺。

真正的成功,不在於你能做多少事,你會做多少事,而在於你能借多少人之力,為我所用,去成就多少事。人才資源對企業尤為重要,它決定著你的團隊的戰鬥力強弱。如果不能合理的發揮人才長處對人才和企業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因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會愛才好士,網羅優秀人才,使其發揮價值,成為中流砥柱的幹將。

藉資本>>

BAT也都是有「靠山」的

當企業發展成一定規模時,借小錢已根本滿足不了企業的胃口。唯有借力盤踞雄厚資源的資本投資,企業才會更加羽翼豐滿,早日打破發展禁錮。

美國500強企業95%都是上市公司。作為互聯網企業代表,BAT的每一家都曾藉助資本的力量實現企業質的飛躍。

阿里巴巴借力軟銀、高盛

馬雲的成功,借力日本軟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阿里的上市,回購雅虎股票這些都得到了孫正義的支持,可以說軟銀是馬雲的後援財神。

2000年,馬雲第二次融資,2500萬美元的投資來自軟銀、富達、匯亞資金、TDF、瑞典投資等六家風險投資商,其中軟銀為2000萬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第三次融資,再從軟銀等風險投資商手中募集到8200萬美元,其中軟銀出資6000萬美元。

軟銀不是阿里巴巴最初的風險投資商,卻是堅持到最後的一個。

軟銀不僅給阿里巴巴投入了資金,在後來的發展中還給了阿里巴巴足夠的支持。尤其是2001年到2003年的互聯網低谷時期,軟銀慷慨解囊,緊隨阿里團隊,助力阿里度過了危險時期。

騰訊借力香港盈科、IDG

騰訊QQ的前身OICQ在被馬化騰團隊開發不到一年,用戶註冊量逐漸突破100萬,這令馬化騰的團隊十分激動。

但長期資金的投入加上無法找到這款軟體盈利的方法使得騰訊公司賬面不足1萬元。此時的馬化騰團隊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把騰訊賣掉,二是增資減薪。

馬化騰團隊選擇第二種。馬化騰、張志東將工資由原來的5000元減為2500元,其他三位創始人從2500元減為1250元,這在當時的深圳,僅能勉強維持生計。馬化騰差點把騰訊賣掉,但當投資人最高出資60萬元,令馬化騰難以接受。

這時美國IGD的出現給騰訊帶來了生機,馬化騰團隊將騰訊估值為550萬元,願意出讓40%的股份,最終募資220萬。李嘉誠的二子李澤楷創辦的香港盈科也在馬化騰團隊危難時給予資本支持。可以說,如果沒有借力IGD和盈科的投資,騰訊早已命喪於當時。

2016年,風雨18年的騰訊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登頂亞洲市值最高公司。

百度借力德豐傑

德豐傑公司是被百度團隊精神感動的。在考察的過程中,他們在這家企業身上看到了矽谷式的創業精神。當時的百度在4個半月內,比原來預計的6個月提前1個半月就做出了當時全球領先的中文搜索引擎,李彥宏團隊在技術上的鑽研打動了德豐傑投資公司,使其在2000年聯合IDG等第一輪投資者向當時剛剛成立9個月,只有十幾個人的百度投資了1000萬美元(德豐傑佔比75%)。

在李彥宏創業時期關鍵時刻,百度借力德豐傑的投資,在技術的精進上有了更好的發揮。可以說,如果當初沒有借力德豐傑,百度就難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如此成就。

借趨勢>>

依託國家利好政策

每一次國家的重大戰略或者科技發展的風口,都有一批嗅覺靈敏的企業家謀勢而動。這是考驗企業家戰略眼光的重要標準。

借力者強,借勢者智。真正的獨到的企業家善於伺時勢而動,借環境之力,用其敏銳嗅覺、犀利的眼光、長遠的謀算使企業站在制高點,威震八方。

今年兩會期間,馬化騰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議案: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

借力國家政策的支持,2017年6月20日,馬化騰在首個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題的高峰論壇上發表講話稱:「粵港澳大灣區抓了幾副好牌,恰恰反映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

在馬化騰眼裡,未來,軟體、硬體、服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這是大勢所趨。這個趨勢恰恰是粵港澳灣區的優勢,包括香港、深圳、廣東很多珠三角企業,剛好具有這三者優勢。如果能把這三方面的優勢整合起來,將大有可為。

借力政府的利好政策,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公司在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政府在引導互聯網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來源於: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