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看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你是什麼人:台灣20個所謂「邦交國」

台灣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不具備獨立主權的行政區域,但目前仍有20個國家無視歷史和事實,與台灣保持所謂「外交」關係。目前,仍與台灣保持所謂「外交」關係的國家有20個:

大洋洲6國:帛琉共和國(「建交」時間[下同]:1999)、吐瓦魯(1979)、馬紹爾群島(1998)、索羅門群島(1983)、基巴斯共和國(2003)、諾魯(1980,2005)

拉丁美洲11國:瓜地馬拉(1960)、巴拉圭(1957)、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81)、貝里斯(1989)、薩爾瓦多共和國(1961)、海地共和國(1956)、尼加拉瓜共和國(1990)、多米尼加(1983)、宏都拉斯共和國(1965)、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聖露西亞(2007)

非洲2國:布吉納法索(1994)、史瓦濟蘭王國(1968)

歐洲1國:教廷(梵蒂岡)(1942)

2000年以來與台灣「斷交」的國家:

2001年6月18日 馬其頓

2003年10月13日 賴比瑞亞

2004年3月30日 多米尼克

2004年11月10日 萬那杜

2005年1月20日 格瑞那達

2005年10月25日 塞內加爾

2006年8月6日 查德

2007年6月7日 哥斯大黎加

2008年1月14日 馬拉維

2013年11月14日 甘比亞

2016年12月21日 聖多美普林西比

2017年6月13日 巴拿馬

台灣現有20個「邦交國」的人口和面積

據統計,台灣當局1949年底尚有「邦交國」47個,至1969年升至70個,如今則只剩下22個。揆諸歷史,台灣的「被斷交」,其實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類:大國外交戰略轉移,台灣成為棄子

英國在戰後實力大降,為維護在華利益,尤其是在香港的利益,成為最早同台灣「斷交」的西方大國。1950年1月,英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54年兩國建立代辦級關係,但在台灣仍留有領事館。至1972年,中英關係升為大使級。

同英國「斷交」后,法國成為台灣在歐洲最重要的「邦交國」。但戴高樂為擺脫美國影響,彰顯法國獨立大國地位,不顧美國勸說,於1964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台灣只得宣布與法國「斷交」。對此,蔣介石在日記中自我安慰道:「自覺與法主動絕交,不僅能系持國格,而且因之打破美國兩個之陰謀,故雖失猶榮也。」中法建交事件在當時被稱為「外交核爆炸」,可見其帶給台灣的震撼。

日本和美國,是台灣「外交」最核心的兩大支柱,但也在七十年代相繼與之「斷交」。1971年,出於共同對抗蘇聯的目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日本隨之也調整了對華政策,於1972年9月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台灣當局遂宣布同日本「斷交」,指責其「忘恩背義」(蔣介石在戰後曾對日以德報怨)。1978年底,中美兩國建交。蔣經國在深夜獲知這一消息,遂發表聲明,指責此舉「將對整個自由世界產生嚴重之影響。」至此,台灣「外交」大勢已去。

在1992年、1998年,韓國和南非分別同台灣「斷交」后,台灣「邦交國」中再沒有地區性大國。

第二類:國際局勢起伏不定,中小國家追隨其後

在國際關係中,中小國家往往很難執行獨立、明確的外交戰略,而只能追隨大國政策或國際局勢。台灣的「邦交國」數量,也因此出現過三次大的起伏。

第一次。1949年,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蘇聯宣布與台灣「斷交」,蒙古、波蘭等緊隨其後;1950年,阿富汗、挪威、瑞典等9國與台灣「斷交」。台灣「邦交國」跌至38個。1964年,台法「外交」關係結束,原為法國殖民地的剛果、中非等4個非洲國家,也隨之與台灣「斷交」。

第二次。60年代,因民族獨立運動,誕生了一大批新的國家。台灣利用冷戰局勢,發展了較多「邦交國」,在1969年一度達到「外交」巔峰(70個)。

第三次。好景不長,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斷交潮」也隨之而來。當年,智利、土耳其、伊朗等12國對台「斷交」;1972年,塞普勒斯、盧森堡、澳大利亞等13國對台「斷交」;1973年—1975年,台灣共失去了16個「邦交國」,只剩下27個(包括新增的湯加、薩摩亞兩國)。時人形容,這段時間裡,台灣「外交部」實際上是「斷交部」。

第三類:「斷交」再「復交」,國家之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邦交國」總數長期維持在25-30個之間。這種維持,與對外經濟援助密不可分。

1989年,台灣為同格瑞那達、貝里斯兩國「建交」,分別花了5000萬和1000萬美元。1990—1996年,台灣投資尼加拉瓜2億多美元,為多米尼加援建的科技園和大學校舍,約價值5000萬美元。2008年,陳水扁當局又向尼加拉瓜捐贈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發電機組。

1999年,台灣許諾未來十年內給馬其頓16億美元的援助和投資,換得同該國「建交」;2003年,台灣以每年援助吉里巴斯800萬美元為條件,使其成為「邦交國」。統計顯示,2000年台灣援外經費達259億元新台幣,2001年為284億元新台幣。台灣「邦交國」中,除梵蒂岡外,無不是這些巨額援助的受益者。

台灣現有20個「邦交國」的地理位置

為了獲得更多援助,小國同台灣「斷交」再「復交」戲碼也開始一再上演。如塞爾加爾1960年成為台灣「邦交國」,1964年、1972年、2005年三次「斷交」。最後一次「斷交」時,塞內加爾總統給陳水扁的信中,明言「國家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台灣「外交部門」稱,大陸許諾給塞內加爾2億美元援助,及修建礦場、海底隧道的經費。其他國家如中非共和國、尼日、查德、諾魯、聖露西亞等都曾多次同台灣「斷交」。

進入21世紀,台灣在經濟方面對「邦交國」的吸引力大不如前,2000-2008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同3個國家「建交」,卻失去了9個「邦交國」。坊間傳言,馬英九上台後,兩岸曾達成「外交休兵」的默契。不過,此次甘比亞同建交,對台灣仍造成了很大的震動。台灣前「外交部長」歐鴻煉甚至感慨說:「台灣幾乎每一個邦交國都想跟大陸建交,台灣沒有外交惡鬥的本錢。」

與台灣「建交」的20個所謂的「邦交國」,其關係有兩個特點:

第一、與台灣「建交」的國家大致是一小二窮

與台灣「建交」這些國家雖分佈在不同的洲際,卻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大致可以用「一小二窮」來概括。台灣20個「邦交國」中,只有8個國家的面積超過了10萬平方公里。最小的一個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城中之國梵蒂岡,面積僅為0.44平方公里。這些國家分佈於不太引起世界關注的區域,由於地理位置所限,很少有大量的投資和貿易活動在這些區域進行,因而大都比較貧窮落後。

像拉丁美洲的貝里斯,近幾年的GDP均值僅為6.87億美元;多米尼加為172億美元,外債卻有36.35億美元。非洲的甘比亞是3.73億美元;查德是15億美元,人均只有202美元,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再看大洋洲的馬紹爾群島,GDP均值為2.46億美元;吉里巴斯為4280.7萬美元。

第二、所謂的「建交」,實際上只是金錢外交罷了

大陸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外交資源,在全球事務上有著很大的話語權。同時政府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加之國際法的相關規定,台灣是出於和分裂狀態的地區性政權。幾乎所有大國都需要在國際上的配合,對他們來說政治利益要遠遠大過於經濟利益,所以他們不會冒著和翻臉的危險來和台灣建交。

她,成就了甚至世界,卻也毀了!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幾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個細節, 一段鮮活的歷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軍,不多不少,整整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雄師過大江」。東路軍35萬人,由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張黃港渡江。中路軍30萬人,由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揮,在蕪湖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西路軍35萬人,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參謀長李達指揮,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樅陽鎮段渡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