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揭秘: 歐盟是怎麼來的? 到底是幹啥的?

「歐洲觀念」(Europeanidea,廣義上指一種認為歐洲構成一個政治共同體的信念,而不考慮其歷史、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在1945年之前就早已產生。16世紀宗教改革之前,人們對羅馬的普遍效忠賦予天主教廷在歐洲大部以超國家的權威。甚至歐洲國家體系出現之後,盧梭、聖西蒙(Saint-Simon, 1760-1825)和馬志尼等思想家仍捍衛歐洲合作的事業,主張建立全歐洲的政治機構。但直到20世紀後半葉,這些願望仍是毫無希望的烏托邦。自二戰以來,歐洲經歷了史無前例的一體化進程,有人認為這將實現邱吉爾所稱的建立「歐洲合眾國」的目標。這有時甚至使人認為,在民族國家的弱點日益明顯時,歐洲一體化提供了一個最終將被全世界接受的政治組織模式。

很明顯,歐洲一體化進程肇始於歐洲1945年後出現的強大且可能是難以阻擋的歷史形勢,主要有:

飽受戰爭破壞的歐洲需要通過合作和形成較大市場來進行經濟重建,從而避免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死灰復燃。

為了維護和平,人們希望永久性地化解法德兩國始於普法戰爭(1870-71)和德國統一(1871),並導致1914和1939年戰爭的勢不兩立的矛盾。

德國問題(即因強大且野心勃勃的中歐大國德國的出現,所導致的歐洲國家體系的結構性不穩定)只有將德國整合到更大的歐洲體系中才能得到解決。

人們期望保護歐洲免受蘇聯威脅,並使之在兩極世界秩序中擁有獨立角色和認同。

美國希望建設繁榮和統一的歐洲,為美國提供市場,同時也成為防止共產主義和蘇聯影響擴張的堡壘。

人們(特別是在歐洲大陸)普遍認為,主權民族國家乃和平與繁榮之敵,有必要以超國家機構取而代之。

組織比國家具有更高的道德權威,這種看法加上對國際主義的理想主義信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歐洲一體化。讓·莫內(Jean Monnet)和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 1886-1963)所主張的歐洲一體化的「聯邦主義」夢想鮮明地表現了這一點。但是,將歐洲國家的主權「彙集」起來組成「聯邦」歐洲的早期構想毫無結果。如1948年創建歐洲議會的計劃到最後只有「歐洲理事會」成立,該機構只是一個辯論的場所,成員不是選舉產生,而由各國政府任命。此後,歐洲轉而走上了一條功能主義的統一之路,這也是歐洲一體化方案往往注重提升經濟合作手段的原因所在,對各國政府來講,這也是爭議最小且最有必要的一體化形式。1952年,在法國外交部長舒曼的顧問莫內的倡議下,歐洲煤鋼聯營(ECSC)成立。根據1957年簽署的《羅馬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條約致力於建立歐洲共同市場,並實現「歐洲人更緊密聯盟」這一更大的目標。隨後,新功能主義成為歐洲一體化(實際上是區域一體化)中影響最大的理論。

1971年,歐洲煤鋼聯營、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併,成為歐洲共同體(EU)。儘管隨著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在1973年的加入,最初的六國共同體有所擴大,但1970年代卻仍是一個停滯時期。1986年簽署的單一歐洲文件(SEA)提出,商品服務和人員要從1993年開始在全歐洲自由流動(「單一市場」),一體化進程再次發動。《歐洲聯盟條約》(TEU,即《馬斯特里赫特條約》,Maastricht treaty))經1991年磋商,1992年又修訂,到1993年正式生效,標誌著歐洲聯盟的成立。15個歐盟成員國(希臘1981年,葡萄牙和西班牙1986年,奧地利、芬蘭和瑞典1995年加入)組成了政治與貨幣聯盟。該條約的重頭戲是建立單一歐洲貨幣(歐元),1999年開始實施,紙幣和硬幣在2002年已經正式流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