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哥:
家哥我家是精裝房,基本每個房間都會有一個吊燈和檯燈,本以為這樣就夠了,但入住后卻各種彆扭。
廚房特別暗,在哪裡都背光......
卧室亮得半夜上廁所能被晃醒...
衣帽間同樣昏暗找衣服就像掏垃圾箱......
總之住著既不方便又沒有氛圍。想知道如何在不改電路的情況下解決這些照明死角?
家哥說:
隨著空間劃分和居住需求更加細化,我們的照明方式也慢慢發生了變化,開始出現「無主燈」的概念,或者說是從「一屋一燈」變成「一屋多燈多種光源」。原來我們認為燈只買最亮的那種就好,但其實除了亮度以外,合理的燈光布置更加重要,它能給我們更舒適和安全便利的居住體驗。
◆既然如此,今天家哥就先帶著大家扒一扒那些家中照明盲區,並針對性地給出一些改造建議,其實解決這些問題並不一定要大改電路,即使已經裝修完成,我們也可以通過後期安裝LED燈,燈帶等方式實現。
廚房裡的盲點
▲圖片來自於用戶笑笑,
改造前的廚房先天光線不好,後天燈光照明也不夠。
◆廚房是隱藏在家裡最大的照明黑洞,看看大多數廚房,有多少不是屋頂正中一盞燈就搞定的。但使用感如何呢?白天還好, 晚上就很尷尬了,洗菜看不清、切菜看不清、刷碗看不清,想晒晒自己做的菜來個擺拍也.....從顏值上就輸了。
◆所以要想做飯更方便(最起碼要能看得清楚吧),合理的做法是在洗菜區—水槽附近,切菜區—砧板附近,裝盤區分設幾盞燈單獨照明。
◆先看看笑笑家廚房改造前後對比圖,反差是不是很大呢。通過水槽上的吊燈,櫥櫃下的LED燈還有原來的主燈,一屋多燈的做法輕鬆就解決了過去傳統照明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光線好了只有四平方多的空間看著也大了。
▲光源色溫與照度關係
水槽區:一般而言,白光、黃光並不一定哪一個比較好,主要還是以人的視覺感官為主,但如果強調作業或安全考慮的區域,例如廚房水槽區和切菜區,就要講究功能照明,因此照度維持在450~750Lux,色溫約2500K即可,這樣視線較為明亮清新。
▲圖片來自於用戶鄭小兔
▲圖片來自於笑笑,水槽區上方加裝了白色光源吊燈。
屋主說:照明對廚房來說至關重要,只靠頂子上的燈是遠遠不夠的。我選擇利用集中照明來解決這兩個問題。一般晚上洗菜都是背光,照明較暗,在水池上方掛一個吊燈,集中照明,不管洗菜洗碗都能看清。
備菜區:備菜區可參考餐廳,運用情緒照明,黃色光源能讓烹飪出的食物更美味地呈現。因此建議照明維持在50~100Lux。裝盤區的單獨照明能讓食物看起來更加美味。
▲圖片來自於家要素用戶
切菜區:這裡可以在吊櫃下面安裝較細的T5燈管或LED燈,讓照明更節能更明亮。PS:加裝亞克力擋板,可以擁有更柔和的光線。
櫥櫃LED燈使用tips:
1、開關插頭盡量遠離水蒸氣較大的地方,防止感應失靈等其他不亮的狀況。
2、可以根據廚房戶型和面積選擇不同長度和連接方式(串聯、並聯和串並聯)
3、LED燈一般有兩種安裝方式,一種是用強力雙面膠安裝,先用抹布擦拭乾凈,之後在燈兩端和中間位置貼上雙面膠,最後固定通電即可。另外一種是卡扣安裝,具體方法見下圖:
▲圖片來自於家要素用戶
▲圖片來自於用戶李大膿
屋主說:櫥櫃吊櫃下面有燈帶,簡直一萬個推薦!切菜再也不怕擋住頭頂光了~~
▲圖片來自於用戶笑笑
屋主說:吊櫃下加燈帶,工作區域就不昏暗了,關鍵可以把櫥櫃照的更好看了。我選的這款是觸摸感應櫥櫃燈,伸手摸一下就可以開關燈。淘寶上很多,100左右。只要黏在吊櫃下插上電源就可以,安裝十分方便。
◆除了以上傳統的廚房布局如一字型或者L型,中島型的家庭同樣也要注意照明問題。建議大家在中島上方再加強照明,如直接照明的射燈或吊燈。
◆之前沒有在中島上安裝照明設備,之後又怕安裝LED燈太麻煩,那我們還通過可懸挂的吊燈或者夾子燈固定在上面,單獨照明。懶人還是有懶辦法可以用的~
▲圖片來自於用戶VOFAN & SHOUNA
玄關里的盲點
◆玄關一般是沒有對外窗戶的,這就意味著沒有自然光輔助而必須仰賴足夠的人工照明。總的來說,這部分區域照明亮度盡量高一些,避免一進門的晦暗陰沉感。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安裝人體感應燈,尤其對於那些做夢都想有個日本妻子拿著拖鞋恭候自己回家的人,感應燈能帶給你同樣的幸福感。
▲圖片來自於家的要素用戶海蒼
屋主說:鞋櫃面向門那側的下方裝了感應燈,傘架右邊白色那個就是,進門后可以自動照明。尤其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家,一開門看到明亮的屋子,心情不能更好,特別貼心特別方便。
◆現在市面上感應燈的使用方式有多種,可以懸挂、黏貼、擺放或著手持,總之完全沒有使用門檻。一般感應燈只需安裝電池就可以工作,不用插頭通電。
▲圖片來自於用戶李大膿
◆如果你家玄關光線不足,又放了一面穿衣鏡,那還要記得給它來個照度在500Lux左右的光源,不單單可以提升整個玄關的明亮程度,還能照出你本來的美讓咱們美美的出門~
卧室里的盲點
▲圖片來自於網路。
卧室的照明數量和體驗感不一定成正比。
◆我們的卧室基本上都有兩盞燈,一個是吸頂燈,一個是床頭附近的檯燈。看上去這兩種類型的燈已經滿足了功能性照明的需要,但其實還是有不方便的地方,最主要體現在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別說開頭上的大燈,光是開枕頭邊上的小檯燈都很容易把自己晃醒......然後就再睡不著了,這一點年齡稍大的人都深有體會。
▲圖片來自於網路
◆所以在床下安裝燈帶就顯得尤為重要啦,光源處於平行視線下方,既不會照眼又能讓我們看清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一般這種床下燈帶都是可以定製長度並能裁剪改變長短的。有的是通電燈帶,有的高級一點就做成感應式,可以根據光線條件和人的活動照明。
▲圖片來自於用戶海蒼。
屋主說:床下裝了感應燈,夜裡不用摸黑,也不用開燈打擾到另一個人。
◆別看卧室不大,但暗黑角度還不少,衣櫃里就算其中一個。拿衣服找衣服放不方便有時候就差在這裡的直接照明上了,如果在這裡安上一個可以充電使用的燈我們的衣櫃也不至於被翻得這麼亂了......此外這裡的照明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不需要插座也不用在衣柜上打孔走線,其實和手機差不多充電就可以使用。
▲圖片來自於網路,看著很爽有木有
◆衣帽間同樣如此,僅僅依靠屋頂是上一盞燈獲得光線並不能照到全部區域,因此仍然需要後期在部分空間里單獨照明。
動線之間的盲點
◆選戶型的時候會看動線,做收納儲物空間的時候也會講動線,但動線之間的照明問題卻被人們忽視太久。畢竟我們觀念里,照明一直不就是負責一塊兒區域么,怎麼還負責一條線了呢?
▲圖片來自於家要素用戶
◆這就不知道了吧,隱藏在動線中的照明有很多優點,一是可以有路線引導功能,二是有種只見光不見燈的效果,營造氛圍,放大居住空間。
▲圖片來自於家要素用戶,
吧台和櫥櫃附近的照明運用。
◆此外動線之間的照明更適合用在老人友好型的空間中,如果和老人一起居住或是爸媽自己獨居,由於其體力、平衡力、視力、聽力慢慢退化,我們看起來足夠的光源對於老人來說其實是不足的。因此在家居環境的規劃中,安全非常重要。在照明配置上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而動線中的照明就可以有效避免父母夜晚活動時受到磕碰,或者被絆倒而受傷。
◆聽完家哥這麼一說是不是覺得不是家裡燈太少,也不是燈不夠亮,而是你沒把它用在對的地方吶~
本文為家的要素原創
如需平台轉載或商務合作,請聯繫
家|的|要|素
優秀改造案例
看了別人的改造很心動?
靈感那麼多,腦袋挑暈又不知如何著手?
將就久了,是時候講究一次了
48小時丑屋改造
年輕人的軟裝服務
快速簡單幫你設計一個美麗的家
查看更多服務詳情,開始我的改造!
長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