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當年的俄國是如何霸佔中國最主要的幾個領土的?

當年的俄國是如何霸佔最主要的幾個領土的?

歷史解析VIP 2017-03-18 15:17

清朝雍正年間,為確立清俄邊境而簽訂的兩個條約,使得貝加爾湖從此徹底脫離了。

簡要詳情如下:

距今七千年前,肅慎族(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族)先民,首先生活在貝加爾湖一代。後人從湖岸的薩甘扎巴懸崖壁上刻著的他們留下的壁畫等物來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些圖畫在1881年被發現。另外,在湖岸上,沿著路邊還建有許多石祭台。這些圖畫和祭台可能是早期居民的生活見證。

公元前6~前5世紀,突厥族庫雷坎人從東方遷移至貝加爾湖邊,同時,湖邊還有土著居民埃文基人(稱鄂溫克人)。埃文基人以捕魚、採集野果和養鹿為生。

西漢地圖

在西漢時期,貝加爾湖是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名曰「北海」,蘇武被匈奴王單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

在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貝加爾湖」是在鮮卑的控制範圍之內,名曰「北海」;

在東晉十六國時期,「貝加爾湖」改稱為「於巳尼大水」;

南北朝時期,「貝加爾湖」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名仍稱為「於巳尼大水」;

隋朝時期,「貝加爾湖」被東突厥控制,復改稱「北海」;

到了唐朝前期,「貝加爾湖」成為大唐帝國版圖的一部分,歸關內道骨利干屬,「貝加爾湖」也改稱為「小海」;后東突厥(史稱后突厥)復國,「貝加爾湖」復歸突厥,后又歸回鶻所轄,仍稱「小海」;

宋朝,貝加爾湖被蒙古八辣忽部控制;

13世紀,蒙古後裔布里亞特人也來到貝加爾湖地區。

蒙元時期,「貝加爾湖」又 划入蒙古帝國版圖,屬「嶺北行省」;

明朝時期,「貝加爾湖」被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喀爾喀蒙古和準噶爾蒙古分別先後被清軍征服。不過之前在清俄《尼布楚條約》中,屬於布里亞特蒙古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被康熙皇帝劃歸俄羅斯帝國。

雍正帝在位期間劃分清俄中段邊界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簽訂后,標誌著中原王朝最終與貝加爾湖徹底隔離。

中俄地圖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發生在1685年6月,由都統彭春率領的清軍圍攻雅克薩三天,城中的俄軍乞降。第二次戰役開始於1686年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受阻於俄軍新建的雅克薩城堡之下,圍困雅克薩長達10個月,直到1687年5月16日,中俄雙方即將開始簽訂《尼布楚條約》前。

雅克薩之役持續這麼長,是不是兵力相當呢?其實清兵遠遠多於俄軍。按照中方史料,投入第一次雅克薩之役的部隊包括八旗兵1200人,漢軍500人,由精於騎射的東北赫哲、達斡爾等族組成的「新滿洲」官兵500人,以及由福建籍官兵組成的500藤牌兵。總計約三千人。但俄軍在第一次雅克薩戰爭時,最多450人。第二次,清軍(中方史料2100人,俄方史料8000人以上)再次進攻雅克薩,此時的俄軍仍只有826人,清軍仍擁有較大的人數優勢。人數佔優,那問題之一就出現在火器上。

首先看槍。當時清俄雙方都處於冷熱兵器混用的時期。清軍使用的火繩槍名為「兵丁鳥槍」,系用鐵製成,槍長2米,射程約100米,射速為每分鐘1 ~2發。由於火繩槍的后坐力很大,故在木托下安有叉腳。火槍龍頭上夾有一根火繩,使用時先點燃火繩,然後扣動扳機,使火繩下落,接觸火門烘葯,引爆膛內火藥,推動彈丸飛出槍口。火繩槍只能在有限的距離內射擊,而且引火繩對精確瞄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障礙。而俄軍除了火繩槍外,還配有燧發槍。

大炮

歐洲各國軍隊從17世紀開始裝備燧發槍,重量輕,后坐力小,剪掉了火繩槍上的那條「辮子」(火繩)。俄軍裝備的燧發槍是一種前裝滑膛槍,射速約為每分鐘2發,射程300米。第二次雅克薩之戰,826名俄軍擁有火繩槍100支,先進的燧發槍850支!反觀清軍,兩次參加雅克薩之戰時的主要武器還是刀矛弓箭,攜帶的火槍都不超過100支!清代的燧發槍直到鴉片戰爭也沒有裝備部隊。

再看大炮。清軍火槍不好,但參戰火炮的數量不少,略少於100門,其中最有威力的當屬20門「紅衣大炮」,包括8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與12門「神威將軍」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重達2000餘斤,鐵制炮彈重6斤,火藥裝葯3斤。而「神威將軍」炮可謂是前者的「袖珍版」,重量390斤,鉛彈重18兩,火藥裝葯8-9兩。這種炮第一次打雅克薩的木城牆是很厲害的,但第二次的時候,俄國人把城牆改成了土木混合結構,效果就很差了。

當時西歐國家已經能夠製造32磅炮甚至68磅炮(0.9072斤=1磅)。1662年鄭成功進攻荷蘭建的磚城熱蘭遮城,鄭軍用的青銅炮與鐵炮相當於12磅、18磅和24磅炮。而雅克薩之戰中清軍使用的最大火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只能算是6磅炮,其威力只是鄭軍最小火炮的一半。其他12門「神威將軍」炮的威力加起來也不及一門鄭成功軍隊的大炮!而當時鄭成功投入的火炮是28門!從這裡看,自身的火炮水平,二十年間在大踏步地後退。

清俄談判

《尼布楚條約》,就像十月革命之後的列寧仍與德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布列斯特條約》一樣,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與研究。

以當時清朝的國力,本應能夠將沙俄侵略者逐出國門,但最終卻簽署了《尼布楚條約》。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人比俄羅斯人怕冷,那麼俄羅斯不斷南侵不但具有了客觀必然性,甚至也具備了相應的合法性,這種說法甚至給俄羅斯意圖建立「黃俄羅斯」提供了某種理論根據。其實,這種理論的失誤來自人習慣的「隨機應變」思維方式,是一種缺乏國家民族發展總體大戰略和對領土合法性認識的表現。想當年日本人為了謀取在亞洲大陸上的一個立足點不惜興舉國之兵發動日俄戰爭,而滿清則不惜放棄祖宗龍興之地而無悔,情以何堪?自俄羅斯17世紀開始東進后,往往只需數百人馬便可攻破烏拉爾以西地帶的蒙古族裔汗國,後來進入烏拉爾以東時的探險隊最多不超過兩百人,卻每到一處便制定地界地圖,對當地土著部落均以「野蠻人」論處,完全剝奪了他們的土地繼承權,統統用一句「以沙皇閣下名義宣布此地為俄羅斯領土」為由納為己有,實在是千古奇冤!這種野蠻掠奪領土的做法背後的「合法性」何在?按照當時歐洲殖民主義者觀念,凡是沒有正規國家體制的地區均為「無主之地」,就如當年荷蘭人霸佔台灣也是以此為據的,這掩蓋了「居者有其土」的普遍原則,是赤裸裸的殖民主義侵略。郝先生爭對筆者說「清軍只去過庫頁島一次,因為沒有人力駐守而放棄」,殊不知俄羅斯霸佔的西伯利亞近900萬平方公里中,至今還有許多地帶沒有俄羅斯人去過,更何況當時俄羅斯遠征隊僅僅不到兩百人,卻「合法」佔領了這些領土?如果非得有兵駐守才算領土,那麼南海諸島有守軍是何時起呢?以此如何證明領土的合法性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