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數百萬隻神秘海洋生物「火體蟲」突然出現在太平洋西北部與阿拉斯加

  稱為「火體蟲」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大量出現在原本罕見之地。

  火體蟲突如其來的大量繁殖,讓科學家摸不著頭腦。

  這類海洋生物因為會自己發光,因而得到「火體蟲」這樣的名稱。

  火體蟲會黏在魚網和魚線上。

  它們需要溫暖的海水,因此常見於熱帶地區。

  近距離觀察可以見到它們凹凸不平的外表

  火體蟲大量繁殖會對其他野生動物有何影響,目前還不清楚。

  據美國國家地理:數百萬隻稱為火體蟲的熱帶管狀生物,突然出現在太平洋西北部與阿拉斯加,確切原因尚無人知曉。

  美國西岸海域在長達三年的異常高溫后,終於在2017年冷卻下來。回歸的肥美磷蝦讓鮭魚能飽餐一頓,而且再也看不到因飢餓而消瘦的海獅或其他海洋哺乳類被沖刷上岸。一切似乎都在回歸正軌。

  直到它們出現。

  從今年春天開始,數百萬隻看起來怪異、原始、狀似水母,體長甚至可達60公分的發光海洋生物,開始黏在研究用的網具中,釣魚鉤上也見得到它們的身影,更別提成串地被海浪衝上美國西岸了。這些粗短、果凍狀的生物叫做火體蟲(pyrosome),是錐狀的被囊動物。不過技術上來說,它們是一群個蟲(zooid)的聚合體。火體蟲通常在熱帶出沒,分佈最北的紀錄僅有一筆,曾在英屬哥倫比亞短暫出現過。但今年春天,它們卻以前所未見的數量群聚在東太平洋,從俄勒岡州一路延伸到阿拉斯加灣。 (譯註:個蟲指的是組合成群體﹝colonies﹞的單位生物,有些生物會群聚猶如一個個體般生活,例如僧帽水母與珊瑚都是一隻只個體群聚而成,看似單一個體的生物。)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哈特菲爾德海洋科學中心(Hatfield Marine Science Center)的學院研究助理珍妮佛.費雪(Jennifer Fisher)對此表示:「這真的很怪,我從來沒見過類似的事。」

  而研究水母與其他果凍狀生物逾30年,同在俄勒岡州的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西北漁業科學中心(Northwe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的研究生物學家瑞克.布羅德爾(Rick Brodeur)對此也是聞所未聞:「這裡出現這麼多的火體蟲,實在令人不敢置信。」

  用一張研究用網具就能在五分鐘內拉上6萬隻火體蟲。在阿拉斯加夕卡附近捕釣鮭魚的漁夫都放棄作業了,因為他們沒辦法阻止這些奇怪的管狀生物黏著在魚鉤上。火體蟲佔據了數百英尺的水層,至於原因為何?所有人都一頭霧水。

  費雪說:「它們就這樣來到這裡,然後瘋狂滋長。最讓人搞不懂的是,為什麼是『此時』?為什麼是『此地』?」

  罕為人知的生物

  火體蟲十分罕見,就連其中一位參與「海洋現狀」(state of the ocean)年度報告的加拿大科學家,都沒聽說過這類生物。在科學文獻方面,美國西岸的科學家也僅能找到相當貧乏的資訊,無從得知它們會不會對生態系造成什麼重大影響。雖然多數科學家猜測火體蟲在生態系中必然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目前依然無從預料它們對生態系的影響會是什麼。

  火體蟲通常分佈在象牙海岸、地中海、澳洲或佛羅里達等地的水域。大者猶如藏族的長號角一般,可以長達九公尺;小一點的則會藉由纖毛在水層間上下遊動。它們結構結實,而且像黃瓜一樣全身覆蓋小小的突起,握在手上還會不斷分泌凝膠狀的濃稠液體。

  2014年與2015年,曾經有暖水團短暫地流經東太平洋,導致各式各樣的生物分佈都亂了套:阿拉斯加捕到了暖水域的鯊魚及鮪魚、熱帶海蛇出現在加州;有史以來最毒、持續最久的藻華毒害了螃蟹、鯷魚、海豹與海獅。就在此時,開始有少數的火體蟲被沖刷到岸上。

  隨著海水溫度冷卻,海洋似乎逐漸恢復常態。不過出於某些原因,火體蟲卻開始暴增。從今年春季開始,它們佔據了從上而下數百英尺的表層海洋,特別在阿拉斯加離岸較遠的海域尤甚。

  阿拉斯加魚獵處(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的萊昂.沙烏爾(Leon Shaul)說:「當漁民朝海中施放掛了50個魚鉤的魚線,試圖在中水層拖釣帝王鮭時,幾乎每個鉤子都會拉上滿滿的火體蟲,這就是為什麼漁民捕魚的效率會變得這麼低。」

  沙烏爾說,有位漁民將一些火體蟲放在水桶里,但隨即又將它們扔出船外。稍後,這位漁民注意到水桶里有東西在發光。

  另一位在阿拉斯加魚獵處工作的亞倫.鮑德溫(Aaron Baldwin)也表示:「水裡頭滿滿都是火體蟲。」

  就在兩周前,科學家在離俄勒岡州數百公里的海域進行拖網研究時,目擊了上萬隻的火體蟲。

  大量繁殖會有什麼影響?

  目前還不清楚火體蟲以什麼為食,但它們賴以為生的食物數量肯定非常非常多。

  「這些傢伙一定消耗了大量的食物,一般來說它們偏好取食非常細小的顆粒,要達到這樣的生物密度,肯定需要吃下非常可觀的數量。」

  究竟有哪些生物會吃火體蟲,也同樣無人知曉。科學家曾經看到捕獲的某些銀鱈(又稱裸蓋魚)吐出火體蟲;其他研究人員也曾在帝王鮭的腹中發現一些火體蟲。不過這些魚是真的以此為食?還是純粹避不開的誤食?

  部分科學家已經開始擔心,這些數量龐大的火體蟲死去后,細菌分解遺體的過程將會消耗大量氧氣,這將會危及其他的海洋生物。

  另一位西北漁業科學中心的生物學家羅利.魏特坎普(Laurie Weitkamp)表示:「對於先前從未在此現蹤過的生物而言,火體蟲的密度實在令人驚訝。我們到現在依然摸不著頭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