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清華新聞學子安徽行】不丈量,無故事

還記得第一天,剛下火車,六安的驕陽立馬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40度的高溫炙烤著裸露的皮膚,大家眯著眼睛打量著這個隨後幾天將與我們深度接觸的城市。拖著行李,大家三三兩兩地走著,不知道未來,將會出現怎樣的忙亂和考驗。

關於新聞實踐

從到達的第一天開始,我們每天的時間基本就被分為了三個板塊:坐車、採訪、寫稿。早上七點多,迎著晨光走上車,前往不同的地點。到達后,一邊觀察周圍環境,一邊採訪或者尋找採訪對象。傍晚,回到住地,帶著一天的記憶打開電腦,趕著每晚十點的截稿時間,儘快將思緒落筆為成形的文字。

每組每天提交四篇作品的硬性規定意味著,每人每天都要完成一份個人作品。這就像是懸在腦袋上的大本鐘,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此行的重要目的——認識國情,實踐鍛煉。為了能順利完成任務,務必要能夠在緊湊的行程和有限的時間中完成高效率的採訪,獲得足夠的信息,以便後期撰寫。

而這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天,初來乍到的我們,還顯得生疏,像無頭蒼蠅般,往往無法迅速找到合適的採訪對象。還記得,第一天下午在皖西博物館,大家圍著講解員聽著關於館藏物品和六安的歷史。人群聚集在一起,提問困難,插話也困難。落在後面的同學,卻發現了一位一直在旁邊拍照的中年大姐。一位同學上去搭話,逐漸地,好幾位同學都過來了。看到這位採訪對象過於火熱,其他同學開始尋找其他合適的對象。無師自通般,我們紛紛體會到群採的不現實,以及主動尋找採訪對象的重要性。

在金寨縣現代產業園採訪企業管理人員。

一直隨行的張耀鍾師兄也給了我們很多建議。有時,我想採訪一位對象而又礙於羞澀吞吞吐吐,師兄就會從過來人的角度,鼓勵我大膽去提問。從尋找採訪對象,到提問技巧,再到寫稿角度等,許多實用而懇切的建議讓我迅速地進入到了作為一個「記者」的狀態中。

然而,即使通過採訪收集到了完備的採訪材料,要想在晚飯後的兩個小時內完成一篇一千字起步的文章,也並非易事。很不好意思的是,直到調研的最後一天,我也沒有按時在十點整交過稿。也許是拖延癌症,也許是下筆困難,無論原因如何,按時交稿成了每天最讓我頭疼的一件大事。對此,我也向同行的人民日報社曼老師請教過經驗。曼老師寬慰我,這的確是一個緊張的行程安排,但卻是對於一個新聞人的養成必不可少的鍛煉。她提到人民日報的駐外記者,許多海外分社因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是一兩個人肩負起整個地區的報道任務。從培養線人,到採訪、拍照、寫稿,到校對、編輯,還要與國內外同行爭取首發的時間,駐外記者需要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龐大的任務,可以說是頂著壓力高負荷工作。這種情況下,才真的是對記者的能力和效率的考驗。我聽后,既感佩又慚愧,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種認識本身,不就是國情調研對於我們新聞學子的意義之一嗎?

關於認識國情

採制了新聞獎一等獎作品《皮里村蹲點日記》的記者何盈,曾用一句話表達了她心中的新聞人形象:「做一個褲腿上永遠沾著泥巴的記者。」雖然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現在的記者有可能藉助科技設備,待在編輯室里生產出深度新聞。但記錄社會民情是記者責任的應有之義,完全足不出戶、完全依靠數據和網路上的隻言片語,又怎能寫出貼合民情、打動人心的好稿。

這一路,周老師帶著我們深入大別山腹地,感知這個曾經誕生紅25軍、培育了59位開國將軍的地方的過去、變遷和未來。在社區服務站里採訪,在新興企業里聽光伏發電帶動脫貧的方法,在山路和村落間走走停停,在大量的人與事之間尋找能夠落筆的線索。每晚帶著稿子,與同學們一起等待周老師的點評,是一個既刺激又痛苦的過程。刺激在對周老師評價的期待,痛苦在對於尬文字的焦躁和自我懷疑。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卻異常充實。

因為小時候和父親生活在皖西,我曾經短暫停留過這個大別山腹地的革命老區,但對於它的認識從未像現在一樣豐富而具體。這一趟,我聽到了不少故事,有些很美,有些很憂傷。日光之下,從無新事,有的只是表達和未曾表達。如果說從前,我心中的金寨只是一個錯過發展機遇、礙於地理劣勢而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山區,那麼幾天下來,一個個金寨人、景象,那些被言說或從未得到表達的故事,那些或淳樸或複雜的個性,那些或笑或沉默的面孔,則成為我對它的新認識。

讓我思考的另一點是,我們這趟的任務是深入基層、體察國情,但是什麼是基層呢,難道我們自己不也是基層的一員?校園像一個象牙塔,讓我們得以在一個構造好的安全環境里安心學習、自我成長,但也屏蔽了社會上更為複雜的一面。這讓我們在與社會接觸時,似乎有一層隔膜。因為沒有太多實際經驗,我們對於許多事情容易想當然,容易批評,又容易流於表面。但實在是個地域廣博、複雜深刻的國家,從省到市到鎮到鄉到村,每一層的治理都涉及到許多複雜方面,又豈是我們僅僅坐在書齋、依靠二手甚至三手資料而做的浮淺思考又能完全理解的呢。

採訪梅山鎮圖書館館長

此行,我真正理解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深刻含義。幾天的行程,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吉光片羽,還有更複雜、更深刻的國情實景,等待我們去挖掘、感受和表達。我始終相信,縱使時間永遠流逝,當下的價值卻不會褪色。而這一路的收穫,已經足夠我回味了。(清華大學2016級國新班 袁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