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欄|書畫藝術品收藏之道(八十四)

淺談傳統書法的術語(下)

傳統書法之美,需要在學習中細細品味,了解傳統書法術語,便能感悟其中的奧妙,本期「藝緣」專欄,繼續和大家分享介紹。

49、燕尾

指章草中的一類波法。如摹本神龍本的《蘭亭序》里「欣」字右下半的「人」,其狀形似燕之尾,故而得其名。前人亦將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

50、激石波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字之捺筆好似水從泉口流出遇石激蕩涌過。這種捺筆稱作「激石波」。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里「欣」字捺有章草筆意者即是。

51、柳穿魚

書法術語。比喻應用啄法的短撇。如形、影、衫、彬等諸字,其右側的豎三撇,須有平、仰,覆三種有變化的筆勢,好似三條小魚,用柳枝穿連起來,故得其名。

52、一波三折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一波三折,意指凡寫捺筆要轉換三次筆鋒。筆畫經過三折以後,才愈發波發矯健。北宋書法大家黃庭堅晚年的書法就具有明顯的一波三折的特點。

53、牽絲

書法術語。亦稱「引牽」、「引帶」,「遊絲」,意指書寫點畫時由於往來的筆勢留存於先後筆畫之間的纖細筆道。俐落挺健,纖細如髮絲,起有意氣周流,上呼下應的作用,可以表現出書家不凡的功力。

54、過折收縮

書法術語。運筆過程中的一種技法。過折,意指每畫一波,常折筆三過的意思;收縮,即北宋書法大家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說之略稱。運筆切忌缺乏內涵,直來直去。

55、一筆三過

書法術語。意指每作一點畫雖微如黍米,皆須筆鋒三折,始得完成。其法:藏鋒落筆為第一折;轉鋒提筆頓挫引筆為第二折;回鋒收筆為第三折。作書忌順筆平拖,而點畫經過巧妙三折,始能渾成圓滿。

56、內擫(yè)外拓

書法術語。內擫,指意在收斂的筆勢;外拓,則指意在縱放的筆勢。後人用內擫外拓來區別二王書跡,這樣的方法很有道理,說「大王(王羲之)是內擫,小王(王獻之)則是外拓。試觀大王之書,流美而靜,剛健中正,小王之書,華而實增,剛用柔顯。」

57、萬毫齊力

書法術語。意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充分調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聚結運動。這樣寫出的點畫才圓健得勢,力量彌滿。南朝梁王僧虔在《筆意贊》里有提到「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

58、折釵股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釵質堅而韌,是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后被藉以形容轉折的筆畫,雖盤繞彎曲而其筆致依然飽滿圓潤。南宋姜虁在《續書譜》里稱:「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圓而有力。」

59、屋漏痕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破屋壁間的雨水漏痕,其形自然凝重,故得其名。唐代茶聖陸羽在《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中記載:顏真卿與懷素論書法,懷素稱:「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顏真卿謂:「何如屋漏痕?」懷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60、壁坼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泥牆自然坼裂的痕迹,自然無做作習氣。南宋姜虁在《續書譜》里稱:「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坼……壁坼者,欲其無布置之巧。」

61、錐畫沙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以錐子划沙,起止無跡,具有「藏鋒」的效果,而兩側沙子凸起勻整,痕迹中正,形似「中鋒」,故用錐畫沙來比喻書跡的圓渾。唐代書法大家褚遂良在《論書》里稱:「用筆當如錐畫沙。」宋代黃庭堅稱:「如錐畫沙……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

62、銀鉤蠆(chài)尾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銀鉤指丁、寧、汀,亭等字的趯筆;蠆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筆。西晉索靖自認為自己的章草書很矜持,名其筆勢如「銀鉤蠆尾」。

63、綿里裹針

書法術語。比喻字體筆畫肉豐見骨、內剛外柔。北宋書法大家蘇軾自論:「余書如綿裹鐵。」明代解縉則稱:「東坡豐腴悅澤,綿里藏針。」

64、搭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意指行草起筆及字與字之間的順應承接關係。順勢而下,不用逆勢的起筆稱為「搭鋒」。清代朱履貞稱:「書法有搭鋒,折鋒,乃起筆處也。用弱筆者多搭鋒,用強筆者多折鋒。」

65、衄(nǜ)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意指筆鋒退而復進。清代蔣和稱:「筆既下行,又往上也。與回鋒不同,回鋒用轉,衄鋒用逆。」

66、轉

書法術語。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區別於折鋒。《雪庵運筆八法》里稱之為「圍」,有迴旋圓轉之意。東漢蔡邕稱:「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一般真書多用折鋒,草書則多用轉筆。

67、搶

書法術語。折鋒筆法的虛和者稱為「搶」。元代陳繹曾稱:「偏蹲側搶,圓蹲直搶,出鋒空搶。筆燥則折,筆濕則搶,筆燥實搶,筆濕空搶。」

68、挫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頓后將筆提起,使鋒轉動脫離原處,稱為「挫」。是傳統書法中轉換筆鋒時常用之法。不僅用於轉角及趯筆,凡行筆換鋒時皆用之。

69、駐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運筆若行若住。清代蔣驥曾有稱:手不運而以筆按下為「頓」;運筆時而意有所顧,因用遲澀出之者謂之「駐」。

70、骨法

書法術語。亦稱「骨力」。指書寫點畫中蓄積的筆力。是構成點畫與形體的支柱,也是表現神情的憑據。唐太宗李世民曾稱:「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惟求其骨力。」

71、肉法

書法術語。比喻書寫時筆墨濃淡、粗細,肥瘦的一種技法。元代陳繹曾在《翰林要訣》「肉法」一則中稱:「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即瘦。肥者毫端分數足也;瘦者,毫端分數省也。」

72、頓蹲

書法術語。停筆重按稱「頓」,輕按則稱「蹲」。《雪庵運筆八法》中稱其為「疊」。清代蔣和解釋「筆重按下」為「頓」,「用筆如頓,特不重按」為「蹲」。

73、八病

書法術語。俗稱敗筆,泛指書寫點畫經常出現的弊病。八病都是以接近這類點畫的實物形態定目,如:鼠尾、牛頭、蜂腰、鶴膝、稜角、竹節、柴擔,折木等。

74、背拋法

書法術語。亦稱「外略法」,意指「乙」字趯筆書寫的技法。寫趯筆貴於寬圓,如背手拋物,故得其名。宋人《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中有稱:「蹲鋒緊掠徐擲之,速則失勢,遲則緩怯。」

75、燕不雙飛

書法術語。前人將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一字之中宜用一次捺腳,二次出現就會筆畫雷同,畫蛇添足,字形拖沓。「燕不雙飛」即用作比喻捺腳的不可復用。但也有因隸書橫畫出鋒形如折刀頭,和雁尾之齊平相似,故亦稱「雁不雙飛」。

76、布白

書法術語。指安排字的點畫間架和布置字、行之間空白關係的方法。字的點畫與空白均有短長,繁簡,結體也有疏密、大小、欹正。書寫時必須要因字生勢,靈活多變。布白得當,即能使字和字之間產生參差錯落而又協調呼應的藝術效果。又,對整幅作品行與行之間的安排也稱「布白」。

77、雁陣

書法術語。意指字下四點排列之勢。《書法三昧》中有載:「急雁陣,緩雁陣,『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

78、散水

書法術語。俗稱「三點水」,寫法因字體與書體而各別。唐代張懷瓘在《王堂禁經·散水異法》里有稱:「氵,此名遞相顯異。意在或藏或露,狀類不同;法以剛側而中偃,下潛挫而趯鋒。則右軍《樂毅論》,《黃庭經》用此也。」

79、向背

書法術語。運筆造型的一種技法。與「向相」相輔相成。要求同一方向之筆畫為了避免平行和雷同,盡量做到和而不同,違而不犯,既多樣,又統一。例:「」即向相,「)(」即向背。

80、向相

書法術語。運筆造型的一種技法。與「向背」相輔相成。

81、展促

書法術語。指書法結體造型的一種技法。有從單字間筆畫繁減懸殊上去理解的。如唐代顏真卿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里有稱:「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也有從一個字的偏旁結構的處理上去理解的。如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里有稱:「少師(楊凝式)結字,善移部位,自二王以至顏柳之舊勢,皆以展蹙(促)變之,故按其點畫如真行,而相其氣勢則狂草。」這其中提及的楊凝式書有《神仙起居法》。

82、用墨

書法術語。墨色多變化,有焦枯濃淡乾濕之分,作書使毫行筆燥潤相間的技法稱為「用墨」。元代趙孟頫稱:「古人作字,多不用濃墨,太濃則失筆意。」明代李君實則認為:「羲之書,墨嘗積三分,何也?東坡真跡墨濃如漆,隱起楮素之上,山谷亦謂其用墨太豐,而風韻有餘,然則松雪所云,特楷書耳,行書則不然。」

83、墨豬

書法術語。比喻字體筆畫臃腫,豐肥而乏筋骨,因字如墨團,故得其名墨豬。唐代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引東晉衛夫人《筆陣圖》稱:「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書寫粗筆道的字而不見筋骨,易犯此病。

84、俯仰

書法術語。指書法結構點畫偏旁之間的聯繫。仰要上呼,俯要下應,使文字組合的偏旁,或字與字之間,書寫時有顧盼映帶之姿,顯得生動有致,氣貫意連。

85、擔夫爭道

書法典故。意謂略甚狹窄,卻又勢在必爭,妙在主次揖讓之間,能違而不犯。典出唐代李肇著錄的《國史補》,謂張旭自言常見公主與擔夫在羊腸小道上爭道,各不相讓,但又閃避行進得法,從而領悟到書法上的結構布白,偏旁組合,應進退參差有致,張弛迎讓有情。

86、行氣

書法術語。指書法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映帶呼應關係。一般要求筆斷意連,聯綴成行,積行成篇,在文字的首尾、上下、左右的書寫中,既有變化,又能和諧,如清代宋曹在《書法約言》里有稱:「勿往複收,乍斷復連,承上生下,戀子顧母。」行氣在行草書中的關係尤為重要。

87、楹聯

書法藝術的一種幅式。亦稱「楹帖」、「對聯」、「對子」。由上、下聯組合,是懸挂或粘貼在壁、柱上的聯語。如新春時節張貼於門上的「春聯」。字的多寡沒有定規,一般要求對偶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特多的長聯,又叫「龍門對」。楹聯發於明末而盛行於清代,是十分普遍常見的文學和書法相融合的藝術形式。

88、計白當黑

書法術語。字的結構和通篇的布局務需有虛實疏密,才能破平板、劃一,有起伏、對比,既有矛盾、又顯和諧,從而獲得良好的藝術情趣。清代鄧石如稱:「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89、合作

書法術語。舊時行家們習慣於將書寫得理想和精彩的作品稱為「合作」。如唐代張彥遠在著錄的《法書要錄》中引張懷瓘、二王等書錄:「(王)獻之嘗與簡文帝十紙,題最後云:『下官此書甚合作,願卿存之。』」

90、血法

書法術語。比喻書法用墨用水的技法。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在「血法」一則中稱:「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

91、集字

書法術語。(1)指將前代某一書家的字跡搜羅並集成的書法作品。《徐氏法書記》所載「梁大同中,武帝敕周興嗣撰《千字文》使殷鐵石模次羲之之跡,以賜八王」,便是可以追溯歷史最早的集字。(2)指臨習古人書法,食古不化,亦步亦趨。

92、書奴

書法術語。(1)比喻學書墨守成規而不能創新者。唐代亞棲在《論書》里有稱:「凡書通即變。王(羲之)變白雲體。歐(陽詢)變右軍體,柳(公權)變歐陽體……若執法不變,縱能入石三分,亦被號為書奴,終非自立之體。(2)有書法嗜癖者,寄情寄興書學,也往往自稱為「書奴」。

93、習氣

對書法情調的品評語。泛指用筆、結體等方面流於熟濫的情調。寓意帶有貶義。清代王澍論趙孟頫書:「子昂天材超逸不及宋四家,而工夫為勝,晚歲成名后,因難簡對,不免浮滑,甚有習氣。」

94、生熟

書法術語。(1)指學習書法的熟練程度。初學者生,久習則熟。北宋歐陽修稱:「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完全。」(2)指法書的神採氣質。一般認為太熟則顯得媚俗,熟而能生則高雅。

95、烏絲欄

指在紙或絹素上畫或織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這種黑色界線的書法用紙。唐界墨濃而理細,宋界墨淡而理粗。

96、題跋

書法術語。書寫於書籍、碑帖、書畫作品的品評、追述故事、考證版本及淵源等方面的文字。書寫於作品前面的文字一般稱「題」,書寫於作品後面的則稱「跋」。清代段王裁在《說文解字注》里有稱:「題者,標其前;跋者,系其後。」今多將跋尾稱為「題跋」。

97、碑誌

書法術語。指鐫刻於石碑上的書法、文辭。為安葬設立的稱「墓碑」,也稱「墓碣」,「墓表」;列於墓道前者稱「神道碑」,入墓穴者稱「墓誌」,或稱「壙銘」,「墓志銘」。

本期「藝緣」專欄就和大家分享介紹到這裡,謝謝關注與支持,下期專欄敬請期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