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好萊塢的醬油中國影星還要打多久

《金剛:骷髏島》上映至今,各種影評普遍關注在兩個方面:一是打怪獸的金剛,二是打醬油的景甜。

老實講,《金剛:骷髏島》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是合格的,但也因為是爆米花,所以可講的不多。

除非你是金剛IP或者怪獸電影的忠實冬粉,不然,我們還是來聊聊打醬油的景甜吧——準確講,是來聊聊「打醬油」這件事兒本身。

景甜在該片的「打醬油」未被看好,大致源於兩個原因。

其一是扮相齣戲,景甜在自然環境十分嚴酷的骷髏島上,一眾角色都滿身泥濘、風塵僕僕,唯有景甜明眸皓齒、髮型不亂,眼線唇彩妝容整齊,顯得與整部影片的「畫風」格格不入,被網友批「像是去劇組觀光合影的遊客」。

其二是角色不吃重,總體上屬於 「多她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換個人演也沒毛病」的迷之角色。在敏感挑剔的觀眾眼裡,這種明顯的贅肉肯定是有礙觀瞻的。

演員在好萊塢大片里打醬油,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比較近的例子,譬如范冰冰在《X戰警:逆轉未來》中出演的變種人Blink,「人狠話不多」,扮相酷炫,戲份寥寥。

另一位「冰冰」李冰冰在《生化危機5》里扮演的艾達·王,在遊戲原作里是一個很有魅力的角色,李冰冰在電影里的扮相得到不少「原作粉」的首肯,但較之原作,電影里該角色的戲份並不吃重。

《獨立日2》中的 Angelababy ,確實「理論上講」算得上是重要角色,但終究屬於「主要角色里要有人」的「功能型角色」,加之未能奉獻優異的演技,其存在感依舊和她的招牌笑容一樣「迷」。

至於《變形金剛4》中「亂入」感爆棚的韓庚,以及《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出場以秒計算的陳冠希,與其說是「打醬油」,倒不如說是考驗觀眾眼力的彩蛋了。

曾幾何時,「在好萊塢打醬油」確實是一件令演員和冬粉都臉上有光的事情。但是時過境遷,今日大半的觀眾已經過了「哇我家XX在好萊塢大片露臉了呀好棒棒」的階段,許多觀眾對「打好萊塢醬油」不屑一顧,甚至出言調侃,一些醬油角色已經成了影星不願再提的「黑歷史」。

其實,演員在好萊塢打醬油,一樣可以打得有聲有色、令人難忘。比如「黑客帝國」系列中出演「六翼天使」的鄒兆龍。這位經常與李連杰、甄子丹搭戲演大反派的實力派打星,在「黑客帝國」中完美地融入影片氛圍,不僅毫無跳戲感,優秀的角色設定和凌厲的動作表演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搶去了主演基努里維斯的不少戲份,成為「黑客帝國」系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氣場和人氣都是主角級別。

而且更有演員在好萊塢超越「打醬油」,當上名正言順的主角,比如「首位好萊塢A級製作女主角」章子怡,還有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成龍。

然而有趣的是,他們對於好萊塢卻並不是很追捧。

章子怡曾經在訪談節目中吐槽好萊塢「給亞洲人的角色都是很表面化」「酬勞低」「欺負亞洲人」;

成龍也不止一次吐槽過在好萊塢的處處掣肘:

之前在香港我已經算是明星了,在美國我加一點意見都不行,人家不聽你的,有種種現場的崗位去牽制著你……我很用心地去打,他們也不喜歡,拍出來的鏡頭被剪剪剪……動作不受認同,英文又不會,挑的劇本根本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有時候他們提出一些要求,我說我不能做,他們問為什麼,我說因為香港沒有人看,他們會說「香港不是我們的市場,不用管香港」。香港回歸后,我再講到香港,他們會說「不是我們的市場,不用管」……

以及好萊塢高度產業化帶來的「唯利是圖」,不願意為一個真刀真槍的鏡頭反覆NG。

其他有著國際聲譽的影人,如鞏俐、張藝謀,也都吐槽調侃過好萊塢在處理亞洲元素時的僵化之處。

所以說,真的是好萊塢的醬油比本國的美酒還醇香嗎?這些過來人說,未見得。

確實,在某個特定時期和市場環境下,在好萊塢「打醬油」可以為演員提供更多的曝光率和更好看的履歷單,也有可能因此踏上好萊塢星途。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在電影市場體量今非昔比的今天,依舊沉迷於好萊塢拋來的醬油瓶,則應該在思考一下其中的利弊得失。

正如前面提到的,好萊塢不會平白無故給演員重要角色,在白人佔據現實利益高地、黑人佔據政治正確高地的好萊塢,黃種人的地位本來就很「醬油」。而為數不多的亞洲面孔角色,也需要和日本、韓國演員分享。看看日韓兩國駐紮的美國大兵,這裡面的親疏遠近自然也就不必多提。其結果就是,演員想在好萊塢從小角色一步一步成長成主角,是個看上去很美卻不太現實的星夢。

「打醬油」不僅打不成大咖,從個人內在提升角度,打醬油也難以磨練演技而自我提升,更難以產生成名角色。這也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戲份少,舞台小,發揮的空間也很有限,甚至不需要你去發揮,只要乖乖做好花瓶就好。從這個角度講,「打醬油」並不能算演員對自我的「積累」,更像是一種「消費」,把大好的時間用來出演「布景」。

誠然,給好萊塢大片「打醬油」可以增加明星的曝光度,為自己聚斂人氣和流量,但流量明星也不應該是演員的唯一追求,不然大可去做網紅或者「毯星」,沒必要從事表演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業。作為一個演員,理應有幾部代表作、代表角色傍身,而這是「打醬油」所不能給你的。

出演自己可觸及的主要角色, 通過被人爭論有沒有演技而曝光,也總比通過「國民七大姑八大姨」的設定、或者「胖了瘦了又胖了又瘦了」帶流量更符合一個演員的本分。

作為最終為影星們買單的觀眾,觀眾也有必要讓影星們了解我們到底如何看待這一瓶一瓶的醬油,以及會不會因為影星嫻熟的打醬油技巧就對他們另眼相看——我個人的答案是:不會。

事實上,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和逐步開放,影界與世界的溝通合作已非同往昔。

近年來大熱的影片中,已不少見中外合拍片的身影,如中美合拍的《卧虎藏龍2》《絕地逃亡》《功夫熊貓3》,中英合拍的《美人魚》《寒戰2》《我的特工爺爺》《我們誕生在》(中美英合拍)等,尤其是去年張藝謀的《長城》,雖然口碑褒貶不一,但無可爭辯的是它將合拍片的投資規模、合作高度和公眾關注度都帶上了一個新的層次。與此同時,好萊塢電影中的元素也越來越多,華人形象也在日趨正面化,成龍曾經遭遇的「不是我們的市場」的尷尬如今更是無從談起。這些好的變化都是影迷看得見的。

這算是電影產業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雖然距離趕超好萊塢還有漫漫前路,但在國際影壇的聲量已經有了。電影上的事務,我們已經可以坐下來「談」,而不是「求」。

演員想要走向世界,已經有了比「打醬油」更好的選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文藝九局工作室 馬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