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越朋友圈,越孤獨

交友和聊天都是一件需要契機、氣氛和情調的事,否則最多就是過路之人,而微信破壞的就是這種契機,「跟你說話呢」,「啊?」

不止一次,在餐廳吃飯,看見鄰桌各自拿起手機玩。有時是情侶,有時是夫妻,還有次是一家三口。一頓飯吃下來,沒有任何交流。上周和同事唱歌,進包間先上交手機,唱了不到一刻鐘,就有人受不了。

也許對面那個人是你最親近的人,可即便如此,你還是忍不住刷微信和朋友圈。最親近的人習以為常了,就變得不太新鮮。

而朋友圈,卻時刻都能刷出新鮮事,每天的消息都不同前一天。人類從狩獵時代起,就逐漸形成對新鮮事保持警覺和好奇的傳習。時至今日,當巴掌大的屏幕可以映出世界的種種新奇時,人類的注意力就被屏幕俘獲了。

這帶來一個嚴重後果:人正變得越來越孤獨。雖然表面上,人和人之間的聯絡越來越容易,瓦解了孤獨存在的理由。但事實恰恰相反。

要分析這個問題,得先研究一下孤獨是什麼。

孤獨必定伴隨著對現前境界的不滿,但對現前境界不滿卻不全是孤獨。

比如欠別人一屁股債,照樣寢食難安,卻不是孤獨。孤獨一定是因嚮往與他人共處的生活而對現前境界不滿。

比如你正看書,如果沉浸在書中,哪怕看上十年,都不叫孤獨。如果看了兩句看不下去,覺得太冷清,就是孤獨。如果你背包出門,看見好山好水,覺得一個人週遊世界也蠻好,就不是孤獨。如果你看見好山好水,心想要能和某人一起該多好,就是孤獨。

假如一個孤兒生來就失去父母,一個人長大,在深山老林居住四十年,只要對外界沒有嚮往,並不會孤獨。因為他沒嘗過聚在一起的熱鬧。如果一個人自己生活得很好,就不會孤獨;當他開始嚮往和別人共處,就會生起孤獨。

用佛教的說法:過去法中,曾因有情聚集而生起樂受,並熏習識海的種子,當此法謝滅,因貪著此樂受而對相應種子生起憶念,從而使心無法繫於現前所緣境,就是孤獨。與孤獨相應的心所法有失念、散亂、掉舉等。不細說。

看起來,技術手段的發展會把孤獨從這個世界上消滅。隔著大洋的兩個人,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得到面對面的逼真感受。但是,技術手段永遠不能觸及孤獨問題的核心。

孤獨問題的核心,是所緣境。

只需考慮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就能明白這一點:為什麼聚會往往無酒不歡?

同樣兩個人,坐一起聊,半天聊不出來什麼。一人一瓶二鍋頭,喝上八兩,話全出來了。二鍋頭在這裡叫做緣。因為有酒,有些話才能出來。所謂「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環境因素,在有情的聚集中產生很重要的作用,這些作用通常被忽略了。

兩個人坐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看著藍藍的天,綠綠的草,感受煦日和風,他們的身體會生起愉悅的覺受,言語也因此變得溫情款款,彼此都能察覺到對方的溫柔。但這種溫柔,並非全因對方有一顆溫柔的心,也因在心曠神怡的所緣境下(包括自然景緻,以及對方的溫言軟語),自身才呈現出溫柔的一面。他們會談論怎樣牧馬,怎樣給馬飲水,怎樣打獵。談論並不屬於這個世界的遙遠故事。

但在網路里,萬千所緣境的差別就無法實現。如果兩人只是對著手機屏幕微信,牧馬打獵的故事就無從想起,因為沒有引發他們聊起世界的種種美好的外境。一對吵架的夫妻坐在自家沙發上,面對一幅掛了十年的壁畫,這時候就沒有什麼能提醒他們想起對方曾經的好。

我剛讀大學的時候,好朋友在高中復讀,沒有手機,只能寫信。有時信件也會丟失。那幾年,我們往來寫了十多萬字的書信。我每天都會打開樓下的郵箱。每次拿到信,都不勝歡喜。他在一封信里說,高中門口的公用電話長途一分鐘三毛,他每天早上吃飯省一點,省下三塊錢,就可以跟我聊十分鐘了。

後來我們都有了手機,可以發簡訊,信就不寫了。因為通過簡訊和電話,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對方怎麼樣。再後來,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連打電話的時候都不再問最近發生了什麼,因為那些在彼此朋友圈已經看過了。

而早年寫信時,說的也無非是今天朋友圈裡的那些家常。只是當時的家常不是對所有的好友說的,而是只對一個人說。許多不便公開的心事,許多私下的小快樂,許多可能不會有第三個人感興趣的話,都可以寫在信箋里。

但信箋里最多的還是家常話,每天生活的一點一滴。正因為有這些鋪墊,到了特定時機,那些肺腑中再也不會對第三個人說的話就順帶著寫出來了。那麼,之前的家常話,就是所緣境。兩個再相熟的人,在剛重逢的時刻,也不會第一句就說出內心最深處的話。那些言語的吐露,需要契機。

所以,形式和內容並不是截然分離的。形式本身就是內容的一部分。顧貞觀可以在八行書中用兩闕詞寄託對朋友的思念,但同樣的情愫無法在互聯網時代用微信來複制。因為他們的信箋是通過山山水水的跋涉才得到的寥寥數行字,背後蘊藏著許多艱辛。而今天,任憑怎樣的烽火,也燒不出萬金的家書,因為聯絡太容易了。

技術手段造成聯絡的便捷,也造成了人際關係的鬆散和扁平化。

過去的時代,一個人一生只有幾十個朋友,朋友間的關係很穩固。今天,一個人可以有上千個朋友,許多是點贊之交。過去沒有人脈這個詞,只有交情。今天很少談交情,多談的是人脈。

因此,在朋友圈可以看到的許多東西,看似把彼此的距離拉近了。但這種表面的拉近,卻足以造成內心的疏遠。如果你的朋友偷偷向你吐露他的心事,你常常也願意吐露自己的心事作為回報。但如果他是在朋友圈公開,讓許許多多人看得到,你就沒那麼願意聽了。因為你知道,也不過是和他別的朋友一樣。

我還記得好朋友許多年前寫給我的信,說今天落了今年的第一場雪,早上醒來很開心,在食堂吃了兩個包子。縱然他周圍的人都知道他們那裡落了雪,他早上吃了兩個包子,但這樣的話通過信箋告訴我,意義就大不一樣啊。那時候,我總是對著一張寫滿密密麻麻小字的信紙或者賀卡,心中生起無限暖意,彷彿隔了千山萬水的人就近在咫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種心緒唯在張九齡的時代才有。今時今日,我們想念一個隔山隔海的人時,斷然不會再望著明月,倚在高樓。我們會對著手機,按下一行字,點擊,發送。

真正的孤獨,永遠不是來自萬水千山的阻隔,而是來自心與萬物的滯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