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鯽魚釣組釣鯉魚的玄機

秋天到了,水庫的魚情像氣溫一樣開始下降。沒轍,釣坑子吧,雖心有不甘,但實屬無奈。

一番偵查后,我相中了一個僅有10公里路程的黑坑。它的優點是,裡面的魚都是原坑魚,我曾觀察過幾次,上鉤的都是鯉魚,也有少許草魚,力道還算生猛,那些常客們都在用大力馬子線,足見這裡的魚的性格。

天氣漸冷

釣魚這事最怕的就是應對陌生水域,面對陌生的水域,信息都源自觀察別人或道聽途說,自己不伸手永遠不知道水下的真相。下午4點,我們一行兩人到魚塘,直到傍晚一口都沒看到。掰了發光棒后,我這兒倒有幾次很輕微的標相,朋友則屢次空竿。他不時嘟囔一句:「浮標送得這麼好,咋沒魚呢?」我給他解釋說:「可能是小魚在鬧,看我調得比較鈍,信號就不明顯。」

他接著又是幾次空竿,我禁不住誘惑,開始注意他的浮標。沒過兩支煙的工夫,他的浮標再次上升,是那種勻速的穩穩的上升。升起來足有六七目時,我忍不住提醒他提竿,他則胸有成竹地說:「白扯,空竿。」為了證明給我看,說話間他一抖手,果然是空竿。真邪門了。

總是空桿

到了晚上9點左右,按說小魚崽子們不應該鬧了,起碼不會這麼頻繁地鬧鉤吧?能解釋得通且符合標相特徵的只有討厭的鯽魚了。鯽魚確實不受我倆待見,不過這小東西可以提神啊,尤其在這快要打瞌睡的時間段,手上有點事總比干坐著強吧!可我的夥伴卻雷打不動,打死也不釣那玩意——玩魚塘已然是無奈之舉,還要在塘子里釣鯽魚,這簡直太無聊了。

晚上9點多了

我把竿包翻了個底朝上,終於拼湊出一套鯽魚線組,七手八腳組裝上后,向他浮標的位置斜拋出去,盡量向他的窩子靠攏。沒一會兒,發光棒輕頓了幾下后出現一個送標。我一提竿,手感頗重,是鯉魚!這麼經典的鯽魚口居然會是鯉魚!因為用的是細線小鉤,我不敢發力,折騰了一會兒才把魚弄進魚護。這個時候,我開始懷疑是不是這裡的鯉魚的咬口就是這樣輕,因為我早就發現,養殖的鯉魚會出現大量送標標相,不過這僅僅是懷疑而已。直到第二條同樣標相的鯉魚上鉤后,我的這個懷疑才得到證實。那麼問題出現了:同樣的無可挑剔的鯽魚標相,為什麼用大鉤粗線的鯉魚釣組卻屢屢以空竿收場呢?當時我分析可能因為水溫變低,魚的活性下降進而導致進食動作變輕所致。既然摸到了規律,那就按照釣鯽魚的方法釣下去吧。我的夥伴見狀連夜改裝釣組,之後遇到送標即中魚,一直釣到次日天亮,全是鯉魚。一夜之間,我倆成了名副其實的坑冠。

中了鯉魚

在接下來的近兩個月時間裡,我倆盯住了這個小坑,直到11月初徹底封凍前,我倆每次去都有所收穫。在後期,水邊通常只有我們兩個人,那些經常光顧的釣友都因屢屢空軍提前貓冬了。

回想9月初的時候,我曾懷疑空鉤是因為水溫變低,魚的活性下降,進而導致吃口較輕。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封凍前的這段日子,這裡的鯉魚應該處在張不開嘴的狀態。可事實上,在帶著冰渣釣魚的那幾天,標相依舊,上鉤后也沒感覺到魚的反抗有明顯下降,除了耐力不如秋天,衝擊力毫不遜色。這就說明我當初的分析是錯誤的。儘管我靈機一動,找到了對付這裡的鯉魚的辦法,但是心中的疑問卻沒解開。

換餌

養殖的鯉魚送標好解釋,因為顆粒機投喂飼料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機器開啟時就是魚的開飯時間,久而久之魚就形成了定點定時進食的條件反射。隨著顆粒持續不斷地落入水中,魚會逐漸從水體下層向水面搜索,叼住一粒顆粒后,再抬頭向上去尋找下一個。久而久之,進食后抬頭向上游的動作就成了養殖魚的習慣,所以會出現大量送標標相。可是,用鯉魚釣組空竿甚至無口的現象又該怎麼解釋呢?常來這口塘子的人施釣前大多會向老闆要一些原塘顆粒用於打窩和開餌,最不濟也會用漁具店出售的帶皮套的顆粒餌。不過,我和我的夥伴只是在商品餌中加了少許顆粒粉,可見我們的魚餌的針對性並不強,這就說明我們魚獲多的關鍵應該不在魚餌的成分,而在於我們所用的小鉤細線和小餌。可是一般來說,戒備心較強的滑口魚對釣組的隱蔽性要求較高,養殖魚進食則比較莽撞,而這口塘子里的魚都是老闆從自家的另一個池子里倒過來的,每天一放或隔天一放,說它們口滑未免牽強。那麼,答案到底在哪兒呢?

這個謎底在我懵懵懂懂釣了兩個月後最終浮出水面。那是我們最後一次去那兒釣魚,水面冰封了一大半,魚塘老闆怕我倆空軍,很熱情地打開顆粒機,問我們要不要原塘顆粒打窩子,我們欣然接受。我想,畢竟水涼了,在不同的位置分別揚上一把顆粒,然後輪流施釣應該是個辦法。於是,我端著餌盆走過去瞧了瞧,不想這一看令我恍然大悟——別的魚塘老闆投喂成魚的顆粒飼料都是大顆粒的,而他的顆粒機里卻是喂幼魚或鯽魚的小顆粒。問題應該就出在這裡。

顆粒飼料

以往,釣友們篤信的是魚經常吃到什麼就用什麼作魚餌,或者以這個線索來決定餌料的成分,但是卻無一例外地忽略了釣餌體積的問題。按照常識,漁具店出售的帶皮套的大顆粒是摳坑的萬能魚餌,若能用原塘顆粒則更理想,可是大多數原塘顆粒並沒有皮套,於是釣友們將原塘顆粒用水化開,做成面餌。這兩種餌料非常普及,普及到了可以不假思索的程度,然而,在情況特殊的時候,這種「不假思索」往往便是漏洞。

鯉魚

魚為什麼喜歡原塘顆粒?因為習慣。這種習慣也包括它們的進食動作——它們習慣了餌料的體積,只需把嘴張到適當大就可以吞入,體積稍大、口感稍有不對就會放棄,這一過程體現在浮標上的動作就是略微一頓或輕輕一拱;即使不放棄,大餌團也不能順利入口。這就是我頭一次去這口塘子釣魚時,浮標僅有輕微的標相,或者送標很高卻空竿的原因,這也是其他釣友沒我倆釣得多的原因。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既然魚餌的體積對慣口魚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其他因素的影響又有多大?比如硬度。當然,有人會說直接把原塘顆粒套上皮套做成釣餌最簡單、最有效。這點我並不否認,但有一點要注意,面餌的上魚速度肯定會優於顆粒餌或其他固態餌料。添加面餌的某種成分的目的就是盡量模仿慣口魚的食物。關於這一話題還有哪些應當注意的事項,其中哪些是必須重視的,哪些是可以忽略或者馬虎一下的,這有待我們繼續探討和試驗下去。

釣魚,即使準備得特別充分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應對意料之外的情況就是要靈活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及時做出調整。只要能及時動手,靈機一動的發現或許就是撬開魚嘴的金鑰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