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是每個人都很關心的一個話題。我們常常抱怨看病難,的醫療體制有不少難解的癥結,但相比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其實有不少優點。
本文作者生活在香港,前幾天他的孩子因為感冒去了醫院,康復后他寫了這篇文章介紹在香港看病的體驗。
很多人對香港有個美好的誤會,就是以為香港醫療很好。
對,是很好。怎麼個好法?
香港目前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長壽地區,男性平均81.24歲,女性87.32歲。香港壓力這麼大,工作強度高,優越醫療是另香港人長壽的重要因素。
但香港的醫療是不是都好呢?非也。它只對願意花錢的人而言是好。
香港的許多領域,包括醫療和教育,都分為公立和私立兩個體系。私立的通常甩公立的幾條街——在素質和價格兩個指標上都是如此。
香港的公立醫院基本上免費,但正因為免費,公立醫院長年以120%超負荷運轉,有些醫院甚至200%運轉。
所以如果你跑去公立醫院,就是拼人品。即便掛急診,護士第一件事是給你的病情分級。像發燒這種「小病」屬於次危急,就請候著吧,隨時有頭破血流的病人送過來,優先處理他們,等有空時才輪到你。
至於說小病要求住院云云,痴人說夢吧,請拿葯回家慢慢養病。因此,大人看公立醫院還能忍,一旦有了孩子真是不忍心讓孩子在漫漫長龍排隊。
為什麼私立醫院會比公立醫院好?
很簡單,因為私立醫院是門生意。當某件事是一門生意,而非公益的時候,什麼都會好起來。
我家兩個小孩子,通常去港安醫院看病,這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教會旗下的私家醫院。很多香港明星、包括Angelababy,都曾經選擇這家醫院生孩子。
在香港的私立醫院看病是種怎樣的體驗?細節即大節,就來講幾個細節吧——
比如,入院之後全程有人帶路,我們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跑。
比如,住院后只要在病房躺著就可以了,除非要拍X光等非得要肉身上陣的項目,其他項目護士都會幫你去養,然後報告直接給醫生,不用你樓上樓下跑。
比如,在兒科病房早上有歡快的兒歌時間,小哥哥彈吉他、小姐姐唱歌。
不過,全過程中最動人的一點還是醫院對病因的排查。
區分細菌和病毒是容易的(前者是生命,後者只是蛋白質片段),但確認是什麼細菌及什麼病毒是不容易的——因為細菌、病毒的種類千千萬。
內地的醫護朋友告訴我說,內地醫院的通常做法是,確認了是細菌或病毒后,就「經驗性治療」。
所以,內地通常只有「細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之說,沒有哪種細菌或哪種病毒引發的感冒的細分——感冒本身不是病,只是病症,細菌或病毒才是病因。
以前不懂沒概念,經歷了這次住院之後,真是捏把汗。
在排查到第50多種細菌/病毒后,終於找到了此次兩個小孩子生病的原因: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
雖說是細菌,但這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細菌,如果不加以治療,有可能導致肺炎、腦膜炎、心肌炎、中耳炎、鼻竇炎……
而殺滅這種細菌,不是一般的抗生素能做到的,需要用特殊的抗生素。
為什麼說醫院動人呢?因為即便是這樣一種偏門的抗生素,港安醫院竟然也備有兒童服用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吃藥會哭啦。
正所謂對症下藥,藥效是顯著的。在找到病源,服用特定抗生素后,孩子的病一天就被控制住了。
好了,你可能要問,為什麼內地不把細菌或病毒作如此細緻的排查呢?
因為,貴啊……
兩個小孩子這些檢查做下來,就花了一萬多港幣。整個住院,快花掉了一平米的買房錢。
我猜,就算是香港的公立醫院也是不會給做這麼細緻的檢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