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論文背後的商業鏈

「你接觸了幾年醫療,對這個領域難道還不了解?」某三甲醫院院長王宇(化名)反問。

王宇近日心裡很不平靜,他院內的醫生也上了《腫瘤生物學》雜誌的撤稿榜單。出現這樣的事情他有點不開心,對涉事醫生的處境也很不平,當然也對醫院的名聲帶來一點影響,「一個臨床醫生何來空間做研究、寫論文?」

向上之心人皆有之。晉陞的硬性條件——職稱評定中規定必須有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在此背景下,提供論文代寫、數據支撐、細節指導等服務的第三方商業公司應運而生。

《腫瘤生物學》雜誌的原出版社——世界著名學術出版商斯普林格發布消息,107篇學術論文被撤稿,作者全部為醫生。消息曝出后,將這一現象再度推上水面。

2015年,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Central(簡稱BMC)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作者。

中科協人士稱,隨即,中科協聯合多個部委,調研了近半年。據了解,隨後形成報告,呈送了各相關部委。中科協並呼籲,聯合打擊共同的敵人——第三方中介。

到近期,107篇論文被撤事件爆發。關於兩次大規模論文被撤所爆出的問題似乎有著共性,就衛生領域看,英語障礙、多發於臨床醫生成為顯要特徵。

據中科協調查發現,2015年在SCI(ScientificCitationIndex)收錄完全OA期刊共發表論文43581篇,涉及期刊491種,並為此大約支付了7217.01萬美元的論文費用。中科協人士聲稱,嚴重浪費了國家的學術基金。

衛生計生委人士則稱,基層醫療體系中,醫生的評定已經做了改革,但職稱評定是一個歷史產物,同時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確實仍然存在困難。對於第三方的利益產業鏈,是明確禁止的。

中科協人士透露,關於近期再次爆發的大規模論文被撤事件,中科協已經聯合了各部委,已經有動作,將在近日公布。

商業身影

107篇論文被撤,斯普林格給出的解釋是,發現了作者編造審稿人的郵件地址和審稿意見,從而決定撤銷107篇論文的刊發。刊發時間從2012年到2016年,涉及500多名醫生。這些醫生,大多來自臨床部門。

論文造假爆發,或許和王宇擔心的不一樣。王宇一直警告身邊的同事們,當心被「敵人」出賣,或者勒索。但「敵人」始終沒出現,而出版商露底了。

王宇,是此次醫生涉及假論文事件的醫院院長。2015年,第一次假論文大規模爆發時,他就提醒下面醫生,「要注意,自己少睡半個小時,看看書。盡量自己寫論文。」

但王宇的提醒,大多時候很無力。臨床醫生每天只顧著手術、看病人,沒時間也沒條件做學術研究,怎麼寫論文。醫學的論文要求很高。

王宇及院內的醫生,多年來長期處於一種矛盾中,職稱評定這一舊體制在今時醫學領域非常不合理,但卻是實實在在晉陞、提高生活待遇等路上的一個坎。

完成醫學論文,對於醫學部醫生,或許不難。但對於臨床醫生,是一件非常難辦到的事。因為,臨床醫生,每天出診、看病,所遇到的問題也都是普遍問題。而論文要求是要有技術創新、研究成果等。

在自身能力達不到的情況下,一個捷徑是,保存塞到醫生辦公室門下的論文代理公司名片。這些代理公司大都會按照醫生的職業情況,給予對應的論文方向建議。看似「文明」的論文背後,隱藏著深深的利益,只要你願意,有人會為你代辦好。比如,第三方公司,比如葯企。此時,葯企的身影中,也分為兩類,一類是正規的數據、技術協作,另一類則是代替醫生找中介,全部搞定。

王宇很明白這一暗箱操作的潛規則,很無奈,也很痛心。醫生們按照要求找院領導簽字,他不願問太多,會很快簽好。因為,在王宇的心裡很明白,這幾乎是一類比較「笨」,但也是一類「踏實」的同事。

劉承(化名)在廣州某醫院泌尿科工作,論文之路非常坎坷。自己向多家期刊多次投稿,屢次不中。他託人問及原因,是醫護人員投論文數量太龐大,暫時還輪不到。等待半年後,陸續收到回復,大都因為論文水平不夠、研究不深入未獲通過。灰心后,他和一家中介約定好,花3萬塊錢,中介為他提供數據支撐,第一次論文中的數據太舊,論文被打回。中介重新再給他提供數據后,發現對應的結果和其他結果不同,論文再次被返回。第三次,他修改了三分之一,覺得希望還是很渺茫,乾脆全部交給商業公司做,要價15萬。他覺得太高,討價還價,中介很生氣,說他的論文有了「案底」,會很費精力,還要做其他「鋪墊」。最終,他付了12萬,1年後,論文發表。

劉承最「鄙視」的一位同事,從論文準備到成功發表,沒有操過心,全部由葯企包辦。而這位同事的付出是,要或多或少「聽」葯企的話。

王宇心裡一直擔憂著,遲早會被第三方出賣,到時名聲會「很臭」。但出乎王宇意料的是,第三方一直沒有動靜,有動作的卻是利益關聯方——出版商。

第三方的存在

近期,107篇醫生論文被撤,涉及500名左右醫生。而涉事的大多知名專家卻並不知情。

斯普林格公布的撤稿名單中,上海東方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領導赫然在列。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院長韓寶惠緊急發表聲明,稱自己並不知情,是學生的論文掛了他的名字。據了解,韓寶惠在醫學界為學術派,是個踏實做專家和醫學的院長。

兩次大規模學術造假背後爆出的,除了商業鏈外,也有激勵制度上的原因。

就醫學領域來看,在晉陞職稱中,目前各省都有差異,比如四川地區衛生專業副高級職稱的要求是,醫生的學歷+工作年限+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病歷資料+學術論文+職稱外語+職稱計算機考試+對口支援半年+三甲醫院進修半年。

達到這些要求后,省衛生計生委組織醫學領域專家考試、面試答辯,通過後,省人社廳頒發具體的職稱文件。

衛生專業晉陞正高的要求是,醫生學歷+工作年限+學術論文+職稱外語+職稱計算機+對口支援三個月+三甲醫院進修半年。這些通過後,參加省衛生計生委組織的答辯,通過後,省人社廳頒發文件。

在這兩個晉陞環節中,升正高顯然更難,由於醫學知識同質化程度已經較低,醫生們已經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上開始做研究,所以沒辦法組織統一考試,變成面試答辯。這一環節中,由於醫生們已經開始各自展開學術研究,因此,前期的論文顯然是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多數地區一名臨床副主任醫師想要再職稱晉陞,大多需要副主任醫師資格滿5年後申請,且是大學部以上學歷,獲得學位者。3篇論文必須發表在專業期刊上,或者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論文;科研方面的條件是,在期刊雜誌發表1篇綜述,或引進1項新技術;之外是外語、計算機考試合格要求。也就是說,這位臨床副主任,在沒有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必須完成論文,那麼最捷徑的就是找第三方。

升正高時,多數醫院要求要有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有的醫院要求是SCI。SCI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創刊於1964年。分印刷版、光碟版和聯機版等載體。印刷版、光碟版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涉及基礎科學的100餘個領域。每年報道60餘萬篇最新文獻,涉及引文900萬條。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

這一類國際性學術期刊,首要的是英語水平,沒有研究能力的代寫,多數醫生在發表論文時,由於語法會導致表達的不準確,便找第三方幫助。

2015年3月27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BMC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是作者的論文,多數為臨床醫生。撤稿主要原因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

隨即,中科協組織調查后發現,被撤銷的41篇論文作者,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找第三方潤色英語,以及,臨床醫生執業與論文的差異問題。

中科協在調查中也發現,被撤稿的41篇論文涉及12種期刊雜誌,均屬於醫院研究領域。其中11種期刊收錄在SCI檢索,1種期刊未收錄進SCI檢索。雜誌呈現以下五個特點:一是期刊雜誌為網上開放獲取;二是雜誌影響因子不高,2013年度影響因子在1.018-3.333之間,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是《BMCCancer》,2013年度為3.333,在醫學領域屬偏低水平;三是雜誌版面費以歐元、英鎊、美元結算,摺合人民幣在9000-15000元之間;四是論文所投稿雜誌多由第三方選定,而非作者本人指定;五是論文作者在向期刊投稿過程中必須推薦1-2名同行評審人。

上海地區一位醫生向本報記者透露,幾年前,在醫院走廊,常常被塞名片。而他晉陞的職稱是高級經濟師,自己順利通過。但對於臨床晉陞的同事們,他報以同情。據介紹,通常,省級的刊物,第三方會收到三四千元,給期刊大約數百或千元。而國際級的1.5萬左右,給予期刊的大約在數千元。國家化的期刊,往往數萬元。這顯然是臨床醫生們的一種不合理的壓力。

2015年論文被撤事件爆發后,科協調查發現,作者在聲譽較差、影響力較低的OA期刊所發表的論文數量巨大,例如,作者2015年在MDPI系列期刊上發表論文占其論文總量的29%,測算共支付APC為499.6萬美元。在Hindawi系列期刊上的發文數量占其總量的44%,是發文數量第二名美國的4.8倍,測算共支付APC超過856.0萬美元,各類基金項目產出的論文數在Hindawi系列期刊占絕對優勢(佔85%),尤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最多。

科協人士稱,這絕對是一個怪現象,的綜合科研實力和科研產出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OA論文產出方面卻是世界第一大國。而且大部分論文合理但沒有重要意義。該人士認為,職稱評定體系太陳舊,應該改革了。

事實上,科協對論文、期刊等的檢查,發現論文「造假」問題不僅僅局限於醫學領域。

據科協調查發現,基於SCI的檢索結果顯示,2015年在SCI收錄完全OA期刊共發表論文43581篇,涉及期刊491種,結合相關期刊網站公布的APC收取標準,得出2015年需要支付APC為7217.01萬美元。同時得出SCI收錄OA期刊篇均APC為1656美元,進而可測算出其他國家2015年支付APC的金額。2015年在SCI收錄OA期刊支付APC金額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美國,發表論文41,071篇,共需支付APC6801.36萬美元,其餘國家支付APC的金額則遠小於和美國。

矛盾背後與解決之道

據一家論文中介人士介紹,發表論文的成功率,大部分取決於作者前面掛著誰的名字,如果是全國排名前百的大專家,論文質量稍差也會好通過。而職稱評定中,一般的要求是論文前兩個署名,即大專家後面,一般跟著作者名。這樣看起來,作者也像是大專家帶的學生。或許,這就是107篇論文被撤,卻牽涉到500名醫生的原因。

關於論文造假,該中介稱,大致是論文內容七拼八湊,但也要過得去。寧可陳舊一些,但不會胡亂造假,要尊重事實。而論文要求作者提供的論文審稿人和審稿意見,作為中介,會有一些長期合作的「專家」。事做得多了,難免會有雷同。

王宇認為,論文中最容易出錯的事實上應該是內容的遲緩,比如中介現在寫論文時給你用的是最新數據,論文完成投稿了,期刊的審核時間較長的背景下,正好此時這項研究出了新數據,或者新的治療方式,再加上黃種人和黑皮膚人的臨床數據也會有偏差,但是小偏差可以說得過去。因此論文的數據、論據就沒法支撐。所以,大部分論文造假的問題出在這些方面。

2015年論文被撤事件爆發后,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召開專題會議聽取院士專家意見,先後與自然科學基金會、科技部誠信辦、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工商總局、中央網信辦、解放軍總後勤部等有關部門溝通交流了解情況,通過電話溝通、實地走訪涉事作者及所在單位有關負責同志,與施普林格集團進行交流溝通,開展了大量調研工作。截至目前,科協與BMC撤稿事件中25篇涉事論文作者面對面交流,與6篇涉事論文作者電話溝通,初步了解了31篇涉事文章有關情況。

撤稿事件發生后,科協組織專家多次進行專題研討,先後赴上海、山東、江蘇等省高校、醫院開展調研,做了大量工作,向中央提交了有關報告。在此基礎上,聯合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學基金會等七部委,出台了《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重申和明確了科技工作者在發表學術論文過程中的科學道德行為規範。

中科協報告中稱,並沒有對第三方開展此類服務做明確界定的規定,從事這方面的經營活動也無需行政許可,企業監管部門無法判定第三方是否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經營。國內這些論文服務企業也沒有行業性自律組織,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和處置制度,缺乏規範管理,使得該行業亂象叢生。同時呼籲要打擊共同的敵人--第三方中介。並呼籲發表論文要規範,同時要求:論文發表者,不允許第三方代理。但是,科協一位人士稱,沒有執法權,只能呼籲呼籲。

中科協的調查報告中指出,臨床醫生評價制度不合理也是導致一些作者選擇論文代投甚至代寫服務的原因之一。對臨床醫生的現行評價標準與基礎研究醫生的評價標準沒有太大區別,晉陞考核注重論文發表數量和科研成果,缺乏對臨床醫生手術數量、質量等指標的考核。許多臨床醫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忙於臨床治病救人,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做科研發表論文。為了晉陞提職,許多醫生不免急功近利,甚至鋌而走險。

衛生計生委人士稱,目前,已經對基層醫生的職稱評定做了改革,如英語、論文沒有硬性要求。在該人士看來,針對醫生的很多條件不能一刀切。

去年全國衛生與科技健康創新大會明確要求,科研要以臨床為中心,臨床需要、臨床發現、臨床使用、臨床受益,如果一個大醫院的醫生不具備科研能力,那就沒法實現以臨床為主的核心能力創新。大醫院要攻克疑難重症,醫生就要會創新、懂創新,就是要有高見地的學術論文。但是不能下放到所有醫生要求當中去。

醫生評定職稱這種制度是從歷史上演變而來,在規範人才水準,提高人才水平,還有選拔制度上發揮了已有的作用,但是在今天這種形勢下,醫生怎麼去評價,有一些新的變化,就不能把論文作為唯一的硬性要求,對醫生要分門別類。如臨床醫生現實中就沒辦法做科研。

據了解,目前,醫學研究所的培養上,已經在分門別類,研究所分為科學學和臨床學,就是有醫學研究所和科學研究所,科學研究所就是要搞科研,做實驗。臨床醫學就是要在臨床上動手看病。

這一改革雖然在教育上已經實現了,逐漸往下遊走時,到人才評定關口時,又出現了以論文為主的要求。王宇認為,這是一個歷史的慣性,這慣性一定會被新的實際情況打破,而今時107篇論文事件是一個警醒。

衛生計生委人士稱,現在的醫生、醫院考核體系不科學,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看年鑒就知道,基本上都是,出院多少病人,收治多少,門診量多少,病床周轉時間、醫護比等,以病人量作為評價手段。

醫院協會副秘書長、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客座教授庄一強稱,全世界對醫生的考核,不會拿論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考核指標是醫生怎麼看病的、治療效果如何等。

王宇認為,在醫療領域的改革,應該向美國學習,去看醫生的救治效果,和「返修率」(即返回繼續看病的患者)。而且,要把好人情關。當然,臨床部門不必拿論文考核作為硬性條件。

庄一強認為,對於醫生目前的考核體系是,硬指標不科學,軟指標不可靠;論文硬指標,學術設置不科學,其他軟指標如找院領導簽字推介,院領導礙於情面寬鬆對待。今後的改革,這兩方面必然要改變。

衛生計生委人士透露,正在逐漸推動的考核體系中,會借鑒美國。如美國,醫生的考核指標是病人出院后的返回率(返修率)做為一個評價指標。比如,限制住院天數,那一些醫院先把病人「放出去」,過幾天病人再回來「接著住」,這樣的返修率高,就不會達標。而績效考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政策,在改革中,只要單獨出台一條政策,一定是造成另一個結果一刀切,所以制度需要精細。好吃的肉吃完了,剩下了難啃的骨頭。要逐漸的推動,所以也要有些耐心。

中科協人士透露,針對近期論文被撤事件,已經聯合了幾部委,近日將會有動作出來。

轉載請注「

大健康Lab」

大健康Lab 聚焦醫療、健康領域。一直在持續呈現精彩原創深度報道,權威解讀全球醫療服務產業,探討醫療服務產業領域前沿、高尖端 發展趨勢,及提高方式和未來方向;

關注先鋒企業領軍者的深度思考和洞察,以及全球醫療新技術、新價值、新趨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