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所有的熊孩子,都是家長慣慣慣慣慣出來的

作者:溫暖小武(富書籤約作者)

自己做得好,勝過枯燥說教和嚴厲訓導。孩子的行為,就是父母的複印件。

01

周末的時候,鄰居一家帶著小孩,來我家吃飯。

小傢伙長得很好看,就像年畫上那種粉妝玉琢的男娃娃,眼睛烏亮亮,透著一股機靈,真是討人喜歡。

但是沒過多久,我對他的印象就徹底改變了。

這孩子到了別人家,一點也不生分,很快就開始滿地亂竄,連滾帶爬,鑽上跳下。

小腳丫蹭上灰之後,又跳上茶几開始蹦,把糖和瓜子踹得到處都是。

他奶奶卻喜眉笑眼,一邊看,一邊誇孫子活潑可愛。

吃飯的時候,他吃什麼都用手去抓,動作太猛,打翻了菜盤。

桌上有一盆西紅柿雞蛋湯,他居然直接把手放到裡面,攪一攪,蘸一蘸。

我稍微說了他兩句,他總算好了一點。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他把兩隻沾滿了滷味醬、油水和菜湯的小手,往雪白的牆上一按,按出兩個大手印,然後回過頭來,自鳴得意地沖著我笑。

我眼睛都瞪圓了,孩子奶奶卻在一邊笑道:

你看我家寶貝兒,多會玩。

而孩子的媽媽,則稱讚他聰明有創意,學會用手指作畫啦。

我就坐在旁邊,全程尷尬臉。

後來我跟另一個鄰居說起這事,鄰居一副深受其害的樣子,吐槽說:

別提了啊,他們對孩子一直是這樣,慣得沒樣兒。

那次他們去我家,那小男孩看我不順眼,就在布藝沙發上小便。

我跟他奶奶抱怨,她卻指著那塊污漬說:

『這是好東西啊,你知道童子尿有多金貴嗎?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敢情你弄髒我家沙發,還是讓我沾福分嘍?

我聽了之後,哭笑不得。

家長愛孩子的時候,總覺得他千好百好,他的放縱是活潑,他的失禮是大膽,他渾身上下都是優點。

然而,高爾基曾說:

愛自己的孩子,母雞都會,重要的是教育他們。

對孩子疼愛,那是情理之中,但是培養孩子時,需要正確的育兒理念。孩子尚小,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正需要做家長的,給他樹立準繩和規範。

如果孩子調皮搗蛋,家長還是一味地誇讚,嬌慣,那麼孩子就會受到縱容,變成熊孩子,隨心所欲無法無天。

如果家長能懂得及時制止,讓孩子適可而止,那麼,孩子的行為就會被修正,習慣就會被改善。

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但是,好孩子也是家長管出來的。

02

曾經有個網友,在論壇發帖,說她小的時候,就是個標準的熊孩子。

因為爸媽結婚很多年,才有了她這麼一個孩子,所以恨不得把她含在嘴裡,捧在手心。

漸漸地,她就變得特別刁蠻。

有一次,她看到一個姐姐手裡拿著麻花,她犯饞,伸手就搶。

因為沒搶到,就使勁撓了一把人家的臉,留下十條紅紅的深溝,血跡斑斑。

家長在旁邊看見,也沒有阻攔,反而挺高興,說道:

我女兒真厲害,以後一定不會受人欺負!

家人的做法,更是助長了孩子的氣焰。很快,她就開始變本加厲地任性,不但隨意打人,而且隨便罵人,髒話一套套的,口無遮攔。

到了後來,鄰居一見她,就趕緊把自己的小孩領走,不讓他們跟她玩。

沒有了玩伴,她便開始自得其樂,跟自己過家家。

一天,她看到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走過路邊,就抓來一隻小雞,用玻璃片活生生把它的肚皮剖開,把內臟掏出來,擺了一地。

然後心滿意足地跟媽媽炫耀,說這是她做的飯。

媽媽看到死小雞,嚇了一跳,覺得這孩子真能下狠手,於是傻了眼。

這位做母親的,忽然明白,如果繼續縱容女兒,對她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方面,因為她調皮過度,其他孩子會跟她疏遠,讓她在童年得不到足夠的交流,也融不進集體,體驗不到友情的溫暖。

另一方面,小孩子意識不到自己做的是錯事,如果你不告訴她的話, 她會永遠黑白莫辯,也沒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俗話說得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小時偷針,長大便會偷金;小時候敢對無辜的小雞下手,長大了不知道有多危險。

從此,她家的教育方式,就開始改變。

有一次,她媽媽值夜班,故意帶她一起去,把她放在單位宿舍。

她一個人在宿舍呆了很久,蜷縮在床頭,害怕周圍的寂靜和孤單。

這時媽媽回來了,給她煮了點麵條暖肚子,然後問她:

你自己一個人怕嗎?

她說:

好害怕。

媽媽就告訴她,孩子小時候,不能離開父母的陪伴,不然會很痛苦。

因為她剛剛經歷了一個人的孤獨,所以,媽媽的話,一直說到她心坎上。

然後,媽媽再順勢對她說,小動物也是一條生命,它們也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父母,應該快快樂樂,留在父母身邊。

這時候她忽然想起,她弄死的那隻小雞。

將心比心,她明白了,她把小雞抓走的時候,它沒有媽媽陪著,一定很害怕,而她殺掉小雞,它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多難受啊。

從此,她逐漸開始學會尊重和敬畏生命。

在那之前,她覺得自己就是公主,就是寶貝,對世界上的一切,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所以,她為了自己開心,就可以對別人的痛苦視而不見。

可是,當媽媽教她懂得了道理,這樣的錯誤,她就不會再犯。

由此及彼,由己及人。在媽媽的繼續引導下,她舉一反三,不但開始善待弱小的生靈,也開始友好地對待周圍的小朋友。

到了上國小的時候,原先那個人見人煩的熊孩子已經不見了。

她變成了可愛的小蘿莉,校園裡的萌娃,對人很禮貌,老師同學都喜歡。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他們像橡皮泥一樣柔軟易變,如果能抓住這段時間,善加改造,就能為今後的生活,打下很好的起點。

03

孩子因為精力充沛,有時是會皮一點。

幾乎每個家長,或多或少,都看到過一些淘氣的表現。但是只要培養得法,就可以不讓這些行為內化成習慣,固化成特點,避免他們變成真正的「熊孩子」。

我們不妨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同理心

大教育家孔子的學生曾問他:「一生若行持一個法,該是什麼?」

孔子回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孩子如果有同理心,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就不會讓人感到難過或不便。

同理心,是情商理論上的一個專有名詞,是指正確理解別人的情緒和感受,進而做到相互理解,彼此關懷。

孩子的同理心是敏銳還是遲鈍,和爸媽的教育方式高度相關。

在剛才的那個故事裡,家人一開始態度縱容,放手不管,孩子就絲毫不知道為別人著想。

但當家長正確地加以干預,孩子的行為模式,就出現了可喜的改變。

為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我們可以做好下面幾點:

1.角色扮演

如果孩子欺負了小朋友,就可以讓他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自己還原當時的場景,讓他設身處地地思考,處於被欺負的一方,會有怎樣難過的心態,從而明白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發展出敏銳的同理心,明白行為的界限。

2.以身作則

孩子會觀察大人的行為模式,然後加以效仿。如果大人為別人著想,對人尊重禮讓,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

自己做得好,勝過枯燥說教和嚴厲訓導。孩子的行為,就是父母的複印件。

3.尋求攻擊行為的內在原因

有時候,孩子大鬧,不是因為本質惡劣,而是因為渴望關注。

那麼,你就不要忽略對他的陪伴,好彌補那份缺失的溫暖。

還要告訴他,需要關注時,可以直接跟家長溝通,不要大鬧,讓周圍的人感到不便。

有時候,孩子打罵小朋友,不是因為他惡毒,只是因為覺得他們優秀,就刻意顯示自己的強大,以博取心理平衡。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讓他明白,這個世界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

如果覺得別人優秀,就和他們互相學習,你追我趕。

了解孩子表面行為的內在動機,才能治標治本,正本清源。

04

二、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當孩子有了過失的時候,家長要會正確歸因。

生活中經常可見這樣的場景:

孩子打碎了碗,家長卻說「都怪碗不好」;

孩子踢翻了凳子,家長卻說:「凳子壞,竟然擋住我們孩子的路。」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會有錯,從而變得盲目自大,唯我獨尊,爆發出「熊孩子」的乖戾。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做錯了事情,自己要承擔後果。弄碎了碗就要打掃,弄翻了傢具就要整理。

不過,承擔後果,和承受懲罰是有區別的

比如,有的孩子玩遊戲,玩得不想吃飯。那麼,過了飯點就沒有飯吃,就是讓他承擔後果。

而怒火衝天地把飯倒進垃圾箱,並把他大罵一頓,就是讓他承受懲罰。

承擔後果,能讓他自然而然地矯正自己的行為;而對他進行情緒化的懲罰,則容易適得其反。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則新聞:

南京浦口區有個三年級的孩子叫小昊,他特別調皮,經常把同學打得頭破血流,孩子們都不願跟他一個班。

當他做錯了事之後,他爸爸不是引導和規勸,而是當著其他家長和孩子的面,狠狠掐住小昊的脖子,掐得兒子差點斷氣。

可想而知,孩子當眾受了體罰,又丟了臉面,憤怒之下,並未有所收斂,而是更加肆無忌憚。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懲罰往往不能讓熊孩子有所好轉,而是激起他心中的反叛。

當孩子做錯了事,正視而不偏袒,讓他承擔犯錯的成本,改變行為即可,千萬不要變成虎媽狼爸,進行棍棒教育,因為物極必反。

05

三、避免給孩子不良心理暗示

所謂心理暗示,是指一個人受到他人的判斷與態度影響,在主觀上做出相應的反應。

孩子的心理尚未發展成熟,脆弱而敏感,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

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給孩子帶來正面情緒和積極體驗;

消極的心理暗示,則容易讓孩子自我否定,形成不正確的自我認知,自我評價。

如果孩子一調皮搗亂,就被家人貼上標籤:

「你真煩人!」「你這孩子,咋這麼討厭!」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停地自我暗示,「原來我就是個煩人的搗蛋鬼啊。」

然後就會破罐破摔,放任自己的脾氣。這樣,偶爾為之的淘氣,就變成了長期不變的特點,並影響他今後的行為模式,從而真的變成了傳說中的「熊孩子」。

法國歷史學家米涅曾經說過:

一個被認為是什麼樣的人,會很快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為家長,要給孩子良好的心理暗示,當他偶爾任性,要幫助他自我修正,一心向善。

我們常說:「小樹要砍,小孩要管。」

是啊,孩子的心靈,就像一棵稚嫩的小樹,如果只是一味寵愛他,慣著他,那就像給樹一味施肥澆水,這時,樹的枝丫就會瘋長,胡亂伸展。

只有對其灑葯捉蟲、適度修剪,才能讓它生機勃勃,葉茂枝繁。

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身為父母,身為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人,我們真的需要謹言慎行,不溺愛不嬌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時常修剪孩子的心靈之樹,才能防患於未然。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溫暖小武,富書籤約作者,管理碩士,大學教師和自由翻譯。文靜吃貨宅,浪漫學院派,寫暖心的文,記入心的事,把生活中的足跡,譯成字裡行間的歡喜。願我們與世界,彼此溫柔相待,願我們都溫暖,且有力。簡書@溫暖小武,微博@溫暖小武。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