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莫讓勤奮無用:思考讀書的意義

人總是會習慣一些事情。比如,我總是盡量把標題控制在16個字以內。比如,昨天發現自己已經兩個月沒有看其他公眾號的文章了。比如,讀一段時間的書之後我就會有「這樣沒意義」的感覺。比如,每當我試圖做一些面向公眾的事情時,我就會心跳加速口乾舌燥。

習慣的出現是為了讓人避免思考的痛苦。人總是惰于思考的,這是無數心理學實驗證明的普遍規律。不幸的是,成長總是伴隨著痛苦,這種痛苦首先是思考的痛苦,其次是改變的痛苦。即便某種習慣讓我們感覺痛苦,我們也會習慣承受這樣的痛苦而不願面對改變的痛苦。

由於以上兩個事實,很多人很勤奮地讀書卻沒有什麼收穫。這樣說肯定讓愛讀書的人心生不滿,覺得我是個不怎愛讀書的人,不知道讀書的樂趣。事實當然不是那樣。

我從小愛讀書。我最早讀到的是《天書奇譚》上冊和一個迪斯尼人物畫冊,是最不愛讀書的一個叔叔不知從哪裡順手牽羊牽到了家,然後送給了兩眼放光的我。我的記憶不算好,但讀書的點點滴滴都記在心頭,或許隨著時光流逝,記憶當中的感覺已經有所篡改,但基本場景都還在。國小一年級時的小滿會上,表哥看到了《天書奇譚》,翻了翻,哈哈大笑,而我莫名其妙,書里有一句「元公說,你是從蛋里生出來的,就叫蛋生吧」,這很好笑嗎?國小四年級參加競賽回來,二表姐在我們家,翻開我的歷史書看到徐悲鴻的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她說她不理解這句話,父親解釋了一遍,她還是搖頭。這樣的小事我還能說出十幾個。我總是如饑似渴地讀書,也總是在讀過書後悵然若失,因為我的周圍有太多不愛讀書、讀不懂書的人。書里的世界距離我太遙遠了,對我們很多人都太遙遠了。書實際上是通向想象世界的一扇門,讀書就是去到某個人或某些人虛構的世界里去遊玩,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讀書是很難對現實有所補益的。

在讀書這件事上,我認同馬斯洛的說法。他在《動機與人格》裡面說,為科學而科學與為藝術而藝術一樣,都是錯誤的。同樣道理,為讀書而讀書也是錯誤的。讀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生活需要不斷成長。讀書如果不能帶來成長,也就不能帶來更好的生活。

除了讀書,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讓自己成長,還可以選擇其他途徑。很多人希望從成功人士那裡得到成功的經驗。坦率地說,所有這樣做的人,包括我,也包括你,都是想要走捷徑。很不幸,那些功成名就可以指導別人成長的人早就忘記了成長的痛苦。事實上,只要最終取得了成功,有關痛苦的記憶便會迅速消退,丹尼爾·卡尼曼關於腸鏡手術的實驗以及冷熱水的實驗都揭示了這一原理。因此,無論怎樣吸引人,這些人的經驗其實與雞湯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因此,與其向成功人士學習經驗,還不如帶著點自虐的快感去不斷地體驗成長的痛苦。

——圖片來自網路,戴小茹設計

如果讀書而不能成長,你的勤奮就是無用的。這樣的勤奮,並不比不讀書好多少。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表述讀書與成長間的關係,應該是這樣:讀書+好習慣=成長。

讀書的好習慣由三部分構成,即讀書前要明辨慎思選好書,讀書時要眼到心到手到讀好書,讀書後要學而時習之用好書。

好書的標準有不同的劃分。從讀書的收穫看,好書是對自己當下要做的事有幫助的書,或者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或生活有幫助的書;從讀書的感受看,好書是能夠讓你受到震撼讀兩遍以上、做很多筆記的書,或者能夠引起你的深入思考的書;從讀書的功用看,好書是那些能夠得到各領域牛人一致推薦因而能夠培養共識的書,或者是那些能夠教會你獨立思考的書。

讀書的方法非常多,核心只有四個字:消化,吸收。我讀書較慢,以往讀書很少讀兩遍以上,還自以為記憶得很清楚,有點自得。檢驗讀書是否消化吸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去寫書。一動筆,你就能發現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並記住了你讀過的書。有的書理解了,沒記住,不能引用精彩句子,文章就會失色不少,有的書記住了但沒理解,需要進行評述時就講不出獨到見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第一篇第一句。沒有體會到這句話所說的快樂,讀書多半沒什麼收穫。好書值得一讀再讀,讀第二遍,第三遍,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檢驗我的這種說法不用找本書讀第二遍,如果你以前聽過「人不可有傲氣不可無傲骨」,那麼,現在不妨再想象這句話的意思。年齡階段不同,感受是不一樣的。小時候,我的理解是「對人不可驕傲,但要有自尊要敢於維護自身尊嚴」,現在,我的理解是「不要對不如你的人表現出不尊重,也不允許別人不尊重你。」歸根結底,做人還是要驕傲一點的,只不過最好誰也別惹誰不高興。

讀書帶來的成長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認識世界,一是儘可能多地增長見識,二是掌握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則。書可以讓一個年輕人有超出同齡人的見識,讓好學者有超出同齡人的成熟。多數見識只是帶來趣味,只有少部分見識能夠轉化為力量,因為書帶來的見識與現實中間有一道阻隔,那就是你的經驗。你的經驗少,書中告訴你答案你也未必能夠理解。比如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沒有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的人只能讀出「毒雞湯」。還有《圈子圈套》,沒有同銷售打過交道的人可能也體會不深。至於世界的基本規則,如果見識不足,你的理解大概只能停留在司馬遷所說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性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但如果你了解一戰、二戰的背景,了解鴉片戰爭、中法戰爭背後的糾葛,了解港澳回歸的內幕,你的理解肯定不一樣。二戰之後,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紛紛獨立,這之後發生的很多事情也是非常有趣的,傳銷是從奈及利亞傳出來,辛巴威被美國「經濟學家」忽悠得陷入嚴重通貨膨脹,秘魯出了一位幹了很多實事的日裔總統(後來成為逃犯),委內瑞拉一度迫使美國不斷讓步,査韋斯死後卻陷入混亂,很多人埋怨起了查韋斯,等等。的反貪也是很好的教材,幫我們認清人的貪婪。但是,這只是世界的暗面,明面上看,還是有很多為國為民的偉人存在。

認識自己,一是明白自己作為人的通病,二是明白自己作為人而具備的能夠改變自己的天賦。作為一個人,我們有很多缺點。鳥類會將第一眼看到的動物視為親人,這是習性學研究的內容,人類也有很多與這種反應類似的反應,《影響力》《超越智商》《思考:快與慢》《簡捷啟髮式》等書都是在講這一類反應。而積極心理學,《學習樂觀》《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幸福超越完美》都是在講我們改變自身的能力。

改變自己,一是想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二是去成為這樣的人。不過,沒有資歷、資源卻喊出口號要改變很多人命運的人總讓人心生警惕。自己做不到或不相信的事情,是很難讓別人相信的。盲目崇拜他人是非理性的,但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也很可怕。假如目標不合理,動機就會有問題,因而多半不能實現目標。比較合適的自我成長目標是從自己的優勢出發,不必按照一萬小時理論去刻意練習三年,很可能只要一年甚至半年時間就能小有所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寫下一些非事件性的目標,對自己的思維習慣和錯誤觀念進行校正。

在這個社會呆久了,說實話需要很大勇氣。但是,實話很可能只是來自個人感覺的判斷。因此,在自認為說實話的時候不犯極端主義的錯誤,需要大智慧。

昨天集中時間翻了翻其他公眾號,引起注意的就是「勤奮」。很多文章說不能瞎忙。可惜,我沒有看到究竟怎樣才算瞎忙,怎樣才能不瞎忙的可靠標準。我覺得,只要你覺得這一天是沒有意義的,你就是在瞎忙。只要你沒有目標,你就不可能不瞎忙。但這還不夠。

現實當中,二八原則、馬太效應都是客觀的現象,趙麗蓉、鞏漢林的小品《如此包裝》也反映了現實的一個重要層面。有很多人通過包裝自己,通過前期的大筆投入讓自己成為「二」裡面的一員,之後,其影響力就會自動增長。原理很簡單,內行是少數,外行總是愛看熱鬧。

圖書有暢銷書排行榜,這個榜的形成也離不開策劃。美國在20世紀之前沒有版權保護,很多書都是盜版歐洲的書,而在20世紀之後,則出現了暢銷書排行榜,引領世界圖書潮流。新華出版社副社長要力石的《暢銷書策劃88法》提到很多圖書出版行業內的事情,比如很多書是冒名出版,卡耐基大全集之類是典型代表。攢書稿,追熱點,自媒體如今做的事情圖書行業早就做過。

上面兩段說明什麼道理呢?如果觀念上沒有轉變,勤奮的方式就不會改變,勤奮方式不變,有些努力註定會無效,——如果你不去推廣自己,不對自己做的事進行策劃,連申請科研經費都困難。功利思維不能忘啊!工作要快,要千方百計推進,生活要慢,要放鬆身心享受。這個道理很有用。讀書,畢竟也是功利的事。既要看到書是被策劃了的,不要輕信盲從,也要看到自己的真實需求,學會讀那些真正讓自己成長的書。

最後的最後,也做一個推廣,我在千聊直播開了一個直播間,根據課程設置,轉發后每增加一名學員可以得到課程費的一半。

請大家多多支持!可以直接點「閱讀原文」跳轉查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