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大腫瘤外科專家羅成華:結直腸癌的預防策略

結直腸癌與所有惡性腫瘤一樣,是由數種致癌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故要找到象預防傳染病一樣特定的,單一的措施目前尚不能做到。

從正常結直腸粘膜發展到癌大約需要5-10年,其特徵是隨機的遺傳學改變產生了一群生長、凋亡失控的細胞,並且這種細胞具有侵入基底膜和從其正常位置轉移的能力。

在此期間內,需要經過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癌細胞浸潤轉移的多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統稱為三級預防措施。

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的內容包括消除或減少致癌物質對結直腸粘膜的作用,抑制和阻斷癌前病變的發生或促進癌變的逆轉,從而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故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因素預防

飲食因素大概在結直腸癌因素中起50%的作用,而家族遺傳性因素起大約15%的作用。攝取不同的蔬菜、水果和穀類飲食是預防結直腸癌的重要策略之一,分述如下。

(1)熱量:熱量攝入和結直腸癌危險因素之間有一個恆定的正相關,至於熱量的來源尚未發現與結直腸癌明確相關。有人推薦:對於一個正常活動的西方男性,能量攝入限制在少於10500kJ,而對於女性則少於8500kJ,表達這一原則的另一方式是避免肥胖。

(2)脂肪:當脂肪攝入超過總熱量的40%時,結直腸癌(或腺瘤)發病率顯著升高,而少於總熱量15%的脂肪攝入量與結直腸腺瘤和癌的低發病率有關。一些結果還說明脂肪對癌變的作用是與熱量攝入無關的。

其次,飲食風格(如低脂肪高纖維素的攝入)要比消費任何單一的飲食元素更重要。魚油中的ω-3脂肪酸可以減少結腸粘膜前列腺素E的水平,魚油還可以減少直腸上皮的增生,這一作用被認為是重要的保護機制。

所以,目前公認的觀點是將作為熱量攝入的脂肪減少到總熱量的25%以下,似乎值得增加魚的攝入來代替脂肪的攝入,用植物油,如橄欖油和加拿大菜籽油,來代替動物脂肪的攝入。

減少脂肪攝入的簡單辦法是減少肉類的攝入。肉類(瘦肉或肥肉)加工的方式可能更具重要意義,因為高溫加工(如燒烤)產生雜環胺,因此應避免延長的過度烹調和焦黑的肉表面。

(3)纖維素:纖維素的攝入可降低結直腸癌的危險性已被公認,源於疏菜的纖維素比來源於穀類的纖維素更具保護作用。蔬菜種類,特別是來源於十字花科的蔬菜似乎尤其重要,這包括小白菜、大白菜、甘藍、芫菁等。除蔬菜的纖維素外,非水溶性穀類纖維素較水溶性穀類纖維素有更大的保護作用,尤其是麥麩的作用更大。

(4)其他與飲食預防有關的方法有:成人每天理想的鈣攝入應該是1000~2000mg。控制飲酒與吸煙兩種習慣。

2.化學預防

許多前瞻性研究均提示阿斯匹林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危險性,還可減少息肉腺瘤的發生。非甾體抗炎葯(NSAID)亦可顯著降低結腸癌的危險性,其可能機制是抑制環氧化酶(COX-2)。現己研製選擇性環氧化酶抑製劑,可望作為結腸癌的化學預防劑。

目前正在研究的有雌激素的替代治療,熊去氧膽酸、綠茶的提取物、氫氧化鎂粉、薑黃色素和薑黃、大豆提取物、染料木黃酮和維生素D等的防結直腸癌前景正在研究中。

3.體育運動

適量的體育運動可明確地預防結腸癌。

二級預防

結直腸癌的二級預防即「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通過「三早」,使結直腸癌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提高治癒率。由於結直腸癌早期大多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結直腸癌篩檢。

結直腸癌常用的篩檢方法是在高危人群中採用肛門指診,FOBT和乙狀結腸鏡檢(SIG),而全結腸鏡檢和氣鋇雙對比X線檢查由於花費偏高、操作複雜而不宜在大面積人群篩檢中使用。

肛門指診簡單易行,不受設備條件限制,可檢查肛門以上8cm左右的直腸。約30%-50%結直腸癌好發於此段直腸內,故指診可獲良好的篩檢效果。但不在此範圍的結直腸癌以及缺乏經驗的醫生亦可漏診。

不顯性出血是結直腸腺瘤及腺癌早期常見的癥狀,Greegor於60年代中期首先用糞便潛血試驗篩檢結直腸癌以來,該法一直被世界各國腫瘤工作者廣泛使用,其優點是經濟易行,不需昂貴設備,較少的醫務人員可在短期內篩檢大量的高危人群,缺點是不能區分非腫瘤性出血及不能對腫瘤進行準確的定位。

早期使用的乙狀結腸鏡是25cm的硬鏡,病人痛苦較大,不易被接受,70年代中期以後逐漸用纖維結腸鏡代替了乙狀結腸硬鏡.居民80%結直腸癌發生在距肛門60cm的範圍,而西方僅30%在此範圍,所以建議60cm纖維結腸鏡作結直腸癌的初篩檢查。

40歲以上有以下一項者應作60cm纖維腸鏡檢查:

①便潛血陽性。

②一級親屬有患結直腸癌史。

③本人以往有癌腫史。

④有下列癥狀之兩項以上: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腹瀉、腸息肉史、慢性闌尾炎及精神刺激史。

對於60cm腸鏡檢查陰性而潛血複查陽性者,則應作全結腸鏡。

對高危人群進行監測,也是二級預防的重要內容。三級預防則指對腫瘤患者積極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存期。

羅成華

教授,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大外科主任

羅成華,主任醫師,博士,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及腹膜后腫瘤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普通外科學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博士生導師,知名腫瘤外科、肛腸外科、普通外科專家。

每年收治疑難、複雜腹膜后腫瘤及盆腔腫瘤病人達500例以上。曾在CLEVELAND CLINIC FLORIDA肛腸外科進修1年余,擅長盆底重建及功能肛腸外科疾病處理。

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50餘篇,SCI論著7篇。舉辦腹膜后腫瘤論壇、肛腸創新論壇等大型學術會議。獲全軍醫療成果獎1項,國家專利4項。

已出版《腹膜后腫瘤》(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原發性腹膜后腫瘤外科學-理論與實踐》(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結直腸腫瘤》(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便秘治療學》(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痔治療新技術-LigaSure痔切除術(附手術操作DVD)》(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等專著,正主編《Retroperitoneal Tumors: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Springer美國出版)。

曾被中央電視台2、7、10頻道,北京電視台、新華網、健康報等媒體廣泛報道。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行業專項及北京首發基金等項目,總科研經費達500萬元。

兼任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腹部肉瘤學組委員、研究型醫院學會腹膜后與盆底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肛腸診療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美國結直腸外科學會(ASCRS)International Fellow、中醫教肛腸分會副會長、人民解放軍大腸肛門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解放軍醫學雜誌》及《中華胃腸外科雜誌》編委等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