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期,不是高考,而是…|微教育

家長們都很關注孩子的小升初、中考、聯考,認為這些才是孩子一生中至關重要的節點。其實,有一個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期,被大多數家長忽略了,那就是孩子四、五年級的時候。

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期 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個性

孩子一般在10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這一心理,仍把孩子當小孩子看待,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與父母作對。

父母們不要認為孩子故意與你作對,只是單純的不聽話行為,其實背後隱藏著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層原因。由於生活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孩子的觀點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會讓孩子的情緒、情感發生很大的變化。

面對這一情況,家長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孩子會出現「煩死了」「好煩呀」之類的話語,而且這類話語的數量會一直上升。很多孩子在作文里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

「媽媽讓我穿的衣服總是我不喜歡的;我喜歡長發,媽媽卻讓我剪成短髮……」

「爸爸媽媽不讓我和同學玩,不讓我讀我喜歡的那些課外書。他們好像永遠都不相信我。」

正處於情感的突變期,孩子容易生氣、發火,但他們也容易感動,與送給他們昂貴的禮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讓他們感動。

值得注意的是,10歲左右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經由家庭轉移到了學校,同學之間的關係和友誼將成為影響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

允許孩子適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為孩子準備一個沙袋,允許孩子對著沙袋發泄情緒;允許孩子養小動物,當孩子不願意向父母傾訴時,可以鼓勵孩子對著小動物傾訴;鼓勵孩子跑步、做運動發泄情緒……

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理解和認同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悲傷和軟弱。

方法三: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四、五年級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是非、愛好有了明顯的分辨能力,然而他們的交流、溝通能力和方式有限,或者說不會與父母溝通,而這恰恰是促使他們情緒惡化的原因。

要想培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父母最先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關係,說出來,看父母有沒有辦法。

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 告訴孩子他在為誰、為什麼而學習

四、五年級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很多孩子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

到了四年級后,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

這時,父母的嘮叨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時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

其次,這與父母不了解國小階段知識的難度發展規律有關。

到了四、五年級,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對學習力不從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厭惡學習,從而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父母應該如何接招呢?

  • 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 告訴孩子要為理想而學習

在幫助孩子樹立理想時,家長要特別注意一點,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孩子身上,例如強迫孩子把某個不喜歡的職業當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據孩子的特長和愛好,幫助孩子樹立理想。

  • 父母不要太關注孩子的成績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不要動不動就問孩子分數、放學后就催促孩子去做作業。同時家長還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地學習氛圍。

  • 父母對一至三年級的孩子不要太過嚴厲

>>多問快樂,少問學習;

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 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多年的調查發現,四、五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一個關鍵期。

孩子到了四、五年級,家長就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了。這種關注並不意味著家長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學習,而是說,家長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讓孩子體驗學習的興趣、幫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來自於他們的自我激勵外,還需要來自於父母的賞識和鼓勵。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家長說他聰明,他就聰明;家長說他笨,他真地會變笨,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暗示」作用。

正確的做法是,即使孩子在學習方面真的有缺點,家長也千萬不可輕易批評孩子。

積極的暗示:「你很聰明」;「你在媽媽心中是最棒的!」

明智的父母不是逼著孩子去學習,而是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要他學」為「他要學」!父母的言傳身教、創造一些學習的神秘感,都是很好的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好辦法。

方法三:父母要謹慎對待「陪讀」

很多家長每天晚上都輔導孩子做作業、為孩子檢查作業,這種陪讀現象是毀滅孩子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的最大「殺手」。

10歲左右的孩子,雖然很多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但畢竟是孩子,愛玩是天性,他們總想快點把作業做完,以便去玩,於是很多壞毛病便從他們的作業中體現出來,如:粗心馬虎、不認真思考問題、考慮問題不全面……如果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就會為此而承擔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挨老師的批評。

但是家長在為孩子檢查作業時,把他們的錯誤都指出來,孩子就懶得去思考了,有時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裡,就照著父母所說的答案寫上了,更不用說去改正壞毛病了。並且,當孩子有了依靠時,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都會明顯地降低。

孩子習慣的定型期 注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

國外一位研究行為學的專家做了這樣一項調查:專家分別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數千名孩子進行測試,這次測試的內容包括知識測試、能力測試和習慣測試。

測試的結果令這位專家很驚奇,因為他發現,從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的知識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趨勢,但他們的習慣得分卻沒有太大改變。

專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在國小的中低年級,而四或五年級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說,在四、五年級之前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那這些好習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級之後,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惡習,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否則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家長在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改正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注意:

1. 給孩子創造好習慣形成的好環境。

2. 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習慣10歲左右,孩子的大腦進入一個迅猛發展期,這時的孩子已經有了理性思維的能力。

3. 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好習慣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做家長的不能企圖孩子「一口吃個胖子」。利用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加法原則,讓孩子慢慢來。

壞習慣也是一點點改正過來的,這樣做不僅能保護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讓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戰勝自己的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信心也會大增。

4. 父母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必須有一定的權威,在徵得孩子統一的基礎上,給孩子制定出一些「紀律」和「規則」。

來源:教育新聞網(ID:jiaoyuxinwenwang)、內容自朗朗乾坤329新浪博客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親的教育不可或缺

關注未成年人網回復「爸爸」可收到以下精彩

*編輯:阿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