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安藤忠雄: 光之教堂, 風之教堂, 水之教堂

延嶺

安藤忠雄,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出生於大阪市。利用拳擊比賽贏得的獎金,前往美國、歐洲、非洲、亞洲旅行,也順便觀察各地獨特的建築。那個時候,他的攝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築師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最初的建築作品-Rose Garden(玫瑰花園;位在神戶市生田區)是在1977年時,與弟弟孝雄所屬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安藤忠雄並未受過正規的建築教育,僅在建築公司工作過一小段時間。

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開始練習職業拳擊。

1959~1961年,考察日本傳統建築。

1962~1969年,遊學於美國、歐洲和非洲。

1969年,創辦「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Tadao Ando Architecture&Associates)。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設計了許多個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長屋」獲得很高的評價,大規模的公共建築到小型的個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築學會獎的肯定。此後安藤確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幾何形狀為主的個人風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評價。

1980年代在關西周邊(特別是神戶北野町、大阪心齋橋一帶)設計了許多商業設施、寺廟、教會等。

1987年 - 擔任耶魯大學的客座教授。

1988年 - 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 。

1990年代之後公共建築、美術館,以及海外的建築設計案開始增加。

1989年 - 擔任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

1995年,安藤忠雄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他把10萬美元獎金捐贈予1995年神戶大地震后的孤兒

1997年 - 執教於日本東京大學建築系,並擔任東京大學工學部教授。

1997年 - 2003年 - 從東京大學退休,轉任名譽教授。

2005年 - 獲得東京大學的終身特別榮譽教授。

2011年 - 擔任東南大學的客座教授。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為著名的一座。

光之教堂位於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區的一角,是現有一個木結構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獨立式擴建。沒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入口,只有門前一個不太顯眼的門牌。進入它的主體前,必須先經過一條小小的長廊。這其實只是一個面積頗小的教堂,大約113平米,能容納約100人,但當人置身其中,自然會感受到它所散發出的神聖與嚴庄。隨後,你會聽到由自己雙腳與木地板接觸時所發出的聲響。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於外部,而是在裡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樣的光影交疊所帶來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帶來的是寧靜,光教堂帶來的卻是強烈震動。光之教堂的區位遠不如前者那般得天獨厚,也沒有太大的預算。但是,這絲毫沒有局限了安藤忠雄的想象世界。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絕對的圍合,創造出一片黑暗空間,讓進去的人瞬間感覺到與外界的隔絕,而陽光便從牆體的水平垂直交錯開口裡泄進來,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字」——神聖,清澈,純凈,震撼。

光之教堂由橫貫的牆體構成,長方體中嵌入三個直徑5.9米的球體。這道獨立的牆把空間分割成禮拜堂和入口部分。透過毛玻璃拱頂,人們能感覺到天空、陽光和綠樹。教堂內部的光線是定向性的,而不同於廊道中均勻分佈的光線。教堂內部的地面愈往牧師講台方向愈呈階梯狀下降。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牆壁,嵌入了玻璃,以這裡射入的光線顯現出光的十字架。由於考慮了預算與材料之感,地板和椅子均採用低成本的腳手架木板。

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牆壁,除了那個置身於牆壁中的大十字架外,並沒有放置任何多餘的裝飾物。安藤忠雄說,他的牆不用掛畫,因為有太陽這位畫家為他作畫。教堂里只有一段向下的斜路,沒有階梯;最重要的是,信徒的座位位置高於祭壇,這有別於大部分的教堂(祭壇都會位於高台之上,莊嚴而肅穆地俯視著信徒),此乃打破了傳統的天主教堂建築,亦反映了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平等的思想。

安藤忠雄在湖南大學的講座中提到:「其實大家都沒懂光之教堂」「很多人都說那十字形光很漂亮」「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岡,教堂是高高在上的,主祭神父站的比觀眾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神父與觀眾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階是往下走的,這樣神父站的與坐著的觀眾一樣高,這樣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華」。

風之教堂

從基地平面圖來看,兩個呈「凹」字的部分首尾相接。風之教堂坐落於海拔800米的臨海峭壁之上,穿過狹窄的樓梯、灰暗的走廊以及半日式的園林一面是矮牆,而另一面是濃密的灌木。入口前面的花園沒有太多的通常的處理手法,只有草坪和邊緣處的樹。仍然看不到海。然後便進入「風之長廊」的入口。

「風之長廊」:總長達40米,由一系列2.7米見方的混凝土構架組成。頂棚由玻璃天窗和「H」型聯繫梁構成1/6圓拱狀頂。

連接:樓梯(向下)

正廳:鋼門,以素混凝土牆面圍合。

塔樓:方柱型混凝土構築。

後院:90度牆體。

連廊為直筒形,盡端意外地徑直通向峭壁與海,而是在近盡頭右側門以一種非常隱諱的方式連接教堂主廳——大氣的聯通手法、用鋼結構的分割模擬柱廊效果、磨砂玻璃形成的半封閉空間以及地勢引起的落差(下降),拉長了時空距離,模糊了尺度感。海風貫穿而過,沁人心脾——「風之教堂」由此得名。風之長廊不能簡單將之定義為通道,因為它具備柱列的元素。

柱廊的序列特點充分利用結構本身造成的豐富的光影和虛實的變化,使得建築表達具有相當的敘事性,同自然互相滲透,關係和諧——但是由於磨砂玻璃的半透處理,大大削弱了光影的眩暈感。另外,安藤曾經為了避免柱子對空間單純性的干擾而將牆做到與柱子等厚。做這樣的取捨,卻在另一方面戲劇般的增加了通道的縱深感,使得每前進一步都在積累一份敬畏與思考。

內部空間最值得注意的是引入光線的表達方法。如果與大阪茨木教堂的「光之十字」比對,也許我們可以將六甲山的落地窗戲稱為「影之十字」——前者以光線從縫隙中傾瀉製造神跡,後者則意欲通過分割投影達到同樣的效果。

水之教堂

水的教堂位於北海道夕張山脈東北部群山環抱之中的一塊平地上,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之一。從每年的12月到來年4月這裡都覆蓋著雪,這是一塊美麗的白色的開闊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們在場里挖出了一個90m×45m的人工水池,從周圍的一條河中引來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現出風的存在,甚至一陣小風都能興起漣漪。

面對池塘,設計將兩個分別為10m方和15m見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進行了疊合。環繞它們的是一道"L"型的獨立的混凝土牆。人們在這道長長的牆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見水池的。只有在牆盡頭的開口處轉過180°,參觀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這樣的視景中,人們走過一條舒緩的坡道來到四面以玻璃圍合的入口。這是一個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著四個獨立的十字架。玻璃襯托著藍天使人冥思禪意。整個空間中充溢著自然的光線,使人感受到宗教禮儀的肅穆。

接著,人們從這裡走下一個旋轉的黑暗樓梯來到教堂。水池在眼前展開,中間是一個十字架。一條簡單的線分開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個開啟的,人們可以直接與自然接觸,聽到樹葉的沙沙聲、水波的聲響和鳥兒的鳴唱。天籟之聲使整個場所顯得更加寂靜。在與大自然的融合中,人們面對著自我。背景中的景緻隨著時間的轉逝而無常變幻。

在一系列教堂的設計中,安藤忠雄思考著神聖空間。他問自己,對他來說神聖空間意味著什麼?在西方,神聖空間是形而上的。然而,他深信水之教堂 神聖空間與自然存在著某種聯繫,而這與日本式的泛靈論或泛神論無關。他思想中的自然是與原生的自然不同的。對他而言,神聖所關係的是一種人造自然或建築化的自然。他認為,當綠化、水、光和風根據人的意念從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來,它們即趨向了神性。後來建造中的光的教堂表現的是光這種自然元素的建築化和抽象化。空間幾乎完全被堅實的混凝土牆所圍合。內部是真正的黑暗。在那樣的黑暗中飄浮著一道十字架的光線,這就是全部。牆上的裂賦與空間以張力並使之神化,它們抽象地渲染著已經建築化了的室外光線。

專門設計的婚禮教堂,全部由清水混凝土,玻璃,鋼架材料構成,將自然引入室內,同時又是抽象的自然,是帶有神的色彩的自然,一年四季景緻不同,是日本女孩最嚮往的結婚地之一。

清水混凝土

與一般混凝土在材料上並沒有不同,而是在灌漿、拆除模版后,不再粉刷、或是裝飾、貼磚,保留下混凝土原本的質感,直接呈現出建築材料的真實面貌。為了追求效果,在模版上由過去的木板改良,採用先進的銅板取代過去的傳統木材模版。而製造出清水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模板就稱為「清水模」,這樣能使拆掉模版后的混凝土表面沒有一般混凝土表面粗糙、窩麻面、夾渣、銹斑和氣泡,而保有光滑而細緻的材質。與柯布西耶被稱為「粗野主義」的做法相對。

我是延嶺,一個建築學的,大學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