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陝西傳媒網】沿黃公路舞起來|七十二鎮「脫貧路」

作為陝西省重大民生工程之一,沿黃觀光路的開通,將沿線72個鄉鎮、1220個村莊與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使200餘萬群眾受益。沿著這條黃河邊的公路,許多村莊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大道。

鳥瞰沿黃觀光路大荔段。記者 張辰攝

「這條路開通后,俺家果園裡的蘋果,根本不愁賣啦!」沿黃觀光路通車前,延安市宜川縣椿曲村的村民馮連軍激動地說。

要致富,先修路。沿黃觀光路的兩邊,住著72個鄉鎮、1220個村的200餘萬村民,它的開通,將直接帶領著這些村民,走進一個新紀元,也為沿線的脫貧,開闢了新的大門。

沿黃觀光路拓寬脫貧路徑

一旁是廣袤無垠的漫漫沙漠,另一旁是綠意盎然的珍稀濕地。這樣的美景,在沿黃觀光路建成前,卻鮮有人專程去探訪。沿黃觀光路就如項鏈,將陝西境內這些如璀璨明珠般的美景串聯起來,也為全國的遊客領略陝西之美,開通了前所未有的捷徑。

渭南市合陽縣的洽川景區,因為沿黃觀光路,成為了當下人人看好的旅遊熱門。洽川景區,既是《詩經》名篇《關雎》的起源地,也是周文王之妻太姒的故里。這裡的景色集「山、泉、灣」於一體,是省內罕有的一道風景線。然而,沿黃觀光路修建前,由於道路閉塞、交通不便,即使位處文化底蘊深厚、風景獨美的景區,遊客量也是差強人意。

洽川鎮王村,就坐落在這個景區里。

沿黃觀光路修建的消息傳到村裡后,村民們紛紛拍手叫好。村上也在村委會的帶領下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在景區逛完了,總需要到農家樂吃飯休息吧。我們這裡的魚肥肉美,村上就搞起了『鐵鍋漁村』這樣的生意。」村黨支部書記李元生不無自豪地說。

今年48歲的村民黨利粉就是「鐵鍋漁村」的領頭人之一。「現在我已經帶著我對門鄰居李廣奇(貧困戶)開始營業了,前天做了十來桌魚,又配了點兒小吃,一下午就凈賺了1000多元。」她說,「等到沿黃觀光路通車后,景區人流量一大,我的生意肯定更好!」

「我們開展『1+1』扶貧模式,由一戶生意戶帶著一戶貧困戶共同搞『鐵鍋漁村』,收益兩家按比例分攤,藉此幫著貧困戶脫貧。」李元生說道。

合陽縣外宣辦吉宏偉說:「如今的洽川鎮,除了每個村上自有的與旅遊相結合的產業外,整個洽川鎮還以沿黃觀光路和洽川景區為依託,推出了由貧困戶入股分紅的腳踏車觀光旅遊扶貧新產業。該產業採用「黨委+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的模式,利用產業直補到戶的方式,集中資金購置了224輛觀光旅遊腳踏車,統一交由合陽縣小康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經營,貧困戶既是股東也可以參與勞務。預計此項目可為貧困戶帶來每戶每年3000元至5000元的經濟收入,帶動王村、南菜園村40戶貧困戶脫貧。

沿黃觀光路合陽段——採摘黃花菜的村民。 記者 張辰攝

農產品順著公路賣出去

伴隨著沿黃觀光路的修建,不只是帶動旅遊業的興旺,也為農產品開拓了銷路。當地傳統種植的一些特色農產品,曾經是農民叫苦不迭的「賠錢貨」,但沿黃觀光路修建后,卻搖身一變成了人人爭搶的「搖錢樹」。

有好產品,就是不好賣,是沿黃觀光路修建前不少村莊農業的現狀。對此,宜川縣外宣辦的工作人員楊大江深有感觸:「我們這裡的村子,幾乎都有自己的農業特色產品,可是這裡偏僻,交通不便,農民的農產品老賣不上好價錢,一年到頭連個辛苦錢都賺不上。」

沿黃觀光路宜川境內南段的28公里被稱為「無人區」。然而,這裡的「無人區」也並不是完全無人定居,在該段公路南25公里處還有一個小村子,它就是馬樹坪村。

馬樹坪村雖坐落在黃河岸邊,卻是宜川縣最偏遠和閉塞的村子。全村只有9戶人家、39口人,基本都為貧困戶。今年58歲的村民趙衛栓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裡。談到沿黃觀光路修成前的生活,趙衛栓充滿了辛酸:「過去一直沒有路,買袋鹽都要翻山越嶺,村上的老人甚至一輩子都沒去過一次縣城。」說到家裡的農業,趙衛栓更是無奈,「過去我們種麥子,天旱收成少,大家窮;後來我們種花椒,收成好了,可是沒路,摘的花椒賣不出去,大家還是窮。」

然而宜川境內南段沿黃觀光路建成后,這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從村裡只要步行5分鐘,就到了柏油公路上。有了路,我們村的花椒忽然不愁賣了。以前沒人買,我們都是賣個成本價,現在很多人專程跑來收購,花椒的價格一下子就上去了。客商還打算跟我們簽訂長期合同。」趙衛栓說。

「有了路,運輸方便,農產品就有了銷量。現在,種花椒就是村上的扶貧產業,村民光靠賣花椒,平均一戶每年就有近一萬元的收入。而且這是路才通,以後肯定還有更多的大商戶前來收購。」楊大江說。

相似地,沿黃觀光路建成后,宜川縣的椿曲村也依託賣蘋果走上了脫貧的道路。54歲的村民馮連軍家裡有8畝蘋果地,可在沿黃觀光路修建前,賣蘋果卻是他最頭疼的事情。「沒有路,這麼多的蘋果,我只能自己雇個小蹦蹦車,一次拉幾箱,慢慢往村外運。這樣,每斤蘋果的成本就要多出一兩塊錢,算下來8畝地的蘋果,真的賺不上錢。」馮連軍談到之前的情形,十分無奈。「現在好了,有了路,大型果商自己開卡車來收購,一次運走幾百箱,路費也不用我們出。而且他們要的量大,我們還跟他們講價,蘋果的售價也上去了。」馮連軍說。

據椿曲村村委會主任楊海宏介紹,現在有了路,該村蘋果再也不愁銷量。「依靠賣蘋果,村民們慢慢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造福沿線村莊的希望路

吳堡縣張家山鎮高家塄空心手工挂面合作社農戶正在家製作空心手工挂面。 記者 李念攝

貧困山區,除了生活的貧困,往往最令人揪心的就是教育、醫療這樣的民生問題難以保障。由於山高路遠、地處偏僻,無論是孩子上學還是家人看病,都讓住在這裡的百姓頭疼不已。

地處神駝峰最深處的合陽縣百良鎮岔峪村,是這個山區里最偏遠的村莊。村民們無論是生病就醫還是小孩上學,都十分不方便。

閆德婷是個苗族人,1999年嫁給岔峪村村民羅青峰。羅青峰常年在外務工,只留她一人在家帶孩子。如今,兩人的孩子羅豆嬌已經14歲了,在鎮上上學。「村上沒學校,只能去鎮上,可是這裡離鎮上好遠,要翻山越嶺去隔壁村坐班車。而且鎮上消費高,老羅打工的錢供完娃娃讀書,也就夠個全家溫飽了。」閆德婷十分無奈。

多年前,村民雷明君不幸摔斷了肋骨。村民們用桌子抬著他去鎮上的醫院治療。沒有公路,只能靠步行,村民們抬著他走了很久,等到了醫院,雷明君已經奄奄一息,最終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撒手人寰。

無論是教育還是醫療,都因為沒有路,讓岔峪村這個本就貧困的村子雪上加霜。沿黃觀光路的建成,這一切慢慢發生了改變。沿黃觀光路修建后,這裡距離韓城市區由原先的幾個小時車程,縮短成了半個多小時。大型房地產商紛至沓來買地談合作,村上也開始發展自己的旅遊觀光產業。

「我們這裡的深山景色可是很美的,不比很多知名景點差!許多年輕的村民聽說沿黃觀光路帶來這麼多好處,都準備回來,留在家鄉發展。」百良鎮黨委書記王耀龍說,「曾經在外務工也是別無選擇,如今在家陪著家人,還能賺更多的錢,年輕人當然願意回來了!」

「村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這個村就會越來越壯大。大家在村上合力賺錢,一起脫貧。以後說不定就直接在村上蓋國小,蓋醫院。村民的生活,一定會因為沿黃觀光路越來越好!」王耀龍笑著說。(記者 沙莎 見習記者 郭詩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