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家風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多年了。生前,父親勤勤懇懇為黨和人民工作,算起來真正和我們幾個子女待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然而他對我們的言傳身教,如同春雨潤物般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激勵著我們,成為我們終身受用的寶貴精神財富。

1955年,父母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來到新疆工作,我們兄妹三人也跟隨父母來到新疆。那時我們年幼無知,吃飯時老是將糧食掉在桌上,還經常剩飯,根本不當回事。父親看在眼裡,但他沒有直接批評我們,而是給我們講起了「從不浪費一粒糧食」的故事。抗戰時期,日寇封鎖解放區,糧食短缺,八路軍戰士吃的都是村民自發烙的干煎餅,一咬簌簌地撒,戰士們就一手拿煎餅,一手接撒掉的煎餅渣,再放進嘴裡;撒在桌上的,就用手指沾一下唾液,把煎餅渣粘在手上吃掉,撒到桌縫裡的,就拍拍桌子彈出來吃掉,從不敢浪費一粒糧食,因為那都是老百姓冒著槍林彈雨送上前線的,他們吃飽了好去打鬼子!這個故事給我們兄妹三人幼小的心靈以極大震撼,從那時起,我們再也沒有浪費過一粒糧食,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我當了姥姥后,把這個故事講給外孫聽,讓他也從小就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有次在北京女兒家,小外孫看到爸爸媽媽掉在桌上的米粒,就用稚嫩的小手拍著桌子比劃著說:「爸爸媽媽不能浪費糧食,太姥爺打仗的時候,都是拍拍桌子,把撒掉的煎餅渣彈出來吃掉。」

我小時候寫作業,每當寫錯,就撕一張再寫,寫錯了再撕。父親心平氣和地把我叫到身邊,講了他「一張紙當成六張用」的故事。在艱苦的抗戰歲月,解放區物資十分匱乏,父親和他的戰友們每用一張紙,往往都是先用鉛筆寫一遍,再用鋼筆寫第二遍、用毛筆寫第三遍,這樣正反兩面用,一張紙就可以當作六張用。父親就是用這種老八路的作風對我們進行勤儉節約教育的。

2013年教師節,外孫所在的幼稚園開家長會,園長讓我給小朋友們講講傳統故事,我就把父親講給我們的「不浪費一粒糧食」「一張紙當成六張用」兩個真實的故事講給他們聽。講完后,老師和孩子們都熱烈鼓掌,園長對我說:「你講得太好了。多講講真實的歷史,讓孩子們多接受一些傳統美德教育,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太有必要了。」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大伯家的兩個哥哥在沂蒙老家吃不飽肚子,來新疆博州找父親安排工作。當時父親手握人事大權,按說安排兩個人是不成問題的,然而父親沒有那麼做。父親說,作為黨的幹部,要為黨、為國家分憂,怎麼可以先給自己的親戚解決工作呢?他與母親商量,給了兩位哥哥一些零花錢,為他們買上車票,勸說他們返回沂蒙老家。

父親從博州赴北京開會,要先從博州坐兩天汽車,到烏蘇住一晚,次日到烏魯木齊,再乘坐六天七夜的火車才能到北京,一路辛苦自不必說。按當時規定,父親可以報銷硬卧車票,但他卻堅持只買硬座。他說:「戰爭年代,有的戰士連續急行軍,就連站著都能睡著,我現在有個硬座坐,不比戰士們強多了?國家暫時還很困難,咱們是老八路,要替國家著想,不能貪圖舒服。」

父親就是這樣,一生過著「潔白樸素的生活」,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熟悉他的人都交口稱讚他的「老八路作風」。而對於我們兄妹而言,這種作風也早已化為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家風,就像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一樣,綿延賡續、代代傳承!(山東省蒙陰縣廣播電視台 徐松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