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全域挖掘紅色文化優勢 武漢打造紅色名城

「大江大湖大武漢,好山好水好黃陂」。武漢市黃陂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3500年前的殷商盤龍城,是武漢市的城市之根;也是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故鄉,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里。木蘭文化、二程文化、盤龍文化、辛亥文化、紅色文化,五大名片光耀荊楚,彰顯魅力。

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村

今年是著名的黃麻起義暨鄂豫皖第一支紅軍在木蘭山成立90周年。起義軍後來轉戰木蘭山,成立了鄂豫皖第一支紅軍——工農革命第七軍,並以木蘭山為中心開展游擊戰,使木蘭山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策源地。

為紀念黃麻起義90周年,7月29日至8月4日,黃陂區在武漢博物館舉辦「巍巍木蘭山、革命浩氣存」大型書畫名人作品展。此次展出的228幅作品中,有李先念同志的題詞「巍巍木蘭山,革命浩氣存」、徐向前元帥題字「木蘭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別山」等作品,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讚揚了黃麻起義精神和木蘭精神,特別是黃陂人吳光浩率部打響黃麻起義第一槍,創建了鄂豫皖邊界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和第一支工農紅軍。這批作品5月17日曾在政協文史館展出,在市博物館展出后將回黃陂巡展。舉辦此次書畫展是對木蘭山傳承紅色文化,打造「紅色引擎工程」的又一次推進。

旅遊產業無疑是黃陂區亮點產業。黃陂區順勢打造紅色旅遊產業,讓紅色文化浸潤全城。黃陂區旅遊行業黨工委統籌協調13家景區,續寫全域旅遊的紅色篇章。在新四軍第五師舊址的基礎上,建成全市首個紅色旅遊景區——姚家山風景區,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使革命老區煥發出勃勃生機,與黃繼光紀念館等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木蘭山「紅軍洞」開展重走革命路系列活動,讓市民浸潤式體驗紅色文化。

此外,黃陂打造了一批「紅土名村」。通過建立紅色文化研學基地,將革命文化遺址遺迹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打造蔡榨蔡官田「首義第一村」、蔡店姚家山「抗戰第一村」、六指街甘棠鋪「潘忠汝故里」等一批「紅土名村」,使紅色文化根植紅土,服務發展。

在紅色陣地建設中,為紅色文化學習留足留夠空間。據了解,黃陂區將分三年投入2億元用於基層陣地提檔升級。目前首批紅色陣地正在建設之中。在滿足群眾基本需求的同時,統一設置「紅色文化書櫃」「紅色文化牆」、打造「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文化陳列廳」、建設「紅色文化廣場」,將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成基層的「紅色文化禮堂」。

為了進一步塑造全區文化品牌形象,黃陂區投資29億元建設以盤龍城遺址保護為核心的考古公園,成為武漢市城市文化名片。

通過推進「紅色引擎」工程,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業雙管齊下,黃陂區「紅色文化」滲透力效果顯著,成為「紅色引擎」的靈魂和源動力。在此條件下,黃陂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推進紅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形成了「紅滿黃陂、紅動全城」的生動局面。

紀念黃麻起義暨鄂豫皖第一支紅軍在木蘭山成立90周年書畫名家聯展

推進紅色引擎工程繁榮「紅色文化」

今年黃陂整區推進「紅色引擎工程」工作中,「八個紅色」相互聯繫、相互促進、交相輝映,其中「紅色文化」最具滲透力、感染力和牽引力,是紅色引擎的靈魂和源動力。黃陂區突出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全域挖掘、串珠成鏈,努力打造紅色文化名城。

強化「紅色引領」,推進黨建格局全域一體。在全區19個街鄉統一設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配備專職黨建工作人員,確保黨建工作有專人抓、有活力抓、有體系抓。構建「農村黨支部+非公企業黨組織」新模式,實行黨組織共建、村級要事共商、村民致富共促,推動村企共同發展。

培育「紅色頭雁」,推進骨幹隊伍全域建強。對全區650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分6期進行封閉精細化輪訓。出台「學歷提升補貼」政策,鼓勵村(社區)幹部進行在職教育,對獲得大專及以上學歷者給予學費補貼。加強村幹部專職化管理,區財政每年投入8071萬元保障村幹部待遇。公開招聘大學生基層黨建專員到村從事黨建工作,打造村(社區)黨建專員—村(社區)「兩委」成員—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再考錄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成長鏈條。

激活「紅色細胞」,推進先鋒作用全域發揮。大力開展「機關沉基層、黨員聯群眾」活動,所有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一對一聯繫650個村(社區)黨支部,明確一項民生建設項目共建、一個基層黨建項目共抓、一次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共辦;每名黨員一對一聯繫一名幫扶對象,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志願服務,每季度至少到幫扶對象家中進行一次走訪等。將黨員幹部聯繫服務群眾情況納入幹部選拔任用考察內容,與幹部個人成長掛鉤,推動黨員幹部用心沉入基層、真心服務群眾。

建設「紅色陣地」,推進功能要素全域規範。規範「紅色陣地」服務標準,完善「組織體系」「服務體系」「活動體系」和「成效體系」,注重與生態旅遊、紅色文化緊密結合:在40多個景區周邊、交通沿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設置旅遊諮詢服務台、旅遊商品展示區、旅遊公共廁所;在漢口北、盤龍城等工業園區周邊,提供用工信息,開展就業諮詢和人才政策宣傳;在三里、武湖等都市農業園區周邊,推廣生態種植,推銷生態產品。

打造「紅色物業」,推進基層治理全域覆蓋。分類打造「紅色物業」服務:在盤龍城等南部地區物業小區,採取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物業服務+黨員志願服務」深度融合模式;在前川地區相對成熟的物業小區,全面學習推廣「百步亭工作經驗」;在舊城改造還建居民區和老舊居民區,為居民提供基礎物業服務,廣泛開展鄰里互助和志願服務;在農村拆遷還建居住區,建立區級公益性企業化物業服務實體。

激活「紅色文化」,推進革命精神全域弘揚。將紅色文化作為「兩學一做」的必修課,編寫紅色文化教材,全區78所業餘黨校開辦紅色文化課程,全市業餘黨校現場會在黃陂區召開。區、街、村(社區)三級同步設置紅色講堂,用紅色文化補足精神之鈣。在智慧黨建平台開辦「紅色文化微課堂」欄目,以圖文、視頻方式開展宣傳教育。同時,圍繞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組織《紅色黃陂》等一批文藝下鄉活動,搭建「家門口的紅色舞台」;制播《烽火木蘭山》等一批影視作品,搭建「家門口的紅色影院」等實現紅色文化與群眾「零距離」。

掀起「紅色旋風」,推進基層作風全域整治。根據考核結果,每年按照村級10%、社區5%的比例,確定一批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目前,全區62個軟弱渙散村、社區已制定方案推進整改。開展基層作風巡察,配備專班重點巡查農村「三資」管理、村級工程項目、專項資金使用、村務公開等內容。

用好「紅色基金」,推進關愛幫扶全域保障。設立區級「紅色基金」,每年從區財政撥款500萬元,從區管留存黨費中劃撥不少於100萬元,作為紅色基金的主體,充分發揮在困難黨員關愛幫扶、優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表彰獎勵、困難黨員創業幫扶和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關愛激勵作用。

舞劇《花木蘭》隆重上演

鍛造紅色文化大作品 《花木蘭》舞台劇一票難求

5月17日,由中央歌劇院、黃陂區人民政府聯手打造的一部大型現代舞劇精品《花木蘭》在北京公演。首演一票難求,座無虛席。觀眾用「意猶未盡、用心之作、震撼大片」等詞語來表達觀后感,這是對《花木蘭》演出給予的最高評價。

《花木蘭》舞台劇以「孝」「忠」「勇」「節」「愛」為主線進行串聯,講述一位美麗的少女走向巾幗英雄的旅程,從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完成使命、追求愛情到回歸和平與自由,全劇表現愛與追求和平,傳遞著無私、負責與擔當的時代主題,為觀眾展現一個閃耀千年的傳奇故事,深刻詮釋了花木蘭這一親情澆灌的依戀之花、大美怒放的愛國之花,恆久彌香的和平之花的人物形象。舞劇《花木蘭》證明了花木蘭不僅僅是黃陂的文化名片,更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花木蘭》用優秀傳統文化為群眾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不僅在北京、武漢巡演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而且受文化部、國家旅遊局安排,將赴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和丹麥演出,向世界講述武漢故事,也是黃陂推進「紅色文化」的巨作。

挖掘弘揚木蘭文化時代價值

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也是一首悲壯的英雄史詩。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被賦予家國情懷、大義擔當、勇於奉獻、敢於勝利、淡泊名利的內涵。木蘭文化已經成為了黃陂的一張文化名片。黃陂區在整區推進「紅色引擎工程」中,發掘花木蘭「忠、孝、勇、節、愛」的元素,使花木蘭形象直至今日依舊深入人心、名揚世界。花木蘭精神歷經了一千多年的傳頌,最終成為國家與民族的集體記憶和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

黃陂人文厚重,木蘭山不僅是花木蘭的故里,更是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的建軍策源地;是新四軍和紅七軍的重要誕生地之一,黃陂籍潘忠汝、吳光浩等黃麻起義領袖,開闢了木蘭山革命根據地,湧現出黃繼光等一批革命烈士,誕生了35位共和國將軍,有著純潔的「紅色基因」。在這塊紅色的沃土上,湧現出了孫東林、董明、劉培、劉洋等4位全國道德模範。投資近億元建設的「二程書院」,成為黃陂文化新地標。

木蘭文化發展到今天,不僅傳承著革命精神,還具有了時代精神。今年「七一」,黃陂區舉辦了「黨旗飄揚 紅歌嘹亮」大型合唱比賽,3000人共唱「紅色好聲音」。在政協文史館舉辦的革命書畫聯展,讓人們重溫革命歷程。蔚然成風地推動紅色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

時代楷模也傳承著黃陂的「紅色文化」。黃陂組織全區學習全國道德模範先進事迹,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每年評選10名基層模範共產黨員,示範帶動全區5萬黨員比學趕超,構築精神高地,匯聚遵紀守法、樂於奉獻、拼搏趕超、清正廉潔的正能量。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