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是華夏族漢人嗎?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是華夏族漢人嗎?

【答案是百分百是華夏族,即亦是漢人——原來是有爭議的,現在沒有了】

因為一份最新出土文獻(請注意是出土文獻,不是傳世文獻)的發現,這份史籍叫《楚居》——2008年7月,一批戰國時期竹簡(簡稱「清華簡」)入藏清華大學,《楚居》是63篇書的其中一篇。

先說以前,從前看史書時,總覺我大漢天子竟然是來自「南蠻」之地的楚國的後裔,這多讓人難以啟齒呀,對不?雖然史書說我漢高祖的祖上乃魏國人,可是如此巧合,讓我都不好意思了……

況楚人還有以南蠻而自居的歷史記錄——「我南蠻也,不受之謚號」(楚王熊渠)。而且楚國在西周時很不受周天子歡迎,不僅沒有諸侯的侯爵位(只有子爵,見周天子時不準與諸侯同列),還要被四任周天子連番攻打,長期的歧視和欺壓打壓,逼的楚人最終「脫周」——自立為王,楚是兩周中最早「揭竿而起」的一方方國,並從此拉開了周楚的千年世仇,以上種種,都給人一個感覺,即,若說楚人不是中原諸國眼中的蠻族,似乎很難以叫人置信……

現在有了《楚居》一切就迷霧頓散了——因為《楚居》是楚國自己修的官方史料,這個地球上沒有人比它更權威了。

解開楚人起源的謎底在這一段:

「季連,初,降於隈山,抵於穴窮。遷出於喬山,宅處爰波。逆上汌水。見盤庚之子,處於方山,女曰妣隹,秉茲率相,詈胄四方。季連聞其有甹,從及之盤。爰生[糹呈]伯、遠仲。毓徜徉,先處於京宗,穴酓遲徙於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水,厥狀聶耳,乃妻之,生侸叔、麗季。麗不從行,潰自脅出,妣列賓於天,巫[並戈]賅其脅以楚,抵今曰楚人」。

這是楚人的遷移路線。

這是記述中的相關人物,當然 ,還有下面的這個人:

季連——上古時代傳說中的人物,楚國君主的祖先。說他是少典的八世孫、黃帝的七世孫、昌意的六世孫、顓頊的五世孫、稱的玄孫、老童的曾孫、吳回(祝融)的孫子、陸終的第六子。

為使更容易懂,這段話我就按今天的大白話來翻譯,如下:

季連一開始在隈山,後來去了穴窮。然後又遷去了喬山,定居在爰波。后又逆「汌水」而上,見到了殷王盤庚(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的兒子,逗留在方山,娶了「隹」做妻子,然後生下了「爰生[糹呈]伯、遠仲」。「[糹呈]伯、遠仲」兩兄弟帶領族人遷到了一個叫「京宗」的地方,鬻熊(季連之曾孫)後來來到。

鬻熊娶了一個叫「聶耳」的女子,生了一對娃叫「侸叔、麗季」,然而,不幸的是這位叫「聶耳」的母親在生麗季時,因難產而被剖腹,結果悲慘死亡,巫者把她的遺體裂開的脅部,用楚即荊條纏合了起來。

「曰楚人」——為了紀念這位苦難的母親,這便是楚國之「楚」的由來。

而就在此時,鬻熊也開始改姓熊——有趣的是,黃帝就是「有熊氏」。

由於那一連串地理位置必須通過巨多史籍反覆推敲、考據,故答主就不在這裡展開了,只貼一表以明示:

從這條路線,可以看出,楚人遷移出發點與黃帝的發源地是一致的。尤其是藍田縣。

那裡有一個比黃帝更早的,但卻很少人知道的中華祖母——華胥氏。

《竹書紀年前編》曰:「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履巨人跡,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而始娠。《國語·晉語四》註:《世本》原著載「少典娶於有蟜氏的兩個女兒,分別生黃帝、炎帝(神農氏),曾祖母華胥氏。」

誠然, 華胥氏的故事也是出自神話,最早見於《列子·黃帝》:「黃帝夢遊華胥國,華胥之人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好。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所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所利害……」。

在列子的筆下, 華胥氏所在的國「華胥國」,是黃帝心中的理想國,這裡面當然是列子自己編撰的、或不知道他在哪裡聽回來的,不過由於人類的起源已經被證明確實是「夏娃說」(即7萬年前那個東非媽媽)。

那麼,中華民族,即古華夏族當然也應該會有一個共同的母親。

所以,中華民族真正的起源不是黃帝,而是就是這位「生下了」所有人的華胥氏(它也可能是一個部落,但不管如何,部落的創始人或領袖肯定是我們最早的「中華媽媽」)。

她,姓風——所以,可以說華夏族的姓就是風姓。

而今天的分子人類學專家已經用基因遷移路線證實了華夏族起源於西北(甘肅渭水),那麼,史學界與考古學界一般公認的華胥古國位於陝西藍田縣的結論,無疑是具說服力的。

因此,這裡可以肯定楚人的先祖與華夏族及黃帝系同源。

楚人先祖(即顓頊高陽氏)自陝西「橋山」遷出后,分出了三支,一支去了太行山南側,一支去了進入黃河南建立「鄶國」,最後一支繼續東進來到山東建立了「微國」,這就是楚國人所尊的第一個先祖「季連」所到的落腳點。

季連去找盤庚之子的「子」,目前這一點還有爭議,有人說是商朝最有作為的帝王武丁,也有人不認同。但不管如何,季連攀上了當時的統治者卻是事實,從而迎娶了商武王賜予的女子(見盤庚之子,處於方山,女曰妣隹,秉茲率相,詈胄四方)。

這一點印證了《甲骨文合集》(34220)里那句"岳於南單,岳於三門,岳於楚」——季連和殷商皇帝做過鄰居,當然地位顯赫。

還有《詩經•商頌•殷武》篇:「維女荊楚,居國南鄉」也解開了——此處的「國」不可能指秦漢大一統以後的「」之範圍,因此此處的「南」也當不可能指我們今天說的「南」,因為殷商最強大的時候也沒有能越過楚地,所以此處的「南鄉」就不可能指後來的楚國。

而是指這個——殷王封楚人先祖於「微」,是季連一代人的首個大業。

故,此時的楚人還未南下,仍然活動在中原一帶。

但是,正如」好花不常開,好運不在來「一樣,隨著殷商的沒落,統治的動蕩,季連所建立的微國被商朝第29任君主文丁所滅,並奪其國賜予了自己人(微子啟,此公命好,周代商后又給他封了宋國)。

於是,楚人又開始流浪了,如《楚居》所言,他們的下一站是」荊宗「,這個「荊宗」目前有兩個說法,一說應是河南輝縣,另一說如上圖那樣指陝西商州。

無論哪裡,依然是中原一帶。

《周原甲骨H:,83片》卜辭有三行十字曰:「 今秋 楚子來告 父后哉」。

「楚子來告」——這也是一條甲骨文,不過就不是來自殷商的了,而是即將取商而代之的大周。

據甲骨文文專家考證,這條卜辭的主使者是周武王的父親文王,那麼,與太史公的 《史記·楚世家》中記載的:「鬻熊子事文王」(「鬻熊如同兒子般侍奉文王),他後來做了周文王的「火師」(祭祀時手舉火把的人,可見德高望重),並輔佐了三代帝王。

沒錯的,楚人又一次在王朝的更迭中站對了隊伍——選擇了站在即將新生的姬周一邊。

所以,後來楚國所受封之地,正是後來的「楚蠻」之地,即丹陽

到此時,楚人才成為「南蠻」——實因被遠封他地,居蠻夷之鄉也。

顯然,楚人是「被蠻夷」的。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