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在近300年的發展歷史中,經歷了一場艱難的蛻變,它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開創了碑學,特別是在篆書、隸書和北魏碑體書法方面的成就,可以與唐代楷書、宋代行書、明代草書相媲美,最終形成了雄渾淵懿的書風。
清代前期,百廢俱興,書壇發展平平,主要是對晚明書法風格的延續和繼承;及至清代中期,國定民安,文人墨客向古代傳統書法文化的追尋逐步深入,使得篆隸書體的復興步伐加快,此時的書壇十分活躍、流派紛呈,一派興盛的局面;晚清時期,倡興碑學,許多書法家深入實踐、各取所長,使書法與碑刻更好的融合,兩者均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
此時,「福文化」仍是書法家筆下常見的主題。許多文人墨客將「福文化」融入書法,通過「寫福字」、「碑刻福字」等形式來祈福,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希冀。
今天,小福選取了清代幾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書法家,帶您一起欣賞一下他們筆下的「福」字!
金農
金農,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其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書、隸書體勢,時稱「漆書」。金農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用筆率真,點畫浪藉而筆墨醇厚,透出蒼逸稚拙之趣。此「福」字風格規整,筆劃沉厚樸實,結構嚴謹,有磅礴的氣韻。
桂馥,清代書法家,精於考證碑版,以分隸篆刻擅名。桂馥的書風質樸平實,筆墨技巧應規入矩、結字平實,頗得漢碑風骨。此「福」字工穩淳樸、厚重古拙。
鄧石如
(左右滑動可查看多圖)
鄧石如,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鄧石如一生精研書法篆刻,而以篆書的成就最高,其篆書融合了漢碑婉轉飄動的意趣,字形方圓互用、姿態新穎、筆力深雄。他筆下的「福」字,筆力遒練、體勢沉著、骨力堅韌,用筆靈活而富於變化。
陳鴻壽
(左右滑動可查看多圖)
陳鴻壽,清代書畫家、篆刻家,書法長於行、草、篆、隸諸體。其行書峭拔雋雅,隸書清勁瀟洒、結體自幼。他筆下的「福」字用筆謹守古法、蒼茫渾厚,意境簡淡而又不失雄渾。
何紹基
(左右滑動可查看多圖)
何紹基,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其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各書體熔鑄古人,自成一家。何紹基的小楷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蘊;行草書駿發雄強、獨具面貌;篆書筆意縱逸超邁、醇厚有味。何紹基的「福」字氣勢磅礴、酣暢渾厚。
莫
友
芝
莫友芝,晚清金石學家、書法家。莫友芝精於書法,為有清一代十大書法家之一,而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篆書。其運筆舒徐流走、遒麗厚重、結構有致,風格平和簡靜、氣宇軒然。此「福」字風格高古、喻巧於拙、氣象渾穆。
楊沂孫
楊沂孫,清代書法家,其書法融化歐、趙為一體,尤精小楷。楊沂孫推崇鄧石如,但視野更開闊,並未局限於對「鄧派」的學習和模仿,其書法成就高於多數同代的書家。此「福」字剛柔並濟、方圓並用,醇和而又不失典雅。
錢冰
錢冰,書法仿學明代董其昌,運筆凝重、結構質樸。此「福」字運蒼勁簡潔、自然沉著。
楊峴
(左右滑動可查看多圖)
楊峴,清代書法家、金石學家、詩人。「楊隸」用筆方圓兼用,方筆棱削、圓筆輕細、行筆猛提,猶如鋒催劍折。「楊隸」的結構嚴緊而又舒展,字形扁方、間架工整。他筆下的「福」字,結構疏密勻稱、筆劃錯落有致、筆意內涵充實,形寬而氣緊。
吳大徵
(左右滑動可查看多圖)
吳大徵,清朝著名的金石考古學家,精於篆書。其書法功力甚深,篆字工整精絕、規矩整齊。他筆下的「福」字,淵雅朴茂、勁骨豐肌,既有高古的氣概,又不失靈動暢達。
「福」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承載著華夏兒女最美好的寄託和希冀。了解更多的「福文化」,欣賞更多的「福」字書法,就請大家繼續關注恭小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