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注|將足跡刻入城市的年輪

點擊上方「重慶政協報」訂閱!

從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到自貿區的掛牌,再到中新(重慶)互聯互通項目的落戶,如今的重慶,戰略地位毋庸置疑,未來的發展更是可期。在新重慶成長的歷程中,時光刻下了每一個足跡,每一個足跡都滿載著政協委員們對重慶改革發展的拳拳之心,他們立足崗位,履職盡責,傾情呼籲,見證了重慶的輝煌巨變,日益騰飛,他們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王川平|希翼文化不再流淚

時隔二十年,王川平憶起那一次令人流淚的發言,仍不禁為之動容。

那是1998年的1月12日,市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大會發言現場,並非既定議程,沒有正式講稿,作為時任市政協主席張文彬特許的臨時發言者,王川平代表文藝組的委員走上主席台,作了一場關於懇請加快重慶文化設施建設的發言。

「重慶文化設施的現狀,已經到了嚴重敗壞重慶直轄市形象的程度……」台上,王川平聲音哽咽,悲從中來,台下,文藝界委員淚流滿面,唏噓不已。劇場破敗、博物館閉館、美術館缺失……文化設施的蒼白撐不起一個直轄市應有的尊嚴和自信,時任市文化局副局長的王川平,和諸多委員一樣,對直轄之初重慶文化建設的窘迫狀況感到揪心難過。「這一次難得的發言,凝聚著委員們對重慶文化事業發展的共識!重慶很多文化建設項目都是通過政協的發聲,才得以推進和落實。」王川平感慨道。

王川平說,他是一個有政協情結的人,從第一屆、第二屆市政協委員,到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再到如今以文史館員身份列席市政協全會,他和政協的緣分從未中斷過。回望過往,他不勝感嘆:「委員們歷年來為了讓重慶的文化建設能夠趕上直轄市的要求,一直孜孜不倦大力鼓與呼,如今,大家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是的,重慶的文化事業駛入了「快車道」,三峽庫區考古搶救、重慶三峽博物館建設、大足石刻申遺、巴渝文化推廣……都在1997年這個新起點上籌劃、提出並得以實施,深愛文化工作的王川平全程參與了這一系列對重慶文化形象的構建與打造,他也因之成為重慶文博界泰斗。

重慶大劇院

大足石刻

王川平還記得1997年的6月19日,國家文物局與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在渝啟動三峽文物搶救保護工作,他代表重慶方與全國考古機構簽署了100多項近800份協議,三峽文物保護從此開啟了一個新時代。他說,如今重慶的文物保護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而大足石刻的申遺成功和三峽博物館的落成,讓重慶真正實現了和其他直轄市在文化上的平等對話。

三峽博物館

主持三峽庫區文物保護搶救、主持大足石刻申遺、主持籌建三峽博物館建設並任第一任館長……在挑起重慶文化建設大梁的同時,王川平沒有忘記自己政協委員的身份。每年市政協全會期間,他都圍繞重慶文化建設發展,就抗戰文物保護、三峽博物館建設等提交提案,還和文藝組委員們一道聚焦重慶文化,一次次慷慨建言。「我們這一組的小組討論從來沒有冷過場!」回憶起自己擔任小組召集人時的情景,王川平會心笑道。當被問到其身為文化部門負責人會不會陷入提案自提自辦時,他回答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在提案中就只提自己工作範圍內辦不了的事!」

「如今,大劇院建起來了,博物館建起來了,美術館也建起來了……委員們的呼籲慢慢變成了現實,這多麼令人高興啊!」王川平臉上浮現出開心的笑容。在他看來,重慶文化的突飛猛進,正是對自己二十年前那場流淚的發言最好的告慰。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之後,王川平不但繼續關注文化事業發展,通過提案建議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還和委員們一起呼籲優化調度三峽水庫水位,充分發揮三峽工程綜合效益。

時光飛逝,二十年彈指一揮間,文物保護也早已進入「后三峽時代」,退而不休的王川平還在繼續為重慶的文化事業奔波著:指導各區縣規劃籌建博物館、助推三峽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通過對重慶文化的梳理和挖掘,王川平發現,擁有厚重而鮮活文化的重慶不但可以建成文化大市,更應成為文化強市。他認為,隨著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重慶文化「還在路上」,要想打造好真正配得上直轄市地位的文化,還要繼續深入研究,大力推進。「作為文化建設的謀划者參與者,我們還任重道遠!」

易小光|見證經濟澎湃活力

易小光:市政協委員,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

易小光在重慶市經濟信息中心幹了整整30年,從一般幹部到一把手。說起重慶這些年的經濟事業發展,他從宏觀和微觀的層面娓娓而談。

在比較中能感受到重慶經濟巨大的變化,易小光說,1997年,重慶的GDP是1500億元,現在是1.76萬億元,年平均增長12%左右;20年前,重慶屬於老工業基地,令人難忘的產品諸如嘉陵摩托、三峽電風扇和洗衣機、山城手錶等,但總體來說,產業體系相對單一,而現在形成了汽車製造業、電子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等6+1支柱產業,並正在發展新興產業;曾經,外地人眼裡的重慶就是一個大縣城,現在,已是一座近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兩江四岸的獨特風景深深地吸引著外地人。

易小光至今難以忘懷的是從主城坐悶罐車(把貨運火車臨時作客運,無座無窗)回老家綦江的情形,而現在,航空、高鐵、高速公路形成的立體交通,不但快捷,而且舒適。曾經,走在大街上,車輛一過,揚起漫天的灰,現在,乾淨整潔的廣場、步行街比比皆是……

易小光認為,這些巨大變化與不斷完善的戰略引導息息相關——2000年前後,重慶提出了三大經濟區的發展戰略:都市發達經濟圈、渝西經濟走廊和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三個各具特色的經濟區;2006年左右,又提出了「一圈兩翼」的發展戰略:以大約1小時通勤距離為半徑範圍內的區域劃分為「一小時經濟圈」,建設以萬州為中心的渝東北和以黔江為中心的渝東南地區「兩翼」;如今,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正在深入實施。

作為兩屆政協委員,在近10年的履職中,易小光提出的建議也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去年,他先後提交了《重慶市融入長江經濟帶政協調研協商報告》《重慶市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基本情況及相關建議》《加強創新基礎能力建設行動計劃》《重慶市新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重慶市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增速調研報告》等提案和調研報告。《重慶籍農民工就業創業意向典型調查研究》等研究成果分別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

前年,他先後赴寧夏、雲南等地開展《「胡煥庸線」時空認知:聚焦「總理三問」項目》系列專題調研;走進城口傳遞正能量;與人合作完成了《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打造重慶發展新引擎》等報告,較多的研究成果被轉化為政府政策文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2014年,在全國政協經濟委舉辦的「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專題座談會」上,他代表市政協經濟委作「重慶房地產市場發展現狀及調控措施效果」專題報告。參與「高鐵時代『成渝萬』經濟走廊發展研究」調研后,提交了 《關於加快促進「成-渝-萬」經濟走廊發展的建議》等提案……儘管易小光一再強調,個人的作用很微小,但為數不少的提案和調研報告都足以表明,他不僅是重慶經濟事業發展的見證者,還是推動者。

張公振|掌舵航運踏浪而行

張公振:第一、二、三屆政協委員,重慶凱美特航運公司原董事長

張公振,1946年出生於涪陵。年逾古稀的他,如今仍舊精神抖擻,步履穩健。去年,他才剛剛卸去重慶凱美特航運公司董事長的職務。然而,曾經身兼數職,擔任過三屆重慶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副主任、重慶市政府參事、涪陵區政協副主席的他,仍舊激情不減,時刻關注著家鄉和自己為之奮鬥過40餘年的重慶水運業的發展。

重慶果園港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推進,我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全面深入實施,全市經濟得到了持續較快發展。在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張公振又開始積極奔走,四處收集重慶水運發展的資料,希望通過回顧梳理,以專業視角再次為重慶水運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未來發展獻計獻策。

「重慶水運未來發展方向首先應該加快暢通高效航道體系的構建,積極爭取國家儘早啟動三峽新通道建設,緩解三峽瓶頸對我市經濟的制約」「加快嘉陵江、烏江航道整治,全面暢通直流河航道,提高幹支聯動和水中轉能力」「加快鐵公水樞紐港建設,進一步擴大我市水運輻射範圍和半徑」「進一步提升航運高端服務能力和範圍,加快互聯網與水運服務業融合發展」「多舉措解決船員不足、素質低下、無序流動問題」……

這些建議足足寫滿三頁紙,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他強烈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其實,張公振在經歷無數坎坷,從教育行業跨入水運行業40餘年來,從未抱怨、從未懈怠,一直傾盡所有為重慶水運業做著貢獻。

1982年,時任涪陵航運公司客運站站長的張公振被時代大潮驚醒,眼界開闊的他和同事們經過幾番討論,決定在長江上發展短途旅遊,首開涪陵至豐都的旅遊客船,為涪陵人到豐都參觀「鬼城」提供方便。然而,當他第一次興奮地領著滿載300餘名遊客的「紅航12號」抵達豐都港時,意外發生了:禁止遊船靠岸!面對岸上的重重阻礙,張公振沒有退縮,通過小船他獨自上岸交涉,誰知,卻被幾個壯漢帶到了豐都縣政府。憤怒之餘,他舌戰眾人,力陳旅遊之利,好一番折騰才得以脫身。

在張公振的執著和努力下,「涪豐一日游」獲得成功。第二年,他將旅遊航線延長至長壽,接著,又開啟了長江三峽「一線六點」特色旅遊,直至後來將重慶的旅遊船開向了南京、上海……

隨著時代的發展,三峽旅遊漸漸面臨新的挑戰。1997年重慶直轄后,連續擔任三屆市政協委員的張公振仍舊持續關注、思考著三峽旅遊,通過各種調研分析,先後撰寫《三峽旅遊重心東移,重慶怎麼辦》、《三峽旅遊落入低谷,必須儘快轉危為安》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為三峽旅遊的發展鼓與呼。

除此之外,他也十分關注水運企業和職工的命運,多次幫著反映、呼籲,《及早做好三峽船閘斷航應變準備》、《三峽船閘升限改建礙航將極大影響我市經濟運行》等信息,讓市政府迅速制定了相關應變計劃,並向國務院有關部門爭取到了相應的補償。

三峽船閘

在2004年春節前,張公振更是為幾萬名水運職工在短短3天內,爭取到了應有的補償金。當時,三峽蓄水斷航補償金遲遲未能下發,一些熟識的船工找到張公振訴苦求助。張公振急在心頭,連夜寫出《水運企業急盼得到三峽斷航補償金》后,立即將情況呈市裡主要領導,3天不到,補償金全部下撥到位,水運職工過上了祥和的春節。

「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張公振堅守水運行業40餘年,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擔任政協委員期間,他先後寫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調研報告、各種發言等150餘篇40餘萬字,不少意見得到市領導批示,一些社情民意信息更是被國家部委採納,他也因此多次被市政協授予「優秀政協委員」稱號,並連續13年獲得「反映社情民意先進個人」的榮譽。

「2016年,重慶301家水路運輸企業完成貨運量1.66億噸,貨運周轉量1876億噸公里」「2016年,全市航道網路化已基本形成,航道總里程達4451公里」「2016年,三峽旅遊呈恢復性增長,朝天門『兩江游』持續火爆,全年發航6622航次,完成客運量141萬人次」……重慶水運的種種發展成就,張公振掛在嘴上,喜在心上。如今,他雖已從工作崗位中退了下來,但他仍然想要發揮餘熱,為家鄉重慶和重慶水運業的發展再獻一點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堅信,重慶水運的明天會更美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