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房企期中成績單出爐,買房人看了都想DISS!而下半場真正的搏殺來了!

近日,中海、碧桂園、華夏幸福、富力等在內的房企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上半年多家龍頭房企銷售業績均超過預期,同比實現超五成增長。在業績大漲的同時,不少房企也趁年中宣布調高全年銷售目標,其幅度高達20%以上,近兩年業績增長迅猛的碧桂園開出了年內5000億元的銷售目標。

多家標杆企業上半年銷售業績同比上漲超五成

不少品牌房企上半年的銷售業績出現大幅上漲。就在8月21日,招商蛇口發布半年業績報顯示,今年前6月,其實現簽約銷售額537億元,同比增長74%,簽約銷售面積288萬平方米,同比增加48%。

同日,中海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其房地產合約銷售總額為1273.2億港元,同比上升33.7%,對應合約銷售面積為780萬平方米。8月22日,中海母公司建築對外發布的半年業績報則顯示,共實現合約銷售額1223億元,同比增長49.9%。

就在同日,碧桂園也發布半年業績報,今年前6月共實現合約銷售額約人民幣288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約322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顯著增長131.0%和106.3%。

在目前行業三足鼎立的局面下,雖然萬科和恆大尚未發布半年業績報,但根據其發布的7月業績報來看,萬科累計銷售金額達到3127.4億元,同比增長43.8%,已逼近去年全年3647億元的水平;恆大銷售金額為2882.5億元,同比增長56%,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64%,行業前三的排名也已經較為明晰。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上半年樓市調控持續加碼,但市場影響主要是在第二季度末才開始出現,整體來看,疊加房企2016年年末的結轉,大部分企業在上半年依舊收入頗豐。

不約而同提高銷售目標

在近日的半年業績會上,多家房企提出了新的全年銷售目標,並且增幅超過20%。

碧桂園將全年銷售目標由4000億元上調至5000億元,上調幅度達25%,引發外界關注。截至6月底,碧桂園已實現銷售金額2889.1億元,下半年安排貨值超過3500億元,因此5000億元目標被外界質疑為「保守」。

隨著上半年和7月銷售額繼續增長,富力也表示,將提升全年協議銷售目標至人民幣800億元,其此前宣布的銷售目標為730億。另外,富力還大幅提升2018年銷售目標至1280億-1380億元。

近日,龍湖地產也宣布,鑒於前七個月已完成了1030億元的銷售額,龍湖距離原定1100億元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因而上調全年銷售目標至1500億元,較此前1100億元的目標增加36%。其中,北京龍湖公司業績搶眼,景粼原著等項目均取得不俗成績。

旭輝上半年取得471.5億的銷售額,目前提高年度目標由650億至800億。

對於是否有信心在今年達到千億,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表示,800億一定能實現,有機會可以沖千億,希望給市場帶來驚喜。

不過,由於調控影響逐漸顯現,從碧桂園、恆大、萬科等多家企業銷售業績看,7月出現了明顯的回落跡象。龍湖等房企也表示,對下半年市場持謹慎態度,並不會認為下半年將持續上半年的增長速度。

下半場拿地6大趨勢揭曉

對於下半年市場,房企仍在積極買地。在一個行業快速洗牌的時期,市場又容不得你猶豫不決,開發商終於明白一個道理——即拿了高價地雖然可能會死,但沒拿到地,那是絕對會死。房老斯前兩周統計過目前一些房企的土地儲備,發現很多已經沒有存糧。所以,今天的投資拿地,已經成為房地產面向未來的戰略性能力。

趨勢1:

錢重要,比錢更重要的是拿地的綜合能力

在2017年調控常態化后,房企拿地,土地不再是單純的「價高者得」。

其一,拿地逐漸成為綜合能力的較量。比如上海的「招標+拍賣」的打分后入圍再PK的機制,在對企業資質、規模、經濟實力、技術資質、項目經驗等評選篩選后,基本50強之後的房企在上海拿地的機會就很少了。當然這也符合大城市與優秀房企深度結合,提升城市品質和多樣性服務的出發點。

其二,北京的「限地價+競自持」機制,這其中的「競自持」,本質就是比拼企業融資的金融實力。也因為此,一些高負債、高周轉的房企就因為資金實力不夠而很難去做自持,自然他們就沒能力參加競標而提前退出。

其三,除了上述各種企業綜合實力和金融因素外,拿地不僅靠本身的專業,背後更是依賴所在企業背後一整套能力和體系支撐。簡單的說,你的項目定位,產品創新,營銷能力、運營高效,成本優秀……就意味著土地變現預期收入、利潤會比對手更高,這樣你拿地出價就更高,就有實力「更高一手」拿到土地還能繼續賺錢。

趨勢2:

對手變夥伴,「聯合體」拿地成為潮流

對手變夥伴,合夥拿地,聯合體拿地開始成為2017年拿地典型潮流!

一線城市動輒50億、100億甚至更高門檻的新地基本是2到3家甚至更多家聯合體拿下,比如北京新地基本是前30強開發商內部組合的聯合體。比如北京2017年拿地基本都是聯合體,金茂、世茂和國瑞聯合體;首創、遠洋及世茂聯合體……而目前核心二線城市聯合體拿地也越來越普及。

為何聯合拿地?

原因很簡單,一則高地價,聯合拿地快速減輕資金壓力;二則聯合拿地,對手變夥伴,不至於把土地價格廝殺過猛,合作拿地反而能有效分散市場風險,提升利潤率;三則不僅僅是拿地合作,也可以拓展到產品研發、銷售、融資的優勢互補,實現類似過江龍和地頭蛇的互補式合作。

就聯合拿地來說,目前大約有三類合作模式,分別為一線城市大房企「強強聯手」、本地房企傍「外來戶」和房企聯姻金融機構拿地。

趨勢3:

拿地主渠道之變:從招牌掛到「併購」

如今,很多房企招拍掛市場去20次成功2次就不錯了,高地價、招拍掛激烈競爭下,2017年併購拿地,迅速成為房企拿地的主力方式。

不少房企老闆笑談,自己的2017年「不是去併購,就是去併購的路上」!比如屢屢出手的融創孫宏斌不用說了,同樣「併購王」新秀陽光城總裁張海民,因為各地併購相關事宜,最近一年飛行就高達113次。

趨勢4:

2017年拿地聚焦核心一二線城市和衛星城

到什麼地方拿地,以什麼方式拿地,以及以多少利潤拿地,是房企拿地的三個關鍵問題。

而這裡最核心的是到什麼地方拿地。2017年在史上最嚴調控下,百強房企拿地都普遍核心聚焦一二線城市,這是主力布局所在,而少部分聚焦核心一線周邊的三四線衛星城。

趨勢5:

多項目併購,少企業併購

洗牌和分化,今天房地產已經進入「小進步、大退步」的階段!

而類比這個階段,歐美西方國家房地產大多會進入併購加速期。

通俗的說,就是房企已經進入不是你整合別人,就是別人這個你的階段。

而且這個階段,不僅僅是大魚吃小魚,而且更多會有大魚吃大魚。原因很簡單,房地產進入下半場,個頭都很大了,這個時候併購所激發的能量場會更大,類似融創收購萬達文旅蛇吞象,融信收購海亮地產股權大魚吃大魚……未來肯定還會繼續上演。

但在實操中,企業併購難度、風險度會更高,很可能談判很長時間最終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因為企業文化、債務問題,歷史難題等太多,企業收購難度會更大。

反過來項目收購更直接、更簡單,更快捷,這也是融創在過去幾年收購之後積累的經驗,即多做項目級的收購,少做企業級併購。

趨勢6:

彎道超車,N種創新拿地模式輩出

單純住宅地塊越來越少,而且招拍掛都會搶得頭破血流。

所以創新拿地模式,以產業地產、旅遊地產、文化地產、舊城改造、超高層拿地等模式去彎道超車去拿地,真正符合了城市發展方向,而且退一步講,開發商不僅更容易獲得住宅土地,而且總價和單價都相對更有利潤空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