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加油,正確的教育方式改變孩子一生!

(一)

家人越是盯著青少年的問題行為不放,青少年在他們眼裡就越是個「問題」,而這又會使青少年進一步感到被家人誤解,並因此與家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當想消除問題行為的努力一次次落空時,全家人就會感到越來越無助,越來越受挫。在這種家人和青少年彼此隔絕和疏遠的家庭環境中,青少年的問題行為往往會變的越來越嚴重。

與家人隔絕和疏遠給青少年帶來的孤獨會增加問題行為,問題行為又反過來增加孤獨。最終形成了使問題行為滾動擴大的惡性循環過程。

校園活力派

(二)

青少年的問題行為開始時只是許多不同因素導致的並不那麼嚴重的行為改變,比如,青春期成長帶來的不適應等導致的行為改變。

這類並不嚴重的行為變化在所有青少年身上都會時不時的發生,他們通常是是一種暫時現象。然而,在有些情況下,它們卻會轉成持續的無法擺脫、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問題形成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對這種普遍存在的成長中的青少年行為變化的特殊性的處理方式。

大多數父母能夠適應青少年成長帶給他們的挑戰,而且能夠在特殊情況下以靈活的方式去幫助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對父母有什麼樣的需要,他們都會這樣做。然而,有些父母卻不知道如何調整,要麼就是錯誤的理解孩子在痛苦時表現出的變形行為。這樣的家庭對孩子行為做出的反應一點都沒有好處,相反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校園活力派

容易使青少年出現持續的問題行為的家庭一般有四種類型:

(1)固化型

這樣的家庭習慣穩定、熟悉的生活,對於生活中出現的變化容易感到恐慌。如果孩子進入青春期出現問題行為,孩子的父母就會反應過度,而且會把心思全部用在消除孩子的問題行為上,因為他們要在消除問題行為之後,回到原來過慣了的的生活中去。

由於把關注的重心都放在消除問題行為上去了,結果真正應該關注的事情卻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個應該注意的事情就是:在處理問題時做出一些必要的改變,以便有效地幫助孩子實現成長的需要。

(2)疏離型

當一家人之間的關係到了彼此之間不願意溝通,互相冷眼相對的時候,孩子出現的一般的小問題便不會引起父母的注意,只有當問題發展到非常嚴重的時候,他們才會稍稍關注一點。也許,在出事之前,父母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他們的幫助,可當他們注意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為時過晚。

有時,如果不是外邊人的提醒——比如學校或派出所,做父母的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孩子遇到了什麼問題,甚至直到這時,由於他們與孩子之間缺少固定的聯繫,父母仍然無法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父母一心想要消除孩子的問題行為,因而忽略了他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東西,這就是:加強一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校園活力派

(3)父母衝突型

這類家庭通常父母中的一方和孩子關係比較親近,而另一方則和孩子比較疏遠。如此一來,一旦孩子出現問題,父母雙方就會根據各自的喜好對孩子的行為做出不同的反應。

比如,和孩子關係比較親密的父母一方會把情緒低落的孩子看作一個受難者,而且會以過度保護的方式對待這個孩子,而和孩子關係比較疏遠的父母一方則會認為這個孩子是在調皮搗蛋,進而會以懲罰和命令的方式來對付這個孩子。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和孩子關係不親密的父母一方——比如和孩子關係疏遠的父親——會責怪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媽媽管教不嚴的結果。這種相互對抗的立場使得孩子父母相互之間產生衝突。當這種衝突發展到很激烈的程度時,父母對有問題的孩子的幫助就更不會有什麼效果了。這個過程和孩子問題行為的加劇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繫。

校園活力派

(4)誤導幫助型

這類家庭中,父母好心好意地幫助有問題的孩子,可結果卻事與願違,甚至事情越弄越糟。比如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助孩子」,避免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他們阻礙了這個孩子向自己的錯誤學習的自然過程。

在一些家庭里,父母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有一些不能明言的理由——比如父母不想讓孩子離開他們,他們想以此挽救已經出現問題的婚姻等等。

(三)

1、面對青少年,我們必須永遠假定:在他們莫名其妙、怪異、特殊的行為背後,一定有「很好的理由」——哪怕涉及傷害等不恰當行為。我們必須提醒自己:這些行為並不是青少年的目標,而是手段,是為了達成某種無法說清楚的目的。

對於青少年的不當行為,如果父母能控制自己對孩子指責、教訓的衝動,用「你這麼做的理由是……」詢問來代替,傾聽孩子,通常孩子的理由比他的行為更讓人覺得合理!這樣做的教育效果也更好!

2、青少年不喜歡公開表達自己的需求與願望,也不希望父母公開支持、接納、贊同他們的願望,但他們內心是需要和想要這些東西的。孩子進入青春期給家庭帶來的變化,需要父母做出調整,以適應這種變化。

3、父母通常都是明白事理的,但總是採取錯誤的努力希望解決孩子的問題。這隻能使得孩子問題升級,激發問題不斷發生,日復一日,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適當的培養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努力理解青少年,既不要抑制也不要高估他們。對青少年而言,好的父母是既了解他們需要,又能對他們的需要作出反饋的父母。正確的為人父母之道,本質上是父母與孩子的正確的關係聯繫:其一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之上,其二是建立在接受、尊重、好奇和誠信基礎之上。

4、有些家庭在孩子年幼時維持良好,但不能適應孩子長大后所需要的紀律和控制,使得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在糾結的家庭中,孩子年幼時得到了非同一般的關愛:父母為他們傾注很多心血。

雖然這樣的父母,可能因為照顧孩子太過勞累,但家庭維持還算成功。不過,這些溺愛的父母如果沒有教導孩子服從規則和尊重權威,就很可能導致孩子習慣於我行我素,桀驁不馴或調皮搗蛋。

孩子也許不願上學,父母如果允許孩子留在家裡超過2-3天,問題就可能越來越頑固;孩子可能沒有學會與他人相處而遭到同學的拒絕,變得沮喪和退縮,或是不遵守學校紀律。

5、父母通常用責備和教訓來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這些反應看起來可能是懲罰,但實際上可能是獎勵,因為關注——尤其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對孩子是一種強有力的獎勵。一個有效的建議是:忽略問題,它就自動走開了。問題是,大多數父母都不能忽略壞的行為。

即使當父母卻是在忽略不良行為,但通常做的前後不一致,這會使事情變得更糟。除了問題行為無意的被父母的關注所維持,其它問題的持續是因為父母沒有意識到怎樣有效的運用懲罰:父母做出威脅但並不採取心動;或是在事情發生之後很長時間才懲罰;或是懲罰過輕沒有效果;或是懲罰過於嚴厲,以至於讓孩子焦慮而不是辨別好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