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京劇傳播者王珮瑜:參與《朗讀者》 試水互聯網

製圖/夏曾珍/晨報記者何雯亞

今年《奇葩大會》嬉鬧的現場,因為一個特殊嘉賓的出現而瞬間轉換氣場——京劇女老生王珮瑜。「我是余叔岩的第四代傳人和孟小冬的第三代傳人……」幾句簡短的介紹之後,她一句《武家坡》「八月十五月光明」,唱得蔡康永老師激動表白了自己京劇票友的身份,眾奇葩們也瞬間一臉「不明覺厲」的表情。

這個場面包含的信息量巨大:王珮瑜,作為一個「嚴肅的京戲演員」,踏上娛樂綜藝網路平台的舉動本身就很有挑戰意味。她似乎想問兩個問題。第一,「京戲真的只有老觀眾才愛看嗎?」第二,「90后00后真的無法愛上京戲嗎?」而答案似乎也包含在奇葩們的表情里——以他們的年紀,對京戲「不明」是正常的,但這「覺厲」又透著明媚。就像王珮瑜自己說的,「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這之間,需要一個推手,她想試試。

其實,這個推手,她已當了七八年——從讓京戲走進蘋果店,到在京戲舞台上豎起高清屏特寫演員表演,又或者玩一把彈幕,讓台下觀眾發表實時評論……每年,王珮瑜總有新點子「驚到你」,今年的新玩法是4月份在東藝的一場跨界秀,挖掘整理闊別舞台二三十年的傳統相聲《文章會》和京劇骨子老戲《張松獻圖》,跟馬氏相聲掌門人馬志明一起來一場「戲曲+曲藝」的跨界大戲《文圖會》。

這麼玩不怕有人跳腳?一定會的,但這個不用太在意,「我們誰都無法取悅所有人。你做吧,他說你不務正業;你不做吧,他說你浪費青春;你只唱老戲吧,他說你沒有開拓精神;你不只唱老戲吧,他照樣能說你……想明白這一點,人就不糾結,做自己就好。」

對王珮瑜來說,繼承者的身份是根本,而傳播者的身份,迫在眉睫。

「等我長大,京劇的觀眾在哪裡?」

記者:為什麼對傳播者這個身份這麼在意?

王珮瑜:其實這個念頭從我進戲校起就有了。1993年、1994年剛進戲校時,我們校長的想法是學習和實踐兩不耽誤,所以我們基本上每周在逸夫舞台都有演出,十塊二十塊的票價,經常跟觀眾接觸。那時候的老觀眾非常非常多,台上都是十幾歲的小孩,看到台下全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我就會想,以後等我們長大了成年了,老人沒了,那京劇的觀眾在哪裡呢?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記者:所以從那時起就開始行動了?

王珮瑜:真正有明確的意識要到1997、1998年,就是京劇一定要培養屬於自己的觀眾,那時候我們會去光明中學、二軍大,國中高中大學都去,和同齡人分享京劇。當時講的東西也不成體系,但當年的學子,現在都是35歲年齡層的人了,他們有的已經成為所在單位或者群體中有影響力的人,這些當年積累的朋友,開始在各行各業為京劇「吆喝」,影響身邊的人,多好!從我自己來說,傳播的方法也越來越系統化。從「瞎說」到分享藝術觀,再到後來連說帶唱分享表演再到系統授課,這一路走來,也不是特別順暢。

「只要你給我平台,我就去講京劇」

記者:怎麼會想到去《奇葩大會》?

王珮瑜:節目組其實跟我接觸了很長一段時間,最早他們想找我去做辯手,一直到去年底,馬東老師有了《奇葩大會》的點子,又來找我。

記者:對上娛樂節目完全沒有顧慮?

王珮瑜:去之前還是有點糾結的。我想,如果是從分享傳統藝術的角度來想這個事情,會不會好一點?這個節目的受眾是年輕的,這批人可能是我們京劇未來需要的。

記者:上完節目的感受是什麼?

王珮瑜:比較印象深的是現場辯手對我和京劇很尊重的態度。可能我也比較出乎大家意料吧,他們之前也沒想到京劇演員也有我這樣子的,看上去比較有范,我現場講了一些,後來他們也跟我交流,說沒想到京劇還是蠻有趣的。

記者:會再上節目參加辯論嗎?

王珮瑜:如果以後《奇葩說》開的題是關於京劇的,我就去。

記者:最近也去錄了《朗讀者》,朗讀了什麼呢?

王珮瑜:我念了一段《念奴嬌·赤壁懷古》,氣勢很大的,我用普通話念一遍,再用京劇韻白念一遍。節目應該在這個春天會播。

記者:最近在熱門綜藝的曝光率好高,有壓力嗎?

王珮瑜:只要你給我平台,我就去講京劇。

「讓人們為傳統藝術買單,付費是最好的點贊」

記者:要做傳播者,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因為有互聯網這個工具。這方面,你去年的動作也很多。

王珮瑜:對,去年9月份在喜馬拉雅開了一個付費節目。

記者:怕不怕冬粉說,「王珮瑜原來喜歡賺錢啊!」

王珮瑜:我是非常小心的,我不願意讓我的冬粉覺得」王珮瑜就是喜歡賺錢啊」。其實聽眾交的99塊錢,我們是跟平台分賬的,扣去手續費等等,到我們這裡也就三十幾塊錢一個人,這塊收入對我們來講沒有什麼太大的誘惑,但是我希望這麼做可以形成一個習慣,讓更多的人習慣為傳統藝術買單,付費是最好的點贊。花99元聽一個演員跟你講100期京劇,我覺得這個是值得的。每一集節目後期要花4個小時製作,我在前期做錄音、記錄各種準備,也要四五個小時,加起來我們的工作量是10個小時,而這一集就11分鐘。這麼做,不僅僅代表我自己,也代表京劇,代表這個行業。

記者:目前還做了哪些「互聯網+」的嘗試?反響如何?

王珮瑜:還做了一個果殼系的知識分享平台,是付費的語音問答,比如網友扔出一個問題,回答的人來定價。我可以免費回答,或者一塊錢,或者高的199塊。我必須在60秒內回答完畢,這非常考驗能力,所以我每天會做筆記。一個問題要從幾個角度回答,要怎麼講才算講清楚,還要保證在60秒內回答完畢,既要有知識又要有趣味。我也會收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平台和專業講京劇的節目很不同,大家的問題天馬行空,來提問的人都知道你是京劇演員,所以他們更想知道你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史航就來問我,什麼事情是你一定不會做的,我說,「穿高跟鞋!」

記者:傳播者的身份會打擾你繼承者的身份嗎?

王珮瑜:執著於傳統本身,同時嘗試各種方法和新觀眾交流。傳承對京劇來說是重中之重,看上去是跨界或創新,其實內核還是在傳承。這個東西是我始終把握著的,不能脫離,脫離了就沒有了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