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桂枝湯,一代名廚的偉大發明

- 桂枝湯 -

【組成】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江湖地位】群方之冠,食療之首,《傷寒論》第一方。

《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均把桂枝湯列為第一首方劑。南宋名醫許叔微曾說:「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獨冠其首。」清傷寒學家柯琴,稱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

這都說明了桂枝湯的重要地位。以桂枝湯為主方,還可以變化出更多的方劑,著實是群方之祖。

來歷趣聞

廚神伊尹,創製食療第一方

傳說桂枝湯是商朝伊尹所制,後由張仲景收入《傷寒論》。

伊尹是最早的烹飪大師。他提出,美味之品應該達到這樣的境界:「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濃,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肺(膩)」。這也正是我們常說「肥而不膩」一詞的出處。

同時,伊尹也是商朝輔國宰相,助成湯滅夏,建立商朝,輔佐成湯奠定了商朝600年的基業,並身為帝王之師,歷商數世。

相傳,他將烹飪理論與治國之道結合起來,曾道「治國如烹小鮮」。意思是說,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他與後來的姜子牙(呂望)齊名,人稱「伊呂」。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伊尹還是中藥湯劑的發明者。

伊尹善於烹調,又出生於草藥豐富的伊水流域,精通醫學。在為百姓治病的過程中,他總結出一個經驗:將草藥煮熟服下,比生食效果要好。

於是,他總結本草治病的經驗,再結合烹調技術,創製了許多湯方。桂枝湯就是用辛香調味料創製的。其中的桂、姜、棗至今仍是我們廚房裡的常用調料。

因此,有學者稱桂枝湯為食療之首。

頭痛發熱,服桂枝湯

桂枝湯首見於《傷寒論》,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即有頭痛,發熱,自汗出,怕風,鼻流清涕,乾嘔口不渴等表現。桂枝湯能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現在常用來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也可治病後、產後的低熱等。

桂枝辛溫,解肌通陽、發汗解表,為主葯;輔以白芍斂陰和營,且可遏制桂枝之效,以防發汗太過而傷陰。桂芍相配,一散一收,調和營衛,使表解里和。

生薑助桂枝以辛散衛分表邪,大棗助芍藥養營。姜棗合用,又加強桂芍調和營衛之功,共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為使葯。

葯合用,共湊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之功。

服藥后,微微發汗即可停葯

桂枝湯煎好后,散發桂枝香氣。

《傷寒論》中記「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是說服藥后,要吃點熱稀粥,或喝一小碗開水。

此因桂枝湯為解肌之劑,借谷氣以助藥力,意在補脾胃以滋汗源,養汗源以托外邪,能助藥力,增強療效。

《傷寒論》還記「溫服令一時許,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服藥后微微發汗,即可停葯,可令脾胃之氣和,營衛之氣調。汗出不能過度,微汗可以除病,大汗則會傷身體,不利治癒疾病。

同時要禁食生冷、辛辣、油膩等物,不能喝酒。

桂枝湯有「三禁」

清乾隆年間,浙江水嘉縣城有一富戶倪福昌,他的小妾病了,請當地名醫金慎之治病。金慎之診斷其患有傷寒病,開了桂枝湯一方,其中桂枝只用了五分。

倪福昌到當地有名的「三益堂」去抓藥。不巧抓藥的是一個新來不久的學徒,他把五分的桂枝錯當成了五錢,結果小妾服后病情加重,一命嗚呼。

倪福昌遂將金慎之告上衙門。

金慎之、三益堂老闆和衙門找來一些名醫,論證葯病是否相符。大家通過研究,一致認為葯症合拍。最後查找藥渣時,才發現桂枝的劑量大大多於處方量,是學徒配錯了葯。

案情大白,金慎之差點被冤。於是他寫了一聯來自嘲:時來砒霜可救人,運去桂枝也殺人。

除藥物劑量有要求外,對服藥的人也有講究。

桂枝湯有「三禁」:一為表實無汗者禁;二為嗜酒之人,內多濕熱者禁;三為陽熱內盛服桂枝湯吐者禁。所以,古人有「桂枝下咽,陽盛則斃」的警示。

——————

版權說明

原文已刊登於《家庭醫生》雜誌。版權歸《家庭醫生》雜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三思 | 排版:阿志

精彩推薦

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快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世雲主任」頻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