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島戰役的戰略:
美軍認為沖繩島距離日本本土較近,如果美軍冒然進攻沖繩島,必定會遇到日軍航空兵的全力反擊,尤其是自殺飛機的拚死撞擊,儘管並不足以改變戰局,但對於美軍的威脅是巨大的,因此,美軍計劃在登陸戰役實施之前,先以航空兵對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和台灣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大規模突擊,以儘可能削弱其航空兵的力量。沖繩島戰役戰略實施
尼米茲明眸剛服役的重型轟炸機B—29。
對於日本本土航空基地的突擊,因為距離美軍塞班島轟炸機基地在800海里以上,只有航母艦載機和B—29重轟炸機能夠到達。尼米茲向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上將提出了請求,但阿諾德認為這是純屬戰術性質的任務,不願出動寶貴的B—29,尼米茲居理力爭,阿諾德只得作出了讓步,同意將B—29用於對日本本土飛機製造廠和航空基地的轟炸。其實,早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美軍就沒放棄過對日本本土的轟炸計劃。但B-29正式投付戰場之前的幾年,歷次轟炸都收效甚微。日本生產的新飛機仍舊源源不斷的供給部隊。
阿諾德善睞最年輕的航空兵將軍李梅。
B—29綽號「超級空中堡壘」,無論航程、載彈量,還是自衛火力都是二戰時期其他轟炸機所望塵莫及的,堪稱轟炸機之王,但投入太平洋戰場后戰績一直很糟糕。第20航空隊司令阿諾德將軍臨陣換將,將李梅從印度調來接替漢舍爾指揮第二十轟炸機聯隊。
李梅情有獨鍾沖繩島後院放把火。
1945 年 1 月 20 日,李梅抵達馬里亞納,此時沒有人想到,為美軍「救火」的李梅將把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火燒到日本人頭上。柯蒂斯.李梅,出身於工人家庭,沒有在軍校就讀的經歷,完全是憑藉著出色的戰績,從一名B—17轟炸機駕駛員一步步晉陞為陸軍航空兵最年輕的少將。曾在在對納粹德國進行了近20個月的轟炸后,指揮第8航空隊第3轟炸機師立下赫赫戰功。
1941年時,他的軍銜還只是少校,但1944年,他37歲時就晉陞少將,成為美國陸軍(當時航空兵隸屬於陸軍)中最年輕的少將。
1944年底,李梅奉命調到太平洋戰區,指揮駐-緬甸-印度地區的第二十轟炸機聯隊。就是在這裡,他得到了一種新型轟炸機和一個新目標。這種新型轟炸機就是剛從組裝生產線上下來不久的遠程轟炸機B-29。而新的作戰目標直指日本。B-29的大規模投入戰場,使得李梅如虎添翼,毫無疑問,他將作戰飛機變成殺人機器的天才的神話將繼續寫下去。在同伴們閑聊取樂時,他的腦海里卻在想著硝煙瀰漫的戰場,考慮著眼前的危險,分析著行動的步驟,估量著面臨的挑戰。
一般的飛機投彈手,只關注指令和按鈕,他不;作為第二十一航空隊司令李梅少將,只需下命令就可以了,他不。他太投入了,每次執行轟炸任務時,他都要親自帶隊,既當戰鬥員又當指揮員。他要獲得第一手的資料,他注重捕捉每一個靈感的火花,從而做到小到細節上大到戰術上的創新。李梅經過審時度勢,已下定決心豪賭一把,來了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他沒有把計劃報告華盛頓,只報告了陸軍航空兵兼第20航空隊司令阿諾德。
改換基地。結合高空急流、雲層遮擋等因素,轟炸機群開始是從印度起飛對日本進行空襲,后改從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群島起飛。改換戰術。李梅及其飛行員們就發現其在歐洲慣用的高空晝間精確轟炸戰術不適用日本。通過觀察發現了日本和德國軍工大規模統一生產的不同之處,日本的軍工製造先是由分散在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部件,再送進大工廠實施組裝。對付德國白天集中精確轟炸的方法,之於日本星羅棋布的小作坊根本無法奏效。(M47 燃燒彈,採用集束方式投擲)
改換炸彈。用新研製的凝固汽油燃燒彈代替原先使用的航空炸彈。李梅發現,日本的城市設計有明顯的缺點,房屋密集且多為木質結構,消防能力差一旦起火將迅速蔓延。此外,日軍的夜間防空能力也十分薄弱。上述所有的新的發現,都是他的前任所漠視的。改裝飛機配置。他還想出了使300多架B-29轟炸機的載彈量增加一倍的辦法。他命人拆卸掉機上所有機炮及其配彈,並限制油量。
頒布新的作戰條令。飛機可以單獨各自飛行, 而非密集的編隊飛行, 由前面的轟炸領導機首先開火, 引入目標區。燃燒彈在1524-1829 米的高度上投放。於是,1945年初,李梅針沖繩島戰役的戰略意圖實施了全新的轟炸戰術。這一戰術史稱「李梅賭注」或「李梅火攻」。1945年3月9日夜間至3月10日凌晨,對東京進行的首次大規模空襲中,美軍集結334架橫空出世的B-29轟炸機,對東京實施無差別戰略轟炸。
3月10日零時15分,B-29機群的兩架導航機率先撕開了東京平靜的夜空,兩串凝固汽油彈交叉落下,迅速燃燒的十字形狀,為之後的飛機提供了投彈坐標。
之後,逾2000噸燃燒彈傾瀉而下,木製的東京很快被火光吞噬。李梅的估計是正確的:日本的夜間防空能力十分薄弱。事實證明,李梅的戰略也是奏效的。當晚334架B—29在東京投下了近2000噸燃燒彈,將東京42平方公里城區化為一片廢墟。東京成為一片火海,即使坐在高空中的美軍飛行員也能感到燃燒的高溫。金屬都被高溫融化,人和木頭都在令人窒息的高溫中自燃!許多躲在防空洞里的人都被活活烤死,四下奔逃的人群近乎瘋狂,到處是亂竄的火苗,到處是恐怖的慘叫,很多人認為水能克火,紛紛跳入附近的池塘和河流,但是灼烈大火所形成的高溫將池塘里的水都煮開了!池塘成了開水鍋,水中避難的人都被滾燙的水活生生煮死!東京大大小小的公園成了處理屍體的場所。在東京大空襲戰災資料館的一份統計中,東京60餘處公園掩埋了當時超過8.6萬人的屍體。日本政府花了25天,才將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
大火摧毀了東京63%的商業區和20%的工業區,摧毀程度遠遠超過了之前歷次所有轟炸的總和。美軍3年來一直想要搗毀的22個東京兵工廠被徹底焚毀。東京的建築物被毀25萬幢,一百餘萬人無家可歸,平民死亡達8.3萬人,傷10萬人,傷亡人數超過了後來遭到原子彈襲擊的廣島。美軍僅損失 14 架 B-29。3 月 11/12 日夜,名古屋,285架B-29投下了1700噸燃燒彈,市區被燒毀 5 平方公里。
3月13/14日夜,大阪,274架B-29進行雷達投彈1700噸。燒毀民房和工業建築物134744幢,55萬人(佔大阪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無家可歸。
3月16/17 日夜,神戶,火攻以來投彈量最大的一次,307架B-29共投彈2300噸。66000多幢建築物被炸成廢墟,25萬人(占神戶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無家可歸。
3月19/20 日夜,又是名古屋,燒毀 7.68 平方公里。據統計,李梅用同樣戰術組織了對96個日本城市的轟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區被燒毀面積均超過50%,東京、橫濱56%,名古屋52%,大阪、神戶57%;中小城市裡,福井最高達96%,甲府72%,日立71%。死傷程度遠超核彈。
至1945年3月19日共出動B—29約1600架次,投擲燃燒彈近一萬噸。如此,迫使日軍將這些城市的飛機製造廠進行了疏散,從而大大降低了飛機產量。
至此,第21轟炸司令部所屬的燃燒彈已無庫存,全部丟到了日本人的頭上。「李梅火攻」暫告一段落,美軍僅損失 20 架 B-29。 「李梅火攻」是美國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的重要一環。戰略轟炸徹底破壞了日本的戰爭潛力,對戰爭的勝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按這個進度下去,肯定能把日本燒投降。
但是戰爭也不能這麼一直拖下去,即使如此,必然還要進行登陸戰進攻東京,奪下最後一個軸心國首都來宣告戰爭的結束。所以,「李梅火攻」並不是取勝的上上策。1945年8月6日八時十四分十七秒,天罰之火從天而降(不能孤立地看待原子彈,應該把它看成是戰略轟炸的組成部分),支撐那個瘋狂的民族繼續抵抗下去的支柱轟然倒塌了。
戰爭結束時,李梅親自駕駛B-29飛回美國。這次飛行的航程是從日本的北海道到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途中未停留,由此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後來的事實進一步證明,李梅飛行的航程就是傳奇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