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故宮新媒體團隊:11位80后90后組成,慈寧宮旁辦公

文丨王歧豐 來源丨北京晨報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一組尋花圖發出來,很快就有四萬多冬粉點贊。故宮官微攝影師這些天特別忙碌,為滿足冬粉們的「尋花」要求,他們挎著相機在紅牆裡不停奔走。網上流傳的這些故宮「花季」靚照都拍自哪裡?普通觀眾是否也有機會近距離觀賞這些宮廷花卉呢?近日,記者採訪了故宮新媒體小編們和攝影師,聽他講起在紫禁城拍攝照片的故事。

慈寧宮旁的小院

新媒體辦公室就像自習室

作為世界上每年接待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最受矚目的世界遺產地之一,故宮博物院聚焦著全世界的目光。可不少觀眾發現,作為600歲紫禁城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故宮微博絲毫沒有高高在上的氣勢,相反卻是格外的親民。

大家一定還記得,今年第一場雪剛剛落下的時候,久旱的京城興奮得不行,全國觀眾都想第一時間看看落雪的紫禁城是個什麼樣子,紛紛留言求雪景圖。故宮微博立即回復冬粉們說:「攝影師已經出工,請大家坐等。」隨著紫禁城內第一枝玉蘭綻放,故宮微博又第一時間把照片發了出來。大家都很好奇,故宮微博的小編到底是些什麼樣的人?

近日,記者在故宮博物院找到了微博的小編們,他們來自一個由11位80后、90后組成的新媒體團隊。這個新媒體團隊負責故宮所有線上數字展示的內容製作與運營維護,除了官方微博外,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和廣受好評的「故宮出品」系列App也都出自於此。

故宮新媒體團隊的辦公地點在慈寧宮旁邊,一個僻靜小院。紅漆大門上裝了門禁,將辦公區和開放區分隔開來。走進房間里,感覺好像來到了高三自習室。一張張桌子被高高摞起來的書本隔離開。幾個年輕人趴在桌子上俯首忙碌著,郭珽穿梭在其間,像是在收作業的「班代」。原來他們確實接到了新的「作業」,阿富汗文物首次在故宮展出,他們正忙著在各個線上平台推薦展覽中的精美藏品。

被歷史吸引的理科生

新媒體負責人是位80后

團隊的負責人叫郭珽,一位80后女孩兒。郭珽大學的專業是計算機應用,2002年進入故宮工作,當時主要負責故宮網站的運維。「剛來故宮的時候,覺得整個人一下靜了下來,好像與喧囂的世界隔離開了。」郭珽說,她覺得自己是個理科生,和故宮總有一點不搭,可那個時候,常常在院子里,望著紅牆圍成的那一方藍天,發上一會兒呆,歷史的厚重深深地吸引了她。

「我甚至覺得紫禁城裡的小氣候與外面都不一樣。」郭珽說,相較於外面鋼筋水泥的世界,故宮裡面的環境反而更親近自然。「每年春天,長安街邊的玉蘭早早地就開了,而相隔不遠的故宮裡面,玉蘭花卻要晚開好幾天。」郭珽還清晰記得,一次故宮裡大雨如注,可當她走出神武門的時候,外面的雨已經停了。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郭珽已由當年那個維護網頁的大學生,變成了故宮新媒體團隊的負責人。郭珽覺得,這十幾年裡,故宮與外界交流的渠道越來越寬,可那種獨特的小氣候一直沒變。「有時加班走得晚,安靜的環境中會有一些細碎的聲音,那是住在紫禁城里的小動物們。」郭珽說,也許是近600年裡,故宮的環境一直沒有太多改變,這裡仍然生活著很多小動物,除了微博里經常見到的「貓保安」,光鳥類就有十多種。「這可是在市中心啊,現在到郊區都很難見到它們了。」

考古研究所的攝影師

筆試+兩次面試招聘半年才「進宮」

現在故宮新媒體團隊里,最忙碌的人要數攝影師了,張林(見圖)就是其中之一。這個1988年出生的男孩兒身材瘦高,戴著副眼鏡,臉上還有未消的青春痘。

2014年,北大考古專業碩士研究所張林來到故宮,應聘的崗位是攝影。張林回憶,和他同期到故宮應聘的畢業生大概有一兩萬人。筆試是在一所大學的教室里,人很多,那天那一棟教學樓里幾乎都是參加故宮筆試的學生。筆試之後,又經過院里和用人部門兩次面試,張林才算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這時距離他向故宮投簡歷已經過了大半年時間。

當張林拿到故宮的工作證,走進紅牆時,他的第一感覺是:有點不真實,居然真的「進宮」了。隨後加入了新媒體團隊,他最初的任務之一就是多拍「故宮大片」來吸粉。張林開始很賣力,冬拍雪春拍花,他對花粉過敏,為了拍出好照片不惜戴著口罩,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與那些花兒親密接觸。

然而,張林開始拍的照片並不都能得到負責人郭珽的認可。「花兒確實拍的漂亮,但缺少故宮元素。」張林說,在故宮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的心漸漸平靜下來,這時漫步在紅牆裡,身旁是幾百年的殿宇,感覺慢慢就有了。在他的鏡頭裡出現了這樣的場景:一枝梨花橫在脊獸前面;春雨後,幾瓣落英,伏在大銅缸的缸沿上。

經濟報刊協會期待大家的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