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人喝酒可以千杯不醉,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在《水滸傳》里有這樣一段記載 ——

武松上景陽岡之前,

曾經在酒店裡喝了十五碗酒,

然後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後來他幫著金眼彪施恩打蔣門神,

又搞過一回「無三不過望」。

「望」是酒店外面掛的招牌,

他每看見一塊酒店招牌就得喝三碗,

不然他不走。

後來喝了很多酒,才六七分醉,

跟蔣門神比武,旗開得勝,

馬到成功,一腳就把蔣門神踢倒了。

所以古人的這種好酒量是不是讓人很震驚?!還有眾所周知的「酒仙」李白,「醉翁」歐陽修,「飲酒詩人」陶淵明……這些古人都是我們印象中的好酒量。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人喝酒可以千杯不醉呢?古代的酒究竟有多少度呢?

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中,有這樣一個字:

這個字指的就是一種香草甜酒

是用黍米加鬱金香釀造的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又有這樣一個字:

這個字指的是帶飲料性質的甜酒

到了唐代,人們飲用的主要還是甜酒,白居易就曾寫詩說韓愈「近來韓閣老,疏我我心知。戶大嫌甜酒,才高筆小詩」。「戶大」是酒量大的意思,這首詩大意是最近韓閣老您疏遠我,我心裡知道,這是因為您酒量大,嫌我招待的甜酒不過癮;才氣又高,笑話我寫的小詩。從這首詩我們也可以知道,唐代的酒度數不高。

其實一直到宋以前,古人喝的大多是甜酒。甜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是那時人們的主要飲用酒。因此,古人的酒量未必有現代人的大。

從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發酵酒 , 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 ; 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 , 發酵后就過濾而得,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幾度左右。還有《水滸傳》里的「智取生辰綱」中,有一段講到楊智帶的梁府里的人,在大熱天買酒解渴,酒到了可以解渴的時候,足以證明,古代的酒度數是很低的。

白酒是宋元以後才逐漸流行起來的,其學名叫蒸餾酒,又因為白酒可以點燃,所以也叫燒酒。

我們熟知的大文豪蘇軾,有首詞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前的小序說「歡飲達旦」,意思是他喝酒一直喝到早晨。

但事實上,蘇軾酒量很小,他曾說自己年少時望見酒盞就會醉;長大后,飲酒終日,也不能超過五杯。這裡蘇軾所說的酒,應該就是白酒,否則也不會這樣不勝酒力。可見蘇軾所說的「歡飲達旦」,未必喝了多少酒。

明代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中,有一段關於白酒釀造法的記載:人們將濃酒和酒糟放入蒸餾容器裡面,容器下面加熱后,水汽蒸騰上升,遇冷后,就會凝結成水珠,水珠彙集起來就是白酒。並說白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意思是說白酒清澈如水,味道又非常濃烈。

看到這裡,就可以知道其實古人的酒量也就一般般吧,而且千杯不醉的說法只適用於宋元之前的甜酒,宋元之後,白酒的酒精度數越來越高,怎麼會千杯不醉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