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之後,話題不斷,不過多是負面的。
冬粉鎖場與院線反制都是活久見的新鮮事,但都不怎麼光彩。
海底撈最具話題性,但是否收了人家的廣告費,還真不得而知。
除了這些,還能聊些啥?本著原著黨的精神,分析一下劇本改編吧。
作為網路大IP,《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先後在小屏幕和大銀幕上出現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連續劇播出時很火爆,周圍人都在看。我一向不看劇,嫌太長。為了迎合潮流,同步把小說給讀了。
問了問劇情,發現編劇蠻聰明,為了拉長劇集數,把配角東華帝君與鳳九的戲份嚴重注水。硬是把一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拍了58集。
為了不掉隊,我又一口氣把小說《三生三世枕上書》給閱了。讀完恍然大悟,這兩本書完全是一個套路嘛。
聽說要翻拍成電影,我很感興趣。把一本書注水拉長弄成連續劇還算容易,壓縮成兩小時內的電影可就難了,看看編劇40米長的大刀怎麼砍。
從最終成片來看,編劇還是蠻聰明的。
他將白淺與夜華的故事主線保留了下來,也就是二人間「三生三世」的核心情節,也相應保留了與這條線索有關的素錦、阿離、奈奈與玄女幾個關鍵配角。
折顏是個插科打諢類似於故事旁白的角色,必須留下。而迷谷被定義為近年來凡玄幻片必備的寵物精靈,也算是老少皆宜的商業必選。
兩小時時長內,只能容下他們幾個了。
編劇英明之處是痛下殺手,果斷的將次要人物線索全部剔除,包括墨淵、離鏡、白真、東華帝君、鳳九等人。
東華帝君與鳳九好理解,畢竟《三生三世枕上書》可以單獨拍成一部電影。
可書中戲份較重的墨淵與離鏡為何也刪掉?
編劇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觀眾都注意到了,片尾夜華以元神祭東皇鍾后,魂飛魄散,屍體沉入無妄海,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顯然夜華復活的戲將在續集里出現,而他之所以能復活,也正是與他、墨淵之間的身世淵源有莫大的關係。續集故事肯定以此為引,將書中司音(白淺)、墨淵、離鏡三人的曖昧關係通過倒敘娓娓道來。因為這段戲年代更為久遠,沒夜華什麼事兒,正好規避了夜華與墨淵同框而帶來的楊洋分飾兩角的特效麻煩。
所以續集將會是以楊洋扮演的孿生哥哥墨淵醒來為起始,白淺與墨淵這兩位法定主角共同回憶司音上山學藝為主線,穿插司音與兩位黃金配角離鏡、玄女的狗血三角戀,最後以醬油男夜華復活做為大團圓結局,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故事用上下兩集的方式進行閉環。
而本片未能出現的重要場景如崑崙虛、大紫明宮也留給了攝影出身、熱衷於CG美術設計的導演趙小丁繼續發揮他的構圖空間潛力。
這樣將原著一分為二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因為一部電影的時長容不下那麼多人物關係,與其讓眾多人物走馬燈式的輪番露臉,還不如截枝留干集中給兩位主角來幾個又美又長的慢鏡頭。
本片編劇用完全不同於連續劇的方式改編是成功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情感節奏上把握不當。
原著三生三世插敘倒敘是故事結構必需,改編為連續劇之所以火爆熒屏備受女性觀眾追捧,最為關鍵的便是兩個字——「虐戀」。
整體必需經由「苦—甜—苦—甜—苦—甜……」這樣三生三世循環往複的一直「虐」下去,女性觀眾才能從中找到夢寐以求的虐戀代入感。
這才是劇版成功的關鍵所在。而「先苦后甜」便是關鍵中的關鍵。
反觀本片,一上來便是白淺與夜華打情罵俏的甜膩,之後通過片段回憶帶出素素的「虐」,篇幅略顯不夠,而且也沒必要在電影時長內按小說與劇版那樣的篇幅做分段碎片化處理。
最後的結局由於給續集留空間的原因又沒給出大團圓收尾,「苦—甜—苦—甜—苦—甜……」的「虐戀」路線圖嚴重倒置與縮水,無法給受虐傾向的觀眾以情感共鳴。
這才是本片沒能像劇版那樣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經過本片的票房口碑雙敗,原指望以劉亦菲、楊洋這樣的神仙眷侶組合橫掃院線的計劃徹底落空,上述的續集構想能否投拍也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硬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肯定行不通了,另起爐灶直接跳到《三生三世枕上書》也許是個不錯選擇。隆重推出東華帝君、鳳九組合來沖沖喜,讓劉楊二人客串一下,到時候視票房情況再來定奪續集是否繼續懷胎不墜。
羊毛們請放心,在經歷了三生三世四海八荒十里八彎的磨難之後,陳塘關的肉球也還是有可能生出來的……到那時,歡迎你們換個姿勢,再來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