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牛倌」卓瑪才旦的致富路

記者 張海濤

2月17日凌晨5點,60歲的卓瑪才旦早早起身,給牛棚里的100多頭白氂牛準備草料,鍘草、揉搓、攪拌、填料……在忙碌中,天漸漸亮了。這是卓瑪才旦平常一天的開始。

卓瑪才旦是天祝縣松山鎮達隆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從小家境貧寒,加上家裡孩子多,所以很早就輟學了。自從不上學的那天起,他就當起了「牛倌」,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過去的多年中,他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硬是讓當時只有百元家底的特困戶,發展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白氂牛養殖示範戶。

「我養牛不為別的,只為當初一家人的生活,只為還孩子們一個願望。」卓瑪才旦說。就在當初,端起粗米淡飯,孩子們總念道著油呀、肉呀、菜呀……緊巴巴的日子讓卓瑪才旦感到心酸,總想著在自家幾頭氂牛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增加收入。在他25歲那年的秋天,天氣一日一日變涼,卓瑪才旦和妻子為一家人的生計又開始了爭辯。

卓瑪才旦準備要從草原面積較小的達隆村搬往草場遼闊的黑馬圈河村,再從鄰居、朋友、親戚處借點錢專搞氂牛養殖業,「安安穩穩過日子都有困難,你還要借錢,就這家境靠啥還?」卓瑪才旦的妻子怎麼也想不通。「一直以來,我跟他一起熬苦日子,跟他一起拚命干,指望苦盡甜來。」妻子說:「如今,日子再苦再累總還能湊合過,但他要養牛,一無錢、二無出路,有多少錢都等於白搭,這日子還會有什麼指望?」

「山裡人窮,窮在沒有經濟收入。要致富,必須用心、用汗水,自己干、自己算。」為一家人的生活,也為還孩子們一個願望,倔強的卓瑪才旦認準了這條靠養氂牛快致富的好路子。

多年來,在政策引導、鼓勵、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卓瑪才旦的養殖區內,標準化的喂牛草場、免疫注射欄、飼料儲存庫全面建成。白氂牛的養殖規模已達130多頭。在夫妻倆的打拚下,白氂牛養殖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每年賣出白氂牛20多頭,年純收入達15萬元以上。幾年來,隨著女兒成家,女兒女婿也「自立門戶」開始從事白氂牛養殖;卓瑪才旦還把常年在外務工的兒子也叫回來,將一家人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這一產業。如今,女婿和兒子都已成為養殖白氂牛的行家裡手,跟隨卓瑪才旦的腳步,一起發家致富。

「白氂牛產業要發展,防疫是關鍵。」卓瑪才旦把防疫當成發展養殖業的頭等大事。「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扶貧政策,使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我富了,有了錢,不能光圖自己享受,也得幫助生活困難的左鄰右舍,這才是真正達到了發展養殖業的目的。」卓瑪才旦語重心長地說。

人心是桿秤。卓瑪才旦真心實意帶領村民們發展規模養殖業,大家看在眼裡、感激在心。過去的達隆村和黑馬圈河村只有少數農戶養牛,鎮政府幫助群眾發展白氂牛養殖產業,有些農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卓瑪才旦跟村民們算細賬、談措施,全力發動群眾搞好養殖產業。村民王切旦數著賣牛賺來的4000多元錢,高興地說:「村裡人要致富,全靠有卓瑪才旦,他為我們闖出了一條脫貧的路。」

如今,黑馬圈河村的白氂牛養殖業已初具規模。卓瑪才旦的目光也放的更遠,他憑藉政府大力扶持舍飼養殖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再建1個養畜暖棚準備養羊。面對今後的發展,卓瑪才旦信心十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