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長平之戰的「背鍋俠」

了解長平之戰的人可能不多,但絕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而「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正是長平之戰後期的趙國主帥——趙括。

許多人把長平之戰趙國的失敗全部歸罪於趙括身上,甚至有人還認為,是趙括在長平之戰的失敗才最終導致了趙國的滅亡。那麼長平之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趙括在這場戰役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長平之戰是指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在上黨一帶的戰略決戰。趙國一開始派出的是老將廉頗,然而,長平大戰一開始,由於數戰不利,趙軍統帥廉頗就主動堅守,以圖與秦軍拼消耗,讓秦軍知難而退,但是誰也沒預料到,秦軍是鐵了心的要跟趙國耗,一干就是14個月,長平大戰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也就是由突發的戰役決戰,演變成了雙方有意識的戰略決戰和戰略消耗戰,當然這是雙方一開始都沒有預料到的。

眾所周知,戰爭不僅是在戰場上的廝殺,更是對敵對雙方綜合國力的考驗,說白了就是燒錢,誰的綜合國力強,誰就越有機會取勝,戰爭是對國家資源的巨大消耗,沒有強大的國力作保障,戰爭就只能是士兵們無謂送死的「屠宰場」。

那麼,在長平之戰開始時,秦趙兩國的實力對比如何呢?在秦孝公繼位后,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對秦國軍事、農業、生產等各方面都做了巨大改革,迅速使秦國富強起來。在後來幾位君主的持續經營下,長平之戰發生時,秦國不僅兵強馬壯,而且有胡宛之利,巴蜀之饒,獎勵耕戰,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非常充足,控制了絕大部分產量地。且水利發達,常以水道運送軍需。雖然戰國中期經趙武靈王改革,趙國一度國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國商鞅變法,趙國改革局限更大、改革範圍較小,而後來的君主也未曾進行改革。再加上趙「地薄人眾」,雖然疆域遼闊但耕地卻十分有限,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可以說,在長平之戰開始前後,趙國戰爭儲備並不充足,無力支持大規模的長期戰爭。

所以說,廉頗的堅壁不出可能會在短期讓趙國勉強支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國的國力資源將消耗的非常快,就算不被秦國圍攻,自己也經受不起這種戰爭帶來的巨大資源消耗。而趙國大夫藺相如也說過,趙必換將,只是趙括不可。由此看來。趙國的換將是必然的,不管有沒有所謂的「離間計」,趙國都會換將。

其實趙王一開始用的人不是趙括,而是用樂乘替換廉頗,可是廉頗氣不過,帶兵攻打樂乘,樂乘不敵而出走,隨後樂乘、廉頗因此事先後出走。那麼在當時,趙國可以用的將軍還能有誰呢?首先是馬服君趙奢,也就是趙括他爹,可是趙奢當時身體已十分衰弱,無力再出征,不久也一命嗚呼。其次是李牧,李牧的能力沒得挑,可是他此時正忙於對付匈奴,根本無法脫身,思來想后,最終趙王選擇了趙括。

那麼趙括果真是一點能力沒有嗎?按今天的話來說,趙括屬於學院理論派,軍事理論素養連他爸都自嘆不如,應該算是軍校的優等生。趙括在作為參謀隨軍參加麥丘、閼與等戰役的時候也都獲得了勝利,也可以說是有實戰經驗的。雖然沒當過統帥,但做個參謀應該綽綽有餘,可為啥他還要冒著不僅失敗被殺還要為後人恥笑的風險來當這個統帥呢?因為他沒辦法,君主下令、國家危難,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無法推辭,只能是硬著頭皮上,儘管自己沒有半點統帥經驗。

之前分析過,就綜合國力而言,趙國是註定要輸的,換誰來打只是一個輸的時間長短問題,可是趙括在上任后的表現究竟如何呢?從上任的第一天,趙括就不斷的勘測地形並同時發動大大小小的進攻。在長平之戰最為關鍵同時也是趙括突圍規模最大的時候,趙軍因為下雨丹河河道變寬而打道回營,之後被圍。在長平被圍的46天里,部隊出營時只帶了3天的口糧,趙括尚能在糧斷援絕下卻每每帶頭衝鋒最前,殺傷秦軍一半以上的人數而自家軍隊不亂,這絕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所能做到的。就算到了相互自殘而食的時候,趙軍依然未出現大規模叛逃,不得不說在長平之戰趙括是盡了全力的,可惜一切早已成了定局。

在成敗論英雄的年代,趙括無論盡了多大努力,也無論有多少難言,輸了,就註定當歷史的「背鍋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