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嚴肅技術貼:如何讓孩子學會 「好好說話」!

這段錄音是錢兒參加學校講故事大賽之前,韓先生跟他一起錄的,故事是孩子自己準備的《田忌賽馬》。

這個故事很久前韓先生就自己改編並講過,但錢兒說,他的最初靈感來源並非爸爸,而是先在一篇練習里讀到這個故事,決定講故事比賽就選它,心裡有了大致想法,然後又聽了爸爸的版本,來進行完善和修正,最後得出自己的版本。

說實話當時老師通知初賽通過的家長們幫助孩子在家練習時,我壓根不知道有講故事大賽這件事。而從初賽到最後講完,我們既沒幫他選擇內容,也沒要求他做任何練習,除了做張背景PPT封面,其他所有事都是他自己決定,並自己實施的。

只是在賽前,我們好奇他到底要講什麼,他說這還不簡單,講給你們聽聽。於是大大方方地留下了這段錄音。

韓先生很珍視錢兒自己講的這個故事,說裡面充滿了靈性與智慧。我倒是沒聽出來,便問他是怎麼得出的這個結論。

韓先生說,因為錢兒講的這版《田忌賽馬》,跟他給孩子們講的那一版,除了基本情節一樣之外,其他方面諸如遣詞造句、表述方式等等都幾乎完全不同。換言之,他已經把故事的內涵和精神領會清楚,完全變成自己的語言,重新再創作出了屬於他自己的《田忌賽馬》故事。

同時,他表達意思清晰,語言也比較流暢,其中還有很多即興的成分。即便是有時有漏講的部分,也能從容不迫地說聲「對不起」,然後在合適的地方把之前的一段情節加進來。

韓先生由衷地說,他其實挺佩服錢兒的,這樣說講就講的即興狀態下,他也不一定有錢兒講的那麼流暢和清楚,因為顧忌的事情會比較多。

說這話時,我看到一個父親臉上的小小自豪。

而後他也很欣慰地說,這麼多年日復一日從未間斷地給孩子講故事,把他畢生所學之語言理論基礎,以及實踐中積累的大量經驗,全部傾注到了故事裡,從未輕視任何一個故事,從未敷衍過一顆顆純潔無瑕的孩子們的心,終於看到了他們自己閃閃發光的這一天。

韓先生總希望孩子能在開心快樂聽故事之餘,感受到語言魅力之所在,同時對語言變化的無窮之精妙產生興趣,進而希望孩子們體會到「言為心聲,聲隨心動」的精神層面的愉悅,能認識和理解到「好好說話」是一件有著高技術含量的事情,並能跟隨他的故事,完成一段科學合理又愉快的語言啟蒙過程。

這個過程在錢兒身上得到了很好驗證,而且在更多孩子身上繼續驗證著。我們總結了一下,錢兒整個語言啟蒙的過程,有著非常清晰的時間和程度段劃分和進展:

首先是大量輸入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很可能會盯住一兩個故事來來回回地聽。其他故事若你要求,他也勉為其難地聽,但是很難像固定的那幾個故事讓他那樣著迷。

說來也比較有趣,我們用天天講故事的形式有意識對錢兒進行語言啟蒙,其實是緣於錢兒快三歲了還不太會說話。那時即便再有信心,也無法預知如今他能夠淡定自信滔滔不絕表達自己的樣子。

很多朋友可能還記得我寫過的late bloomer的那篇文章,曾經我們也確實有過擔憂,但是當我們開始用專業的方式方法給錢兒講故事的時候,發現錢兒很快著迷了,而後一發不可收拾地時時聽。

最初他就認定那幾個故事,幾個星期甚至一個多月都在反覆聽。然後換幾個故事,依舊聽到著迷,難以自拔。

接著是初步輸出階段。

這種狀態維持了小半年的時間,某天我們忽然發現他開始有輸出了,他經常自言自語念叨故事裡的情節,但是必須跟故事裡我們講的一模一樣。他聽你現場給他講故事,如果跟之前錄給他的有不同,就會非常不悅地指出來,告訴你應當是那樣那樣講的,不是你現在講的這樣。

如果你執意不改,或是下次講時忘記改了,他就索性自己大段講起來,特別固執,非常投入,關鍵是神態、語氣、節奏等等幾乎就是我的,或是韓先生講的翻版,一字不差。

某天我們去音棚錄音時帶著他,錢兒一字不落,一字不差地給我們講下來一個長故事《丟飯糰的笑婆子》時(音頻請見今天公號第三條),我們都驚呆了。

繼而是語言爆發期。

這之後迎來的便是一個語言爆發期,他從一個late bloomer變成了一個小話癆,而且那小嗓子,那小口齒,清脆又清楚,每天嘮嘮叨叨講個沒完。

這個變化是我們非常欣喜看到的,也更加堅定了韓先生給孩子們講好故事的決心。他開始更加用心在故事中加入更多專業化的語言元素,來刺激孩子的聽覺神經和語言自主性,讓孩子慢慢從聽變成說。

這個階段很多孩子都能全文一字不差地講述故事,讓家長們大為震驚。

有很多家長給我們留言表示對錢兒,也對自己孩子的表現十分吃驚,不明白他們到底怎麼做到的,不但一字不錯還那麼傳神,關鍵孩子都還那麼小,這種反差讓家長驚喜不已。

其實語言就是這麼神奇,人跟語言的這種天然聯繫就是這麼神奇,孩子對故事裡的語言著了迷,會有一種自然生髮的衝動,要自己張嘴講出來。

而輸出的時機,因孩子的性格,輸入數量和質量,以及收聽效果等等因素,會有很大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快些,有的孩子很慢,也有的孩子雖然胸有成竹但就是不喜歡說,這都是正常的。作為家長,真的不必心急。

耐心地給孩子很長一段時間的浸潤期,讓孩子海量地聽,同時經常給孩子全本講述他聽過的故事,孩子的語言習慣、語言能力都會跟隨著逐步提高。

心口一致,語言習慣基本建立。

即便孩子能夠全本複述故事,這個階段也不會維持很久。慢慢你會發現,他不再願意這樣做,因為他的嘴已經基本能夠跟得上他的心了。

這個階段他更願意把他的思考,或者把他對故事的個性化理解表達出來。你讓他正經講,他可能跟你講的完全不一樣,但那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得到了「言為心聲,聲隨心動」的結果。

這也意味著孩子的語言習慣已經基本建立,他的語言啟蒙階段基本完成了。

這是一個很良性的語言啟蒙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是孩子自己習得的,更需要家長的積极參与。

韓先生一再說,孩子語言啟蒙期,做家長的真的不應當隨隨便便讓孩子聽。有時為了打發時間,不加選擇不進行一點兒調查研究,就給孩子隨便買個故事機,或者隨便找幾個所謂主播放任孩子去聽,其實潛移默化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你要知道,給孩子聽的東西,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繼而對他的心智和語言習慣產生影響,「假大空」的東西會留下一個「假大空」的印象,既不標準也沒有絲毫感染力的語言,會讓孩子失去語言啟蒙的關鍵時間節點和機會,因為孩子感受不到語言的魅力和刺激,他們會很被動,更不會把「好好說話」這件事當回事。

有人會問,每個人的審美能力都不同,怎麼知道選擇的是好是壞呢?

首先,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就是,真正好的東西,無論聽者審美能力高下,都能被其吸引和打動。

很多人沒有選擇那些能夠真正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東西,不是審美力沒達到,而是聽得太少,根本沒有鑒賞的機會,而選擇,是需要付出時間和心力的。

其次,選擇那些真正具備專業能力的人,用心為孩子講述的內容,同時還要符合時代特性。

村口奶奶講的故事未必不吸引人,但對孩子的語言啟蒙,未必會起正向作用。同理市面上參差不齊的故事,也真的不是都適合孩子的小耳朵。

此外,如果你的審美認定七八十年代的播音員才是美的標準,那在如今,也是不合時宜的。

因此,家長們應當認識到給孩子聽什麼,怎麼聽,絕不是單純為了打發時間,解放自己,也不是隨便抓來什麼聽什麼,而應當為孩子一生的語言習慣著想,替孩子做好篩選,把握審美,找到真正能夠讓孩子愛上語言,養成良好語言習慣,並愛上好好說話的好資源,並一以貫之的引導孩子進行一段健康良性的語言啟蒙之旅。

Michael錢兒頻道:權威的雙語啟蒙理念,前沿的育兒資源分享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