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十七世紀荷蘭海圖上的雷州半島初探

在《布勞范德姆地圖集》(Blaeu-Van der Hem Atlas)中有一張關於廣東和越南北部的航海圖。收錄該海圖的《布勞范德姆地圖集》(Blaeu-Van der Hem Atlas)2003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記憶」名錄。《布勞范德姆地圖集》出版於1665-1668年間,包含全球海陸地圖,有超過2400張地圖、印刷品和手稿等,共逾50卷。被譽為「一部從地理學和地形學到衝突和政治的十七世紀圖像百科全書」,可謂十七世紀最頂尖的世界地圖集。《布勞范德姆地圖集》最完好的版本收藏在奧地利國立圖書館。

該地圖集的作者勞倫斯·范德姆(Laurens van der Hem, 1621-1678)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律師,他在出版商Joan Blaeu(1596-1673)於1660-1663年間出版的Atlas Maior地圖集基礎上加以增訂,從而出版了《布勞范德姆地圖集》。Blaeu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御用製圖商,掌握大量荷蘭東印度公司從亞洲帶回來的原始海圖。這些海圖被東印度公司視為高度機密,但范德姆顯然還是收集到屬於高度機密的這張海圖。這張海圖還有一份草圖在荷蘭國立檔案館東印度公司的地圖檔案中,其編號為VEL:269。

Joan Blaeu畫像(來源:維基百科)

筆者5月初隨同萊頓大學歷史系研究所徐冠勉先生在參觀荷蘭國家檔案館(Nationaal Archief)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世界」展覽時,偶然發現《布勞范德姆地圖集》中有一張關於雷州半島的有趣海圖。據徐冠勉先生解讀,海圖右上端的圖名ENCEADA DE COVCHINCHINA是葡萄牙文,意為「交趾支那海灣」,大致是今北部灣/東京灣。而在後世稱為「廣州灣」一帶的區域,在地圖上呈現為沙洲和海島,被標註為Hopelose Baij,是荷蘭文「無望之灣」之意。而在其以南,一塊凸出的陸地被標註為葡萄牙文「Cabo Mandar」,意為「官角」。廣州灣時期,東南島以南的水域被標註為Baie de Mandarin,意為「官灣」。但這一稱謂,似乎不見載於中文文獻。「官角」以南的雷州半島地圖,在海圖上並無太多細節,可能是當時荷蘭人的船隻並未抵近探索。

海圖上的雷州半島

而在瓊州海峽,地圖又變得詳細:徐聞縣南部的地名標註密集,可能是外國船隻的補給點。其中waterplaets是荷蘭語「有水之地」的意思,根據位置很可能就是在海安港流出大海的淡水河;「有水之地」的西面有een Hoghe Tooren,指的是一個高聳的塔,地圖上的地名旁還有一個塔式建築的圖像,很可能就是徐聞縣城裡始建於明代的登雲塔;在een Hoghe Tooren的西邊有De Visschers Hoeck,指的是漁民角;漁民角的西邊的地名難以辨認,應該是P.ta Ken Weer,可能是指今燈塔角(角尾鄉);其北邊een groote dorp意為「一個大村子」,再往北是laeglandt met boomen,即「樹林覆蓋的低地」;最北邊的地名是 alhier geen landt gesien,意思是「此處並未看到陸地」「有水之地」的東面標註了roode Duijnen(紅色沙丘),再往東是de Vlacke Hoeck(平坦的角),更東的是komt niet nader als 8 vademen,意思是「不能進一步靠近,因為(只有)8英尋」。

瓊州海峽有幾條測量過的航線水深標示,以及暗礁和沙洲的標示。這些數據最早應該是駛經瓊州海峽的西方船舶船長在其航海日誌中的記載,這些記錄被帶回歐洲后,Blaeu或者更早之前的海圖製作商據此製成海圖。這些船舶的軌跡其實在這張海圖中都可以看出來,其航向皆為東西向,目的地一端是紅河三角洲,另外一端是珠江三角洲。海圖中瓊州海峽的東部入口是水深測量的密集之處,計有三條穿越瓊州海峽航道。

雷州半島南部

為何西方航海者以「無望之灣」命名這一雷州半島東北部的海域?是否與當地的局勢和社會經濟有關?我們暫時不得而知。但似乎足以證明,早在1701年法國商船「安菲特利特」號(l』Amphitrite)因惡劣天氣擱淺廣州灣之前,荷蘭人和葡萄牙的船隻已前來探索和繪製海圖。至於「官角」一名,可能是源於「官灣」,即海康縣東部的雷州灣,繪圖者或許誤以為東海島是陸地的一部分。

值得關注的是,雷州府城及其周邊地區完全在海圖上缺失,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暗示著雷州府城在這條歐洲人的航路上並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瓊州海峽沿岸的徐聞,以及可能窩藏眾多海盜的廣州灣。

該海圖目前可以通過Atlas of Mutual Heritage 網站來閱讀,歸類於Map of the coasts of Tonkin and South China之內。該網站是關於荷蘭東印度和西印度公司的電子化地圖的一個資料庫,並且都已經經過GIS系統處理,可以直接進行古今地圖的比較:

荷蘭國家檔案館介紹

National Archief,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總部設於海牙的國家檔案館是荷蘭最大的公共檔案中心,隸屬福利健康與文化事務部。負責保存、管理中央與各省政府所生產且超過50年的文件檔案,如:女王秘書辦公室、議會、各省、行政部門,以及荷屬前殖民地、海外領地所生產的檔案數據。荷蘭歷來重視檔案管理工作。檔案分為公共檔案與私人檔案兩類。依據1962年頒布《公共檔案條例》,規定各級政府單位所生產的文書檔案須移交到國家檔案館、地方政府檔案館及控水委員會檔案館予以保存。私人檔案則可贈送或寄存於公共檔案館內適合私人檔案存放的庫房,但所有權不變。

國家檔案館保存約152公里長的檔案數據,包括公爵、伯爵、主教、修道院、城堡主人、省長、高級文武官員、各部門長官、女王特派員、律師、公務員,私人機構與工商業生產的檔案。重點收藏包括:荷蘭人民的洗禮(1811-1902)、婚禮(1811-1922) 與喪禮(1811-1942)登記檔案;1815-1949 期間的軍事檔案(KNIL- Royal Dutch East Indies Army & Dutch Army in the West Indies);公元1691-1791年期間荷蘭從事航海事業的年度記錄;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rchivese, VOC)等相關地圖、航海圖、影片、照片檔案等。此外,還有台灣荷據時期的相關文獻資料,如,荷蘭人繪製的台灣重要港口地圖 。(引用自「麗蕉Archives」網站)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世界」展覽海報

荷蘭國家檔案館標誌

撰文:吳子祺、徐冠勉

編輯:大山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廣州灣歷史研究資訊」第151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