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愛子心切】來看,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方法

每對父母都深知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分配好工作和管孩子的時間就絕不會手忙腳亂。但有再棒的時間規劃也畢竟精力有限,因而關注孩子自律的這一環節、讓他們不論在假期還是平日都學會時間管理告別拖拉和磨蹭,不僅父母們能省心很多,孩子也能掌握更多的獨立技能。

互不相讓的角力

日常生活中,總是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們一再催促孩子干這干那,但孩子卻不磨蹭到最後一秒根本完不成任務。父母和子女各有立場周旋其中,彷彿一場互不相讓的角力,雙方最後都疲憊不堪。

於是父母們開始質疑,明明對孩子三申五令要珍惜時間,怎麼還會如此磨蹭懶散?或者以身作則地向孩子舉證不少實例,怎麼也都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其作用對於孩子竟形同吹完則已的耳旁風。

在本次話題討論中,來自上海的肖素一率先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女兒從小做事就比較磨蹭,曾經一度我們將她定義為慢性子,但遇到她喜歡的事,做起來似乎又比誰都積極。最令人頭痛的還是寒暑假,除了跟同學出去玩,在家幾乎看電視到深夜,白天乾脆一覺睡到中午,剩下一堆假期作業臨開學幾天才來趕。本來我和老公考慮到女兒馬上升入初二,應該更加尊重她的個人空間和意願,但發現女兒自律性越來越差后,我也經常從旁提醒,不過說多了,女兒對我顯然很反感。」

肖素一說完,討論組裡的父母們都表示感同身受,孩子無法做好假期規劃、同時對父母的建議一概置之不理的情況,都令他們頭痛不已。

北京的謝雅萍也提到:「我兒子念國小四年級,連平時也都慣先玩兒再做作業。早上起床光穿衣服也要十幾分鐘,也示範過很多次更節約時間的穿衣順序,但他還是老樣子。」

時間觀念模糊的孩子,不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條理性都十分欠缺,在一些團體活動中,做事效率也明顯落於人后,因而「反應遲鈍」、「做事拖拉」就成了他們的標籤。但父母們的教導似乎又總讓孩子心生抵觸,那麼,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問題在這裡

父母們不妨更客觀地來看待這個問題,時間管理事實上是自律的一部分,而孩子在幼兒時期的行為規範中,無疑是他律佔領主導。也就是更多地被父母設立行為邊界,但當他們對世界有了認知,則會形成自己的想法。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主意願會越來越強。一方面他們渴望打破對長輩們設立的界限的依賴尋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由於價值觀並不成熟、不被打攪地安逸玩樂才最接近他們的天性,所以他們經常會表現得寫作業拖拉、起床睡覺去學校都相當磨蹭,團體互動中總是慢半拍,幫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甚至僅僅只是收拾自己的房間也懶散得乾脆拒絕。

但大多對此束手無策的父母,往往在孩子年幼時期設立行為邊界時,只為其規避了可排的危險,卻並沒重視培養他們獨立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也就更談不上教會他們時間管理。或者自身就缺乏時間管理概念,無法以身作則,以及讓孩子發展了並不喜歡的興趣等。

類似討論組裡表現得很民主的肖素一,最後也不得不承認,在女兒5歲前,都沒想過引導女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時間管理一說,她也曾認為就和水到渠成一樣,孩子大了自然就會懂。但現實卻給了她一個教訓——青春期的孩子更為叛逆難管,卻不能逃避問題甚至乾脆放棄。

孩子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是因為他們沒有從中感覺到效率來帶的樂趣,而培養孩子時間管理,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家庭親子教育中,很多教育專家都提出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分別針對性培養的觀念。比如0歲~3歲的嬰兒期、3歲~6歲幼兒期、7歲~12歲童年期和12歲以上青春期,根據孩子每個時期對外界的認知來分配給他們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有意識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讓他們在做這些時體驗到時間管理的效率性和樂趣。

時間管理並非限制

所謂時間管理的樂趣,就是合理分配並有效利用時間,使學習有效率,生活有規律,閑暇時光有意義。父母在幫助孩子樹立時間管理意識的同時,還要教給孩子管理的方法。

不妨來看討論組內來自杭州的蘇尚想的心得分享:

「首先,我自己就是一個很有時間觀念的人,很注重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拖沓和懶散。其實從兒子上國小起,我就有意識培養他的從自己的事情中分清輕重緩急的時間觀念,並讓他明白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上國中以後,學習任務加重,我又在每學期開學前,和兒子共同制定時間安排計劃表。」

「我們會先計算出他所擁有的時間,然後把它分為兩部分:學習時間和閑暇時間,讓他對時間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再列出學習時間要完成的任務和要達成的目標,然後把學習任務進行時間分配。計劃表完成後,雙方簽字認可。兒子基本上能夠在學習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學習任務。而閑暇時間只要不違背原則,我都鼓勵他自己安排喜歡的活動。我會培養他閱讀,繪畫,聽音樂等興趣愛好,但並不要求他一定要有很高的造詣,只是作為他的個人才藝修養,讓他的人生體驗更豐富。如果他想要看電視和上網我也不反對,只是耗在上面的時間如果太長,我就會建議他多餘同學、朋友出遊,親近大自然。」

由此可見,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明確時間概念、做好規劃管理並非限制孩子的個性和喜好,重點還是讓孩子體會時間管理的好處。而父母教給孩子方法時,自己也得有意識地參與其中加以引導,直到孩子學會自覺進行自我管理再徹底放手。

向拖拉說再見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要經過父母幫助管理到自我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的過程,這中間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時間,而且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弱,有時往往不能抵禦外部事物的誘惑,從而放鬆對自我的管理和要求。因此,要使自我管理成為孩子的內在需要和習慣,需要父母有效的監督和檢查,從不同年齡階段發掘、鍛煉孩子自我管理的約束力和意志力:

0歲~3歲嬰兒期此時的孩子尚在他律階段,且氣質個性不同,可分為容易型、困難型、遲緩型、混合型。容易型最容易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學會時間管理;困難型則需要父母特別有耐心地引導,遲緩型則要不斷鼓勵其按自己的速度和特點去學會自我管理;

3歲~6歲幼兒期孩子逐步形成世界觀,是培養時間管理能力的黃金時期。此時可重點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獨立性,如按時吃飯、作息、去幼稚園等,學會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父母儘管有監督和檢查責任,但不能粗暴干涉、壓制孩子的自主欲,也別溺愛地認為他們做得不好就包攬一切;

7歲~12歲童年期步入國小后,主要任務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常規訓練,送塊表給你的孩子並教會他們凡事看時間,形成一套勞逸結合的作息方案,讓孩子由此產生強烈的時間觀念;

11歲~16歲青春期這是孩子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重要轉折期,從父母管理為主開始轉向以孩子自我管理為主或者父母和孩子共同管理為主。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給他們必要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以友相待,保持良好的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需求,並在需要時,協助他們完成時間管理。

對於尚未養成良好時間管理習慣的孩子,不管是在哪個成長階段,家長都大可不必如臨大敵。可以根據發掘他們的興趣點,從他們感興趣的事上設立獎懲機制制定時間管理規則。請記住,沒有「拖拉」的孩子,只有不適合他的教育方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