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箭104星!印度創造歷史

原標題:1箭104星!印度創造歷史

民眾圍觀火箭發射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15日說,當天上午成功發射了搭載104顆衛星的運載火箭。

這打破了此前由俄羅斯保持的「1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據介紹,當地時間上午9時28分,PSLV-C37型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在印度東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達島上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在飛行約28分鐘后將所有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隨後,印度總統慕克吉和總理莫迪分別在推特上祝賀發射成功。

答疑解惑

104顆衛星怎麼擠得下?

編輯查了一下這支火箭的參數:起飛重量為320噸,高度為44.4米,運載能力3250千克。

很多讀者可能擔心,一次性「掛」這麼多衛星在身上,會不會不堪重負。

這顯然是多慮了,來對比下的「長征五號」的參數——起飛重量900噸,高度57米,25噸運載能力。

「從火箭本身的能力來看,印度這枚火箭只是中型火箭。」浙大微小衛星研究中心主任、浙大航空航天學院副院長金仲和教授說。

擠下104顆衛星,會不會沒地方掛?

「不會,因為這些衛星都是微小衛星。」金教授說。

這104顆衛星,整體重量不到2噸,遠低於火箭3250千克的運載能力,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如何投放到預定軌道上?

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顆衛星,按入軌模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把一批衛星送入基本相同的軌道,當火箭抵達預定軌道后,所有的衛星就像天女散花一樣被釋放出去,我們可形象的稱之為「天女散花」;另一類則是把多顆衛星分別送入不同參數的軌道,通常需要專門的分配器,印度此次一箭104星應該就採用這種模式。兩種入軌模式都需要火箭多星發射裝置的規格化、集成化,便於星與箭的便捷結合。

「不能同時投放,工作量倒是不小,印度膽子也比較大。」金教授表示,要知道,當有那麼多衛星都擠在火箭里,還是會有比較大的碰撞風險。

所以,104顆衛星將被火箭以不同角度、速度、時間,四個一組投放在同一軌道上,以避免發生相撞。

印度靠這個賺了多少錢?

此前,印度已為21個國家發射了79顆衛星,包括來自大公司谷歌和空客的衛星,這為印度帶來至少1.57億美元的收入。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印度要衝到所有航天大國的前面,要在一箭多星發射這件事情上以量取得壓倒性勝利。

實際上,關於印度航天事業,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是在火星探測方面的成績。印度於2013年,2014年進入環火星軌道並工作至今,印度由此成為全球首個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獲得成功的國家,那顆探測器也是亞洲首個成功抵達火星的探測器。印度的火星登陸計劃定於2021~2022年,很可能派遣機器人登陸火星表面,而首次金星任務可能是環繞飛行的勘測計劃。

詳解104顆衛星

都是誰的?

此次發射的104顆衛星中有3顆屬於印度本國,包括「卡托薩特」-2地球觀測衛星,該衛星可拍攝高解析度圖像。

其餘101顆衛星來自其他國家,具體來看,其中96顆屬於美國,5顆分別來自以色列、哈薩克、荷蘭、瑞士和阿聯酋。

重量幾何?

「卡托薩特」-2地球觀測衛星重約714千克,其餘103顆衛星總重約664千克。

一箭多星

你追我趕

2013年11月19日

美國宇航局發射過一箭29星。

2013年11月21日

美國一箭29星僅僅兩天後,俄羅斯實現一箭32星(其中的一顆義大利衛星採用子母模式,在入軌一個月後,將釋放出其攜帶的多顆子衛星,從而使發射載荷總數達到32個)。

2014年6月20日

俄羅斯創造一箭37星的記錄。33顆衛星以精確的30秒時間間隔在軌相繼部署,避免了碰撞,另有1個裝載了4顆衛星的母體航天器也被部署,並在隨後不久釋放了4顆衛星。

2015年9月20日

用長征六號火箭實現一箭20星,創造了國內單次發射衛星數量之最,當時也奪得亞洲記錄。

2016年6月22日

印度利用PSLV-C34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火箭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追平不到一年前創造的亞洲紀錄。

2017年2月15日

印度成功發射了搭載104顆衛星的運載火箭,創造世界紀錄。

衛星界的「霍比特族」

啥是「微小衛星」 一種分類方法把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衛星統稱為「微小衛星」,進一步可細分為:「小衛星」(smallsat),重100~1000千克;「微衛星」(microsat),重10~100千克;「納衛星」(nanosat),重1~10千克;「皮衛星」(picosat),重0.1~1千克;「飛衛星」(femtosat),重0.1千克以下。

衛星行業主要驅動力

未來五年中,全球將發射500顆以上微小衛星入軌。10kg以下的微小衛星預計將發射300顆,是未來五年間衛星行業繼續高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美國空軍首席科學家馬克·梅布瑞在其研究報告《全球地平:美國空軍全球科技願景》中提到,「微小衛星將成為未來空間領域『改變遊戲規則』的要素之一」。

金教授說,今年浙江大學將發射「皮星三號」雙子星。

從「皮星三號」時代開始,浙大微小衛星中心也將正式面向民用需求,訂製這樣輕巧高能的皮衛星。

大衛星能做的它也能

「原來依賴大衛星做的許多工作,現在微小衛星也能做了。」金教授介紹,目前各國微小衛星已涉足特種通信、對地觀測、導航增強、海洋探測、航道監控、天文觀測等領域,具體應用包括艦船定位、大氣PM2.5測量、漁業糾紛取證、工廠發貨業務量評估、危險品運輸車和動物監控跟蹤等,甚至把通訊基站放到太空軌道上,實現天基互聯網。

「谷歌計劃發射2000顆微小衛星,實現互聯網對地球表面無死角的全覆蓋。」金教授說。

價格便宜發射要求低

「一般來說,製造一顆衛星的花費不菲。一顆幾百公斤級的大衛星,成本在10億~20億元人民幣之間,至少需要兩年時間。」金教授介紹,但製造一顆皮衛星,成本僅為幾百萬元人民幣,時間僅需要幾個月。皮衛星對火箭發射的要求也較低。大衛星從進入發射基地到上架發射,最快也要30~40天,而皮衛星從進場到發射,短短几天就能完成。

當然,單顆皮衛星的功能相對於大衛星來說是弱的。像Planet公司這樣將皮衛星編隊飛行,是目前皮衛星研究的一個方向。

「幾個甚至數十個皮衛星會被同時運送到太空軌道,我們稱之為『星群』。就像候鳥一樣,按照不同的序列組合起來。衛星之間可以實現數據通信,一起把探測到的數據傳到地面。」金仲和說。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都市快報》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