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報告精讀 | 印度洋地區藍皮書:印度洋地區發展報告(2017)

2017年6月9日,由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印度洋地區藍皮書:印度洋地區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在京舉行。

藍皮書認為,「一帶一路」是政府在世界格局迅速變化與周邊環境不確定性上升的情況下做出的一個確定性選擇,是探索全球治理方式、謀求與沿線國家深化經濟與安全合作的重要舉措。南亞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戰略地位、合作深度與廣度,不僅取決於南亞自身的地緣政治結構、南亞在地區和世界格局中的位置,而且取決於的地緣政治結構、在南亞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訴求以及與南亞國家之間的互動。

從「一帶一路」的推進情況來看,相比東南亞和中亞,在南亞方向處於相對滯后的位置,特別是南亞大國印度對「一帶一路」的猜疑至今尚未消除,中印之間還處於戰略互疑階段。印度在地緣政治中鮮明的陸海複合的二元特徵,決定了其是兼具「一帶」和「一路」戰略利益的國家。中印尋求廣泛共識與互利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與各自的戰略考量。「一帶一路」在南亞方向的印度難點,歸根結底還是中印關係問題。要解決這個難點,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

「一帶一路」倡議在南亞方向的印度難點,歸根結底是中印關係

藍皮書指出,目前,「一帶一路」在南亞的推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印度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個主要難點。印度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大國,也是的重要鄰居。毋庸置疑,中印合作的積極意義,在雙邊關係上更多地體現為兩個人口大國所擁有的巨大消費能力和市場潛力,在地區層面上更多地體現為合作產生的戰略紅利之於「亞洲世紀」的推動作用,甚至在全球層面上的合作也將對世界秩序構建產生積極影響。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在多個場合積極向印度展現了合作的姿態,表達了可以與印度在各個層面進行戰略對接,以多種方式包括共建南亞港口項目、進行產業園區建設等進行合作的誠意,但印度始終疑慮重重。

「一帶一路」在南亞方向的推進力度,更多地取決於南亞國家的積極性以及與南亞國家之間的互動。事實上,與南亞國家之間擁有合作的巨大潛力與相互需求,雖然南亞是印度的「勢力範圍」,印度是南亞首屈一指的大國,但也無力做到讓南亞包括斯里蘭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尼泊爾在內的國家完全聽命於印度,也就無法阻止與南亞各國之間的合作。既然印度無法阻止,總是在中印合作問題上疑神疑鬼,甚至在投資合作項目上也縮手縮腳,就只會錯失更多的合作機遇。

在對印關係上,展現的始終是一種積極的姿態。領導人也在不同場合釋放了合作的信號,展現出對印度的善意和信任。作為彼此非常重要的鄰國,中印擁有戰略對接的現實基礎與戰略意義,這甚至是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雙方在東南亞、南亞甚至印度洋都存在巨大的戰略與利益交集,如果在印度的鄰國都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的情況下,印度仍堅持「特立獨行」甚至「另闢蹊徑」,把有限的精力和力量投入削弱的實力以及應對的崛起上,則只會消耗更多的內力,如此也有悖於印度的長遠利益和大國目標的實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印尋求廣泛共識與互利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與各自的戰略考量。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印雙方願意付出努力並採取行動,加強人文領域的溝通,尋求在經濟與安全領域的合作,則合作產生的紅利就一定能夠外溢到政治領域並成為政治互信的潤滑劑,最終推動中印關係向前發展。

須審慎思考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戰略價值

藍皮書認為,必須審慎思考,印度的參與對於「一帶一路」而言,是否真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是重要的戰略價值。理論上,印度的參與能夠產生一些積極效果。這些積極效果也是所希望的,然而,問題在於,即使印度參與「一帶一路」,這些積極效果就能夠出現嗎?一個簡單的反詰,中印兩國經濟關係對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遠遠大於和巴其斯坦的經濟往來,但在涉及中巴經濟走廊的問題上,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印度這個南亞地區最大貿易夥伴最關鍵市場的要求。那麼,又有什麼理由認為印度會因市場因素而選擇配合的外交行動甚至按照的意願處理雙邊關係問題呢?

不僅如此,還應該看到,「一帶一路」建設成敗的關鍵是能否與具體項目的承載國家開展建立在互信互惠基礎之上的雙邊或小多邊合作,很多問題的出現是雙邊關係框架下的,如中巴經濟走廊的安全問題,以及科倫坡港口城的環境評估問題。將這些問題都歸因於印度的阻撓,是不符合事實的,即使沒有低估印度用零和博弈思維阻撓「一帶一路」的行為底線,也高估了印度在南亞地區給製造麻煩的能力。

歸根結底,「一帶一路」建設成敗的關鍵並不在於區域內外大國是否阻撓,而是在於和參與國合作的具體成果能否說服更多國家對「一帶一路」抱有信心。同理,也沒有必要反對印度參與「一帶一路」,而是應該把選擇權交給印度,讓印度通過相對長時間的觀察來評估「一帶一路」的性質和作用,以做出最終決定。

中尼印經濟走廊建設是突破南亞地緣安全困局的需要

藍皮書認為,隨著交通技術的大發展,地理因素在互聯互通方面的干擾作用已不再凸顯,但強調零和特質的地緣安全思維依舊具有強大的干擾能量。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印在南亞面臨兩個零和性凸顯的三邊關係,即中印巴和中印尼的三邊互動。實際上,自彼此建交以來,這兩對三角互動關係即受擾於地緣政治魔咒,難以完全走出地緣安全困局。出於自身西北、西南邊疆安全的考慮而加強對巴和對尼政策,總能觸發印度的疑慮,新德里公開反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即為典型例證。但由於印度缺乏對巴其斯坦內政外交進行操控的必要手段,中巴關係發展未有大的波折,但巴其斯坦也因此成為影響中印關係穩定發展的最大幹擾因素。由於尼泊爾深鎖內陸且出海口全面掌控在印度人手中,加強對尼經營每每招致印度干擾,引發尼泊爾政壇的動蕩,繼而引發中尼關係的波折。

由於長期困擾印巴的兩大問題,即克什米爾問題和跨境恐怖主義威脅問題,帶有強烈的不可調和性,印巴關係的正常化在可預見的將來難以實現,中印巴也因此不易實現良性互動。但相比之下,中尼印實現良性互動則存在現實的可能性,這是因為中尼印三國之間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且都面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在這方面,中尼印經濟走廊建設具備打破困擾中印在南亞友好共存的地緣政治、地緣安全魔咒的潛質。

通過將尼泊爾由過去的「緩衝國」轉化為「陸聯國」,中尼印經濟走廊建設將有利於中印兩個新興大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樹立一個將以鄰為壑的舊有地緣博弈思維習慣與行為模式轉化為同舟共濟謀發展的地緣合作思維習慣與行為模式的範例,有助於中印兩個新興大國在共同毗鄰地區構建持久穩定與和諧的相處之道,豐富「新型大國關係」的建設理論與實踐。

當前,逆全球化現象日益明顯,自由貿易陷入低迷,保護主義與民粹主義盛行,至少作為東方大國的中印兩國有理由、有義務主動擔當,填補因美歐等西方經濟體的收縮甚至退出而形成的空白,為地區發展提供更多公共產品與資源,而中尼印經濟走廊建設恰能為中印兩國提供這樣的平台。

的南亞安全政策應以保持南亞安全實力不過度失衡為基本原則

藍皮書認為,南亞安全格局對「一帶一路」在南亞的建設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為消除負面影響,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南亞安全政策應以保持南亞安全實力不過度失衡為基本原則,參與並促進南亞安全合作機制的提升,以實現南亞安全機制的民主化。同時,也應該認識到,「一帶一路」的建設雖然是經濟項目,但其會對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和安全環境產生影響。其中的影響之一是與巴其斯坦利益的進一步捆綁,但需注意在印度、、巴其斯坦的三邊關係中,儘管中印之間存在領土爭議等問題,中巴之間是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在印巴衝突中不應完全支持巴其斯坦,也應避免在印巴衝突中選邊站。

南亞地緣政治格局呈現明顯的「非對稱性」及印度「中心性」

藍皮書認為,印度以其「一家獨大」反映出地區國家之間極為明顯的權力失衡,而權力失衡反過來又進一步確保了其處於南亞權力中心的地位,「非對稱性」和「中心性」相得益彰。在國家關係模式上,地區國家間呈現一種中心-外圍結構的非對稱相互依賴,或者說國家互動模式是外圍弱邦與中心強鄰的地緣關係模式。除了阿富汗與印度的地緣關係顯得「若即若離」外,其餘南亞國家與印度的地緣政治經濟關係可歸納為對抗型、半依附型、高依附型三類。在地區安全方面,多年來印巴對抗、阿富汗動蕩以及恐怖主義活動三大痼疾持續發酵,而傳統與非傳統兩種安全問題互為交織。在區域合作方面,南亞在地理形態上確實自成一體,但地區內存在的一條明顯的區域裂痕因此也尤為刺目,現有地區機制基本上無法促成地區國家在經濟或安全上有效合作。不過,當代南亞地區戰略地位進入上升通道已是不爭的事實,個中緣由與印度強勢崛起、域外大國戰略捭闔、全球地緣政治中心東移、國際反恐形勢嚴峻以及印度洋安全問題凸顯等有關,是這一類重大事態共同作用使然;而南亞地區戰略地位上升反過來又進一步吸引世界主要戰略體在此積極展開複雜的戰略博弈與競合互動。

對致力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而言,鑒於南亞有迄今唯一的全天候戰略夥伴巴其斯坦,也有與差不多同時崛起的地區強鄰印度,還有像阿富汗這樣長期動蕩並輸出安全風險的亞洲心臟國家,以及其他幾個與海洋聯繫日益緊密的印度洋島國如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那麼,如何與它們進行地緣互動,構建起良性國家關係網路是學者需要思考的緊迫問題,而此問題不僅需要對南亞地緣政治格局相關常態有深入認知,而且需要對形勢發展中的相關新動態有精準把握。所以,2016年印度在南亞的優勢地位進一步提升,巴其斯坦的戰略處境趨向不利,美印防務合作有重大突破,但中印關係明顯下滑,而俄羅斯對南亞展示地緣興趣,這些新態勢尤為值得給予戰略重視。

中巴經貿合作美好前景可期

藍皮書認為,巴其斯坦是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兩國深化經貿合作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戰略前景和民眾支持,也是以「親誠惠容」打造中巴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中巴兩國戰略關係深入發展,發展戰略高度相容,一致同意將中巴經濟走廊打造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當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全面鋪開、快速推進,中方宜把握在交通基建、能源開發及投資與產能合作等領域的機遇,穩妥應對相關政治、經濟與安全風險,全面推進經貿合作,充實「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內涵,築牢中巴友誼,助力構建命運共同體。

深化中巴經貿合作,加快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符合兩國長遠的發展利益與戰略利益,符合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期待,這是最關鍵、最強大的正面因素。中方尤應把握好當前的歷史和戰略機遇,深化兩國交通基建、能源開發及投資與產能合作,參與公路、鐵路、電網和輸氣管線基建,幫助巴其斯坦打破交通和電力短板構成的經濟增長瓶頸,營造健康的經濟環境,打造紡織業、汽車製造業的附加值增長點,助推產能對接與轉移,優化貿易結構,提升合作水平。同時,還應正視各類風險,採取不同思路,穩妥化解應對。

總而言之,在中巴戰略關係的政治保障下,只要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妥善應對相關風險,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無疑會快馬加鞭,中巴經貿合作美好前景可期。

妨礙中孟加強合作的外部壓力短期內將繼續存在

藍皮書認為,中孟的合作空間建立在雙方合作潛力與孟加拉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固有需求上。然而雙方的空間依然會受到外部的擠壓和限制。其中最主要的限制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來自南亞域內的地緣壓力。印度官員、媒體和智庫都曾在深水港和中孟防務合作等問題上大肆鼓吹曾經聲言中孟合作的加深「引發憂慮」,甚至有學者一度宣稱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防止孟加拉國不斷地打牌」,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便是在軍購問題上,孟加拉國購買裝備也更多是出於技術和成本上的考慮,而非特意迎合;就孟加拉國本身的國力與防務實力而言,印方所稱的與孟加拉國加強合作會引發印度洋軍備競爭和對印度的海軍基地形成威脅,更是誇大其詞。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孟加拉國一定是在通過來「制衡」印度的影響力。印度對孟加拉國長期秉承的傲慢態度、兩國之間貿易爭端和水資源分配等問題,確實招致孟加拉國民眾的普遍不滿,孟加拉國對印度的警惕和不信任感將長期存在,孟加拉國國內也將一直存在反印勢力。無論是印度還是孟加拉國都深知,南亞地區印度「一家獨大」的不對稱力量結構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不會發生重大變化。與此同時,孟加拉國也無法改變三面被印度包圍、與印度接壤的邊界線長達4053公里、主要河流皆發源自印度境內以及日益密切的經濟聯繫加深了孟加拉國對印度依存程度的局面。只要有契機,孟加拉國依然樂於改善與印度的關係,爭取更多空間和利益;在其外交政策中,處理與印度的關係也將永遠是孟加拉國的長期優先考慮。換句話說,孟加拉國的目標是努力爭取與印度平等對話的地位,孟加拉國並無意願,也沒有能力藉助第三國的力量「抗衡」印度。

第二,來自孟加拉國國內政治共識薄弱的負面影響。孟加拉國國內社會政治共識的薄弱,是造成孟加拉國國內政局不穩、長期存在政治風險的主要因素,這種局面拖慢了孟加拉國加強跨國與多邊經濟合作的步伐。由於在許多政治問題上缺乏共識,孟加拉國在地區層面做出建立經濟合作關係等重大決策時經常猶豫搖擺。同時,缺少共識而導致的混亂的國內政治環境也增大了投資與貿易的風險。

重塑斯里蘭卡的地緣經濟優勢是中斯經濟合作的關鍵

藍皮書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對外經濟合作基本採取了市場導向型的自發合作模式,也即基於資源稟賦的,根據市場現有供求構建的雙邊貿易、投資聯繫。這種國際經濟合作模式曾讓在入世10年內迅速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以及124個國家或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全球經濟陷入結構性持續低迷,經濟長期呈現L形增長態勢。日趨嚴重的貿易逆差問題,以及投資中存在的環境問題、民生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主要原因。可以說,歷來擅長與對象國進行現有資源稟賦對接的合作,卻很少幫助對方塑造「獨立發展」的能力和特定的產業優勢,這也是開展對外經濟合作中被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斯經濟關係就是對外開展經濟合作中的典型案例。長期以來都是以援助、優惠貸款等方式對斯里蘭卡進行「輸血」式幫扶的,未來將幫助斯里蘭卡「造血」以使其獲得自主發展的能力。簡言之,中斯經濟關係重塑就是要求根據斯里蘭卡的發展需求清單,選擇其中與的發展戰略利益相契合,與的供給能力相符合的領域、行業進行塑造,藉此提升斯里蘭卡在這些方面的發展優勢。從目前雙邊的戰略需求對接、中方的投資重塑能力以及斯里蘭卡的地緣區位優勢等綜合因素分析,幫助斯里蘭卡提高地緣經濟優勢,助其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航運中心、物流中心甚至金融中心,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有利於塑造、拓展中斯經濟潛力,使得中斯能在更高層面上開展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為實現這些目標,現行的投資領域、投資模式都需要進行調整。目前對斯里蘭卡的投資大多集中於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產業的發展與配套沒有多大進展。根據雙邊頂層的設計安排,不僅要繼續幫助斯里蘭卡完成覆蓋全國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而且要進行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布局的匹配,並藉此幫助斯里蘭卡實現其產業發展規劃。與此同時,還應關注中斯貿易逆差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來看,斯里蘭卡的現代化產業基礎落後,殖民時期種植園經濟烙印明顯是造成其出口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除了推進自貿區協議談判、提升斯里蘭卡對華出口的便利性以外,也要考慮通過投資幫助斯里蘭卡構建起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產業。此外,為加強中斯經濟合作,兩國還應增強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導中的戰略意識,也即中斯要從基於資源稟賦的市場導向合作,轉向更具戰略自覺性的國家發展戰略主導下的合作。這與本階段通過經濟合作對周邊經濟環境進行重塑的設計和行動是相適應的。

「皮書說」微信

即可訂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