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代竟也有霧霾?快來惡補歷史知識!

2004年,「霧霾」這個詞首次在新聞中被提起。12年來,每到冬季,「霧霾」就成了人生活里真正揮之不去的「陰霾」。當霧霾一次次刷爆朋友圈,當藍天變成一種「奢侈品」,小夥伴們是不是又在「等風來」呢?大家總是把霧霾歸咎於工業化的產物,但讓人驚訝的是,其實早在古代,在那個沒有機器的年代,竟然也有霧霾?

早在甲骨卜辭中就已經出現霾字。將霾作為一種天氣還要追溯到《詩經》。《詩經·邶風·終風》中寫道,「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此後,《後漢書》也有一則記錄,「不則太陽不光,天地溷濁,時氣錯逆,霾霧蔽日。」雖然兩者都沒有對霾作詳細介紹,不過霾-霧一起出現,說明二者很早時就是一種較為相似的天氣現象。

第一次將霾作為極端天氣引起統治者重視的是《晉書·天文志》。其中,霾詳解為:「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從歷史來看,關於霾的記載還是挺多的,就拿北京來說吧,早在元朝就有霾的正式記載,據《元史》記載,1329年3月,「天昏而難見日,路人皆掩面而行「,1340年臘月,」風霾蔽都城數日」。到了明朝,霧霾出現的次數更加頻繁,每隔幾年霧霾就會光臨北京城,光《明史》就記載了20起霧霾,例如1485年,北京連續五天有霾,影響了運輸,南方的大米沒法及時運到京城,北京倉庫存的大米都要吃完了。1497年,西直門外面霧霾嚴重,守門的官員只好關上一扇城門來阻止霧霾進城。「塵霾蔽空」「京師雨霾」「風霾屢作」,史書上諸如此類的記載很多。網上還盛傳康熙、乾隆或死於霧霾?專擅心血管疾病的醫生譚健鍬近日出書《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那些你不知道的醫療外史》他研究史書的時候發現,包括康熙、乾隆在內的清朝多位皇帝都死於北京的寒冬,這是銀髮族最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時候。這是因為,科學界有著確切的數據表明顆粒物大氣污染為誘發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可控制的危險性因素。

大家肯定都有這樣的疑慮?在沒有汽車尾氣、沒有工業污染、沒有集中供暖的年代,為什麼還會產生霧霾?

譚健鍬認為,北京身為政治文化中心,隨著時代進展,建築物不斷增加,人口密度越來越高,人們冬季大量燒炭取暖,導致細懸浮微粒(PM2.5)不斷飆高,加上北京三面環山,霧霾易聚不易散,終讓皇帝也成空氣污染祭品。

清朝皇帝是否死於霧霾已經無法追究,不可否認的是,霧霾不只是環境問題,還是一個歷史問題,既然歷史上早有霧霾天氣,那我們今天見到的霧霾是不是也有古代遺留下來的成分呢?古代的霧霾主要成分是沙,土,煙,塵等,地點則是集中於人口稠密的北方大城市,季節也多是冬天。這些都和當代的霧霾特點十分相近,只不過現在污染物的種類隨著人類社會的工業化和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更加多樣化了,絕對數量也呈幾何倍數增加。所有的發展都不能以污染環境、破壞地球為代價。

珍愛健康,遠離霧霾,還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而身為現代的人的我們,更要用現代化的手段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呼吸健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