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第48屆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進行時

自從1970年以來,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勒每年夏天都格外熱鬧,人口激增。全世界最大的攝影節——阿爾勒國際攝影節(the Rencontres d』Arles)將全世界的目光吸引至此,攝影節為期三個月,從七月初一直持續至9月24日,街頭巷尾一片圖片之海。

在2016年,攝影節創下了100,000位觀眾參與的記錄,今年的第48屆阿爾勒國際攝影節規模再次擴大,匯聚了來自全世界各地250位藝術家的共48個展覽,展覽包含拉丁美洲、城市景觀、達達主義、虛擬現實等多個單元,展覽場館遍布全城25處藝術中心、教堂、古修道院甚至是街頭餐廳。阿爾勒國際攝影展不只是攝影人的聚會,它為包括觀眾、策展人、研究者和收藏家在內的整個攝影群體提供了一個平台。

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總監薩姆·斯道茲(Sam Stourdzé)在接受「界面文化」(公眾號ID:Booksandfun)採訪時說:「在五十年前攝影節誕生之時,攝影還很稀有,到了今天,圖像幾乎無處不在。這個節日的意義也跟當初恰好相反了——當時我們希望為人們提供一個地方來觀看照片;在照片鋪天蓋地、人們每天要觀看數百萬張照片的年代,我們希望在阿爾勒按下暫停鍵,減少數量,提出主題,引發人們由觀看而產生思考。」

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總監薩姆·斯道茲(Sam Stourdzé)(攝/Stéphane Lavoué)

阿爾勒攝影節的主題並非只有一個,每四五組展覽彼此關聯,組成一個主題鮮明的小單元。為了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攝影節安排了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展覽,「我們既要與知識分子和專家對話,也要吸引普通公眾甚至是小朋友,」薩姆說。

去年的阿爾勒攝影節以非洲作為關注重點,今年則轉移到了以哥倫比亞為核心的拉丁美洲攝影,「拉丁!」(Latina!)單元收入了28位攝影師與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與社會生活。

Paolo Gasparini, Mujeres, Periodo Especial en Tiempo de Paz, La Habana, 1991

展覽「伊朗:38年」則匯聚了66位攝影師和藝術家的作品,描繪了自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以來38年中的伊朗社會生態圖景。從第一位女子戴起黑紗,到之後的戰火四起、社會運動與環境污染,伊朗的社會變遷與伊朗攝影師的成長和創新,一併通過圖片展現給了觀眾。

Saba Alizadeh, Light and Soil, 2011

此外,阿爾勒本地攝影師馬修·佩爾諾(Mathieu Pernot)在以「高崗一家」(The Gorgans)為主題的展覽中,呈現了他對這一羅馬家庭自1995年以來長期的追蹤記錄,攝影語言充滿藝術感及人文情懷。南非攝影家吉迪恩·孟德爾(Gideon Mendel)的個展「沉沒世界」(Drowning World)展現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在自然災害場景中的冷漠表情,旨在探討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本身的影響。在過去的5年中,法裔委內瑞拉攝影師馬修·艾瑟琳(Mathieu Asselin)以攝影的方式調查了美國著名農業生化公司孟山都對人類健康及環境安全的深刻影響,這組觸目驚心的照片(以及馬修收集的其他視覺資料)在阿爾勒攝影節上以展覽「孟山都公司:一則影像調查」(Monsanto?. A Photographic Investigation)的形式呈現在了全世界觀眾眼前。

Mathieu Pernot, The Gorgan family, Arles, 1995
Mathieu Asselin, Monsanto?. A photographic investigation, 2013

今年唯一一位參與阿爾勒攝影節的藝術家是劉思麟。她通過後期技術將自己的形象P進各種歷史照片中,在作品中與弗里達、丘吉爾、黛安娜王妃等歷史人物親切合影,揭示了影像作為一種「真實媒介」的內在悖論,通過搭建場景、排演和角色交換等等表演性活動,她彷彿打破了昔日真實與虛構、私人與公共、日常與儀式之間的明確界線。

阿爾勒攝影節上不光有大名鼎鼎的攝影師,諸如美國街頭紀實攝影先驅喬爾·梅耶洛威茨(Joel Meyerowitz)、風格詭譎的南非視覺藝術家羅傑·博龍(Roger Ballen)、日本戰後攝影重要人物深瀨昌久等等,還有許多被最新發掘的攝影師在此首秀,比如電影《天使愛美麗》主演、法國女演員奧黛麗·塔圖(Audrey Tautou)。

Joel Meyerowitz

塔圖是一位秘密的攝影師,她在長達15年時間裡專註於攝影創作,既有精緻布設場景的自拍肖像,也有為來訪記者拍攝的人物肖像。她曾用六個月時間布景調光,只為拍攝一張照片。這些作品展示了她以閃光燈下的明星身份對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觀看與態度,在此次展覽之前,這些影像從未示人。塔圖的展覽《表面》(Superfacial)遠離阿爾勒市區,選擇了修建於10-18世紀的蒙馬儒修道院(Abbaye De Montmajour)作為展覽場地。攝影節總監薩姆·斯道茲也是該展覽的策展人,他說:「塔圖從一個被觀看者轉換為了一個拍攝者,她在扮演的過程中解構了明星光環和公眾幻想。」

在新的攝影師之外,阿爾勒攝影節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攝影技術與新的視覺形式。阿爾勒攝影節已經連續兩年與攝影雜誌《魚眼》(Fisheye)合作舉辦「阿爾勒VR節」,觀眾可以在聖賽爾澤修女院(Couvent Saint Césaire)獲得最新的圖像體驗。薩姆在接受界面文化採訪時說:「VR雖然不是攝影,卻是我們獲取圖像的一種方式,我們希望對此展開更多的討論,我們正在擁抱攝影方方面面的可能。」

VR單元「MIYUBI」(時長40分鐘)

阿爾勒攝影節帶領觀眾不斷探索影像的多樣性,包括攝影與當代藝術、新技術、數字化和視覺化之間的關係,並通過影像來理解世界的變化。「21世紀是圖像的世紀,這是我們生活其中的現實,我們正在經歷一次圖像革命,技術正在改變人類攝影的方式,」薩姆感慨道:「身處這樣一場變革之中,我們更應該抽身而出,站在旁觀者的視角觀察這些變化,盡量去理解、去闡釋。藝術家們的工作也正是體會變革,並以藝術來呈現這種變革。」

今年是薩姆·斯道茲第三年擔任阿爾勒攝影節總監,其前任是瑪格南圖片社經驗豐富的攝影師兼策展人弗朗索瓦·荷伯(Fran?ois Hebel)。荷伯擔任總監13年,將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攝影節經營成了世界級的文藝盛會。據薩姆介紹,每年有70%的觀眾會再次來到阿爾勒,其中也包括藝術家和攝影師,人們享受這個過程,彷彿一個大型聚會,觀眾甚至可以在展廳里睡覺。

在繼任的三年時間中,薩姆追隨荷伯的腳步,「一如既往帶來更多高質量的展覽,與更多出版社建立聯繫推出更多傑出的視覺出版物,並致力於將這個攝影節帶到世界其他地方去」,包括奧黛麗·塔圖展在內的許多作品將在今年11月的「2017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節」上亮相。廈門「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由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始人榮榮和薩姆共同發起,今年已是第三個年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