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邵智寶:縱深化、精準化、合作化、數字化

—郵政儲蓄銀行普惠金融的「四化」模式



金融排斥是指社會中的一部分弱勢群體無法通過正規途徑獲得金融服務的現象。造成金融排斥的原因是多樣的,位置偏遠、收入較低、信用狀況不明朗等因素均會成為其獲取金融服務的阻礙。金融排斥是一種典型的市場失靈表現,具有負的外部性,使真正需要金融服務幫助的人群被排斥在金融體系之外。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就是要矯正這部分市場失靈,使市場上的長尾群體也能得到正確的金融資金扶持。

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與難點

2005年是「國際小額信貸年」,聯合國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這一概念。在,2013年「發展普惠金融」正式寫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國務院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將普惠金融定義為「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其中,重點指出:「推進普惠金融服務要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完善基礎金融服務與改進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相結合,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在於機會平等。要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可得性,就需要充分引入商業金融的力量,利用商業金融尤其是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支付清算、信息通信等金融基礎設施,為農村地區、偏遠地區和城市社區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提供金融服務。與農村金融機構和城市商業銀行相比,全國性大型商業銀行擁有更加雄厚的資金實力、更加熟知的品牌優勢、更加專業的風控手段、更加廣泛的機構布局和更加強大的風險承受能力,應成為普惠金融服務的主體力量。大型商業銀行能夠為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更為穩定、專業和長期的金融扶持,幫助普惠金融主體增強自身發展實力,從而徹底脫離貧困。

普惠金融服務的難點在於商業可持續。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區域主要是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客戶群體數量有限、財富有限,導致該地區商業銀行網點的營業額與利潤低於其他區域,網點單產較低。而開設網點往往面臨巨大的固定資產購置、信息系統建設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等投入,經營成本較高。商業銀行的天然屬性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的成本收益不匹配,實現營收平衡難度大,商業銀行缺乏提供服務的基本動力。從這種角度看,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的金融網點具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屬性,需要政府運用優惠政策強化正向激勵和進行適當補償,也因此,提出了普惠金融「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商業銀行機構和人員的穩定性,保障商業銀行實現收益覆蓋成本。

普惠金融面臨的挑戰

從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多年的實踐看,普惠金融需求具有「短、小、頻、急」的特點,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大,商業銀行從事普惠金融服務面臨諸多挑戰,總體來講,主要體現為四個方面的不對稱。

供給需求不對稱。普惠金融的需求主體多為低收入群體和小微企業,通常資金需求急、貸款額度小、經營不規範,這些特點對金融機構的業務操作水平和風險把控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與此同時,商業化金融機構逐利性的市場化本能使其為降低成本、控制風險,更傾向於圍繞大中型企業和富裕人群設計產品、提供服務。因此,要引導商業化金融機構向低收入群體和小微企業傾斜,滿足其基本經營需求面臨較大挑戰。

資金配置不對稱。發展普惠金融,需要金融資源向弱勢群體、弱勢產業、弱勢區域傾斜和轉移,但是,目前資金配置呈現出從低收入群體流向中高收入群體、從農村地區流向城市地區、從農業流向工業的特徵。如何扭轉資金配置不對稱的格局,有序地引導金融資源向普惠金融領域傾斜,是發展普惠金融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資金配置不對稱還表現在金融體系中,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資金短缺。

信息獲取不對稱。資金融通有賴於信用體系的支撐,信用體系則由市場信用、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構成。目前,市場信用與商業信用發展仍不理想,雖然互聯網交易積累了大量的信用數據,但通常都存在共享壁壘,的信用體系主要還是以銀行信用為主導。普惠金融需求主體通常因經營不規範導致金融參與度低,而信用信息的缺失進一步加劇了商業銀行向其提供金融服務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係數,導致基本金融服務不充分,小微、「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難以解決。

成本收益不對稱。金融機構在為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時,面臨的一個不可迴避的難題就是「如何在幫助弱勢群體脫貧的同時,實現機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普惠金融的收益是社會化的,是半公益性的,而服務成本必須由金融機構來承擔,位置偏遠、風險較高等因素均導致普惠金融的服務成本顯著高於其他常規業務,成本與收益的不對稱性將制約普惠金融的長效發展。

郵儲銀行普惠金融的「四化」模式

郵儲銀行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服務社區、服務中小企業、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踐行「普之城鄉,惠之於民」的服務承諾,多種措施、多種渠道破解普惠金融難題,積極探索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道路。在普惠金融服務上堅持縱深化、精準化、合作化和數字化,努力將便捷、低廉、均等的金融服務帶給更多百姓。

縱深化普惠金融

郵儲銀行充分發揮網點數量多、覆蓋範圍廣、服務客戶多的獨特優勢和資源稟賦,將金融服務送往農村和偏遠地區,堅持實現金融服務縱深化,延伸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根據人民銀行、銀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總數達22.79萬個,其中,農村地區銀行網點數量12.67萬個,佔比為55.59%。郵儲銀行有近4萬個營業網點,縣及縣以下地區網點佔比為71%以上,高於行業整體水平,服務覆蓋近99%的縣域地區,使普惠金融服務網路深入全國各個角落。2016年,郵儲銀行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建立「總行-省-市-縣」四級組織架構,專業化機構覆蓋到縣域,進一步夯實專業化三農服務體系。

對於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網點仍然是主要渠道。農村熟人社會、人情社會的特點決定了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業務的開展,必須使渠道觸及農村生活圈和經營圈。普惠金融主要群體大多文化程度低、科技手段接受度低,更信賴以物理網點辦理金融業務的方式。郵儲銀行積極運用深入縣域的機構網點普及基礎金融服務和宣傳基礎金融知識。通過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設立便民服務網點和布放自助機具等方式,為農村地區客戶提供便利的取款、轉賬、查詢、代繳費等服務,著力改善農村用卡環境,填補金融服務缺口。郵儲銀行依託全國聯網的信息化優勢、縣域金融的網路優勢和低廉的資費優勢,以代收付「新農保」等業務為突破口,完善城鄉社保體系,以「農民工銀行卡」「福農卡」「鄉情卡」等特色銀行卡服務為切入點,有效拓展農民工及農村居民的支付渠道。截至2016年末,全行有23大類、294個品種的代收付產品,接受17萬家單位委託辦理代收代發業務。

2016年郵儲銀行積極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金融知識普及月」等活動,累計組織相關宣傳6.4萬餘次,受眾7000餘萬人次,同時,通過送貸下鄉、建立「三農」服務站、建設信用村鎮等形式,加大在農村地區的金融基礎知識宣傳力度。

在部分實體網點無法覆蓋的極偏遠地區,郵儲銀行開展了「普惠金融流動車」服務。例如,在青海省海南州支行,通過流動服務車辦理存款、取款、匯兌、轉賬、掛失以及信貸業務授理等金融業務,並通過先進的無線網路終端實現了與全國各地的聯網,成為普惠金融縱深化服務的又一典型模式。

精準化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使社會的各個階層尤其是弱勢群體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務。郵儲銀行一直堅持將資金投入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身上,實現普惠金融的精準服務。郵儲銀行從傳統農戶小額信貸起步,成為最早開發純信用、無抵押小額貸款產品的機構之一,一直堅持「小資金、大幫助」的理念。截至2017年3月末,郵儲銀行累計發放小額貸款超過1800萬筆、1.3萬億元,筆均金額僅7萬餘元,有效解決了近1000萬農戶的經營資金短缺困難。

同時,郵儲銀行針對不同經營主體,量身定做創新產品。跟隨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開發多種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產品。為有效破解農村經營主體的抵押擔保難問題,將大型農機具、大額農業訂單、涉農直補資金、土地流轉收益、設施大棚、水域灘涂使用權等納入抵質押物範圍,並積極試點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為幫扶暫時困難的小微企業客戶度過難關,積極探索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緩釋工具,創新推出了轉期、減額續貸等無還本續貸業務,有效疏堵了「過橋資金」問題。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推出金額5萬元以內、期限3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的扶貧小額信貸專屬產品——「惠農易貸」。目前,我行已構建農戶貸款、商戶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小微企業貸款、農業龍頭企業貸款、扶貧貸款等產品線,每條產品線下又包含十幾到數十個子產品,基本上實現了對所有普惠金融經營主體的覆蓋。

合作化普惠金融

面對多元化、多層次、高風險的普惠金融需求,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都孤掌難鳴,必須博採眾長、群策群力。郵儲銀行始終堅持以開放的姿態發展普惠金融,以合作促發展,以合作攻難題。郵儲銀行搭建了「銀政」「銀協」「銀企」「銀保」「銀擔」五大合作平台,先後與工信部、農業部、扶貧辦、科協、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新希望集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一方面,實現客戶信息共享,在批量服務客戶的同時,有效篩選優質客戶,提高客戶服務效率。另一方面,引入政府擔保基金、風險補償基金等新型增信措施,創新多方風險分擔模式,有效破解農戶強抵押缺失難題。

例如,引入政府增信機制,緩解抵押擔保難。江西分行推出「財政惠農信貸通」產品,由江西各級地方政府按比例籌集風險補償資金,郵儲銀行按照保證金放大貸款規模,有效推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依靠專業技術協會,篩選優質信用客戶。與四川眉山市科協合作,設立小額貸款貼息資金,由農技協篩選優質信用農戶,組織在一起到郵儲銀行貸款。依託農業核心企業,控制客戶信用風險。與新希望集團合作,依託其下屬飼料公司或擔保公司篩選客戶並提供擔保,由郵儲銀行向下游的終端農戶和飼料經銷商提供信貸支持,利用產業鏈優勢控制風險。aa推動保險、擔保合作,多方分擔風險損失。與人保財險、誠泰財險等多家保險公司合作,開展小額保證保險貸款業務,並已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與省級農擔公司100%對接。

郵儲銀行還堅持多方合力推進「融智+融資」綜合服務,將普惠金融服務由「輸血」向「造血」改進。與團中央合作,連續8年舉辦創富大賽,為數十萬青年創業者搭建了集資金支持、技術指導、商業模式交流於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平台;與農業部合作,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生產技能和金融知識培訓;與科協合作,為全國12多萬個基層農技協會會員提供「融資+融智」服務,將農業技術帶到貧困地區最前沿。郵儲銀行還與扶貧基金會聯合發起成立「郵愛公益基金」,用於「郵愛自強班」等扶貧項目,希望通過郵愛公益平台整合多方力量,鼓勵更多人關注和參與扶貧工作。

數字化普惠金融

儲銀行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實現銷售批量化、管理精準化、作業自主化和風控系統化,既延伸了服務時空,又降低了服務成本,全面深化普惠金融服務能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網路。

在渠道方面,郵儲銀行著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網路。郵儲銀行已經推出功能齊全、安全便捷的個人網銀和手機銀行,基於社交網路推出微銀行,打造了品種齊全、體驗良好的線上交易服務平台。目前,郵儲銀行已擁有電子銀行客戶超過2億戶,其中手機銀行客戶1.4億戶。依託線下近4萬個網點、10萬台自助設備,打造了設備智能、流程便捷的線下營銷服務平台。目前,郵儲銀行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電子渠道和實體網路互聯互通、協同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新格局。

在信貸方面,將新技術新手段融入貸前、貸中、貸后的每個環節。貸前環節,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開展普惠金融服務,將服務送到客戶身邊,實現零距離業務營銷與辦理,最大程度地為客戶提供便利。目前,已經實現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借記卡開卡、信用卡申請、電子銀行開辦等業務,真正實現金融服務到社區、到身邊。同時,試點推廣使用移動智能終端辦理貸款業務的服務模式。信貸員通過移動智能終端辦理小額貸款、消費貸款等業務,可以在客戶家中或田間地頭完成現場調查、聯網核查等信息錄入採集工作。通過移動網路與個人信貸審查審批系統連接,後台實時在線審批,實現當日申請、次日放款,緊急情況下當天放款。貸中環節,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探索信貸工廠模式,實現小額貸款、消費貸款等業務的標準化集中作業,依靠評級模型和策略支持自動決策、工廠化流程、標準操作集中處理、後台數據整合以及作業的全面信息化,能夠顯著提高處理效率,甄別不良客戶,減少風險損失,並降低普惠金融服務成本。貸后環節,基於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應用,實現行內外各類信息的集中整合和共享,通過輔助營銷管理系統對業務進行實時跟蹤,做到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

在產品方面,推出多種純線上模式互聯網貸款產品。針對農戶,打造支持 「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掌柜貸」產品。郵儲銀行依託郵政集團電商平台「郵樂網」的大量交易數據,利用模型技術,完成貸款申請、審查審批、額度授信及放款、還款的純線上自動流程。針對個體工商戶,推出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E捷貸」,客戶申請貸款、支用和還款完全線上操作,目前可以做到5分鐘內完成業務處理,1分鐘內實現資金到賬,24小時均可在線申請貸款。針對個人消費,開發專門針對優質工薪職工發放的信用消費貸款,客戶利用手機APP「郵E貸」發起貸款申請,從申請到放款僅需10分鐘左右,方便快捷。同時,郵儲銀行旗下的中郵消費金融公司推出的中郵錢包APP,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的個人消費線上貸款服務,通過手機上傳「身份證+銀行卡+自拍照」,即可完成一站式全自助流程。郵儲銀行還加大線上線下合作力度,和螞蟻金服合作推出服務汽車消費的「車秒貸」業務,通過線上貸款申請、線下到店提車的一站式服務,將銀行的網點、資金優勢與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數據優勢結合,彌補客戶即期消費能力不足,分散平滑集中支付的風險。

普惠金融發展的廣闊前景

普惠金融是個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難題,但在的二元經濟結構下,普惠金融的急迫性尤為突出。為鼓勵商業化金融機構從事普惠金融服務,近年來國家推出了一系列定向優惠引導政策,但從政策的運行情況看,還有進一步優化完善的空間。

普惠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高。農村經營主體、小微企業和貧困居民對貸款定價承受能力仍較低,具有較高違約風險。同時,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人口分散,由於物理距離的局限,造成金融服務半徑大,金融服務成本也較高,銀行機構將服務延伸到鄉村和偏遠地區,在服務網路建設、人員投入等方面,都需要擔負較高成本。而且,偏遠或農村地區,道路、通信、水電等公共基礎設施也相對落後,給金融服務滲透帶來了限制。政府部門可以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在政策導向上鼓勵商業化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信用體系建設有待完善。「三農」和小微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缺失問題,金融機構在貸前信息收集、貸中信用監督、貸后違約風險控制方面均存在一定難度。目前,已逐步建立了徵信法規制度體系,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也日趨完善,但由於「三農」和小微企業信息較為分散,涉及工商、稅務、法院等多個部門,統一協調機制仍有待健全。可逐步加快統一的社會信 用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將各組織、機構掌握的信息整合起來,擴大信息採集範圍,提高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農村經營主體缺乏有效的抵質押途徑。農村居民或者低收入客戶可支配的資產較少,可用於融資的抵押物很少。在,農村耕地的所有權歸所在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農民具有承包權和經營權,農民住房宅基地也僅是擁有使用權,目前「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正在少量地區試點。建議儘快破除法律和體制障礙,健全農村抵押擔保體系,推動地方政府建立土地評估、登記和流轉等服務機構,完善確權、評估、登記、交易等操作規範,為農村產權抵押處置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