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怎樣過端午節?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正在舉行2017年江西省龍舟公開賽(於都站)暨首屆長征源「翡翠灣杯」龍舟賽,晨光熹微,龍舟靜靜躺在平靜的於都河面,期待著幾個小時之後的比賽。

圖/余越 江西師範大學

山西省晉中市端午主題廟會火熱開鑼,活動現場還有「迎駕娶親」的節目,也為新一代的年輕人開一個姻緣好頭,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圖/杜海曉 晉中師院

端午廟會,「捏麵人」是必不可少的活動。五顏六色的麵糰,經過面人師傅的手,瞬間就變成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精美的作品。

圖/杜海曉 晉中師院

師傅現場表演面人技藝。

圖/杜海曉 晉中師院

心靈手巧的年輕大學生現場展示青鋁絲如何纏繞成各種玩具。

圖/杜海曉 晉中師院

端午節前夕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嗄,外婆對我各種的「粽」情讓我知道:愛,永遠不分距離、不分南北、不分貧富。

圖/杜海曉 晉中師院

對於離家七百公里的我來說,端午節,更多的已經成為了一個假期,而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但也偏偏是這樣的假期,也對於在外讀書的我來說格外想家。

前幾日清晨到也被宿管站門口的一塊小黑板吸引。對於端午除了吃粽子大概其他的一概不知了,但是這一次,跟著阿姨學著做了裝蛋網。

圖/何心怡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

幾條綵線突然間也在一雙巧手中變得有了生命力。交叉,纏繞,打結,上一秒還是單純的繩子,下一秒就成了結實的網。

圖/何心怡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

傳統的東西從來都未曾在流逝的時間裡慢慢消退,而是一點一點沉澱,一點一點傳承。能留下來的,都是不朽。

圖/何心怡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

圖/何心怡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端午節心靈手巧的婦女們。會編織各種各樣的香囊,用『平安』等字元來為家人祈福。

祈福:一種宗教儀式,祈求神明降福或設酬還願之事。追溯「福」的起源,其象形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是兩個隻字捧著一尊酒具的形狀,代表著以甘美之物供養神明,以此祈求身心安康與風調。人耳熟能詳的「五福」最早見《尚書?洪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壽、富貴、身體健康且心靈安寧、有美德、不遭橫禍而善終,這是人對「福」最早的具體闡釋。現如今,人們往往會在節日期間前往寺廟求籤祈福。

圖/李建廣 洛陽理工學院

圖/遼寧大學 李浚瑀

還記得外婆送的小香包嗎?小時候每年到端午節,都會收到外婆送的香包和奶奶做的花繩。我特別喜歡把香包掛在床頭,然後在手腕腳踝上都繫上花繩,那時候覺得端午那天很特別,有好吃的粽子,還有那麼多平時沒見過的好玩的東西。現在長大了,很多年不戴這些了,可有時也想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和奶奶撒撒嬌,討點香包和花繩,彷彿自己從未離家,從未離開她。

圖/尚雪 北京體育大學

每逢端午前夕,家裡人會在門前、窗前懸挂艾草,辟邪驅蚊。湊近艾草,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印象里,端午節時母親總會買好幾把艾草回家,門前、陽台、窗戶上都插上一束艾草,大約一周左右艾草就會枯,母親會把它們收起來,給我們感冒時泡腳用……這份端午記憶一直陪伴我們成長。

圖/唐玉琴 合肥幼兒師範

記憶里的端午節,是奶奶手包的粽子,量大肉足,各個油而不膩。包粽子的時候,奶奶不準別人插手,必須自己親手完成所有的工序,絲毫馬虎都沒有。她說,這樣的愛才足…小時候的我不懂奶奶為什麼明明可以簡化工序,可非要慢慢弄十幾個小時,後來才明白,這都是因為最好的愛是容不得半點偷工減料的,粽子承載著我對奶奶的記憶……

我們不需要明白習俗是為何而來,食物是從何而起。

我們更願意相信,長久的存在必然有它的精髓之處。我們就是願意世世代代延續,讓「家」的味道綿延不斷。

圖/唐玉琴 合肥幼兒師範

老蘭州人的端午食俗,亦和其他地方有別。因為蘭州地處內陸,既不產糯米,又不產粽葉,再加上交通不便,所以老蘭州人多數都不會包粽子。蘭州人的端午食品是甜醅子。過去,從端午節前三天開始,家庭主婦們就開始買甜酒米曲子,煮麥釀製甜醅子,準備在端午節這天食用。釀好的甜醅子,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之間還要互相贈送品嘗。

圖/劉娜 蘭州文理學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