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人的夏至感喟

詩話節氣

謝 君

「夏至陰生景漸催,百年已半亦堪哀。」夏至在的二十四節氣中排在第十位,卻是出現最早的節氣之一,早在《尚書·堯典》中就有記載。夏至一般出現在公曆六月二十二日前後。古人早就觀察到這一天太陽最高,白晝最長,夜晚最短,且從此陽盛極而衰,陰衰極而盛。因此,夏至是陰陽此長彼消的分水嶺,具有標誌性意義,很容易引發詩人們的感喟。歷代寫到夏至的詩詞不在少數。

上文那句出自「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劉基的《夏日雜興》(其六),劉基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然而,他的前半生也曾受盡蹉跎,鬱郁不得志,空有才華和抱負而不得施展,一度歸隱家鄉青田山中,發憤而著詩文。他寫這首詩的時候,應該就是在出山輔佐朱元璋之前的隱居時光。年近半百,壯志未酬,功業未成,英雄空老,對時序的變遷極為敏感,又恰逢夏至,陰生而景變,更是觸發了他內心緊繃的那根敏感神經,生髮出對歲月、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在詩歌史上,像劉伯溫一樣因時序的變化而興起對時間、對生命、對人生、對夢想的感喟可連成一條長河。而在這長河中,夏至是一個重要的坐標。

由於從這一天開始白晝越來越短,因而人們眼中的夏至首先是光陰流失的標識,生髮出的感喟首先是針對於時間和生命而來的。如唐代文學家權德輿在《夏至日作》一詩中寫道:「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璿樞」就是北斗星。北斗星不停運轉,四季更迭,倏然之間,就到夏至,陰氣從這一天開始滋長。詩人敏銳感知到時間的流失,雖無多言,字裡行間卻儘是他對夏至猛然到來的驚愕與對時光飛逝的惋惜之情。

宋代詩人張耒同樣從節侯與景物的漸變中體會到時間的流失、生命的變遷以及造化的偉力。他在《夏至》詩中感慨道:「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干雲樹,安得保芳鮮。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從夏至日起,陰陽力量比對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陽主生而陰主殺,意味著從此殺生更柄;陽為暑,陰成寒,意味著從此寒暑更變。一切生命都在不斷變化,沒有什麼能永葆鮮活,世界在漸變中運轉,造化非人力所能改變。詩中深含哲理,是作者由夏至的陰陽變化而獲得的對宇宙、對生命運行變化的深刻領悟。

夏至所引發的時間飛逝感還很容易帶動人們對親友、故鄉以及往昔的思念與回憶。唐代詩人令狐楚在夏至這天想到自己的年事已高,遠離故鄉,親友凋零,不禁生髮出無限感慨,希望能飛上天門,上訴天公:「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

同樣因夏至的到來而興起了懷鄉思歸之情的白居易,寫下了《思歸》詩:「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塊然抱愁者,長夜獨先知。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這時的白居易初任校書郎,正值夏至,因時序的變遷,想起了自己因官離家多時,遠離父母,不能盡孝養親,心懷憂愁,思親懷鄉,意欲歸去。這一切皆因「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而變得異常強烈。

除了思親懷鄉外,白居易在夏至這天還想起了朋友以及與朋友們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在《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一詩中,他寫道:「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水國多台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當年在蘇州的夏至日,詩人與朋友們大擺筵宴,吃粽子,烤鮮鵝,歌酒載船,好不快活。如今十數年已過去,大傢俱老矣,只能向東遙望著蘇州,在記憶里回味江南夏至時的美景與美事了。

類似的夏至詩歌我們不能一一列舉。總之,夏至因其標誌性的意義,總是周而復始地提醒著人們時光在飛逝,生命在老去,親友在零落,夢想在遠去,怎能不引發人無限感喟。這些感喟,古今一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