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勞動者 航天英雄楊利偉做客《朗讀者》

他們是最努力的勞動者,他們是最榮耀的勞動者——在五一小長假即將結束之際,衛網君將近期4個與航天有關的談話類節目推薦給大家:一個航天英雄、一個科技狂人、一個科幻教主,一個衛星女神。聆聽他們的講述,從明天起,繼續瘋狂工作、快樂生活。

(點擊上方「衛星與網路」進入公眾號,查看另外三篇精彩講述)

近日,航天英雄楊利偉做客央視口碑爆棚的2017年新檔節目《朗讀者》,圍繞主題「第一次」,分享他難忘的飛天任務。

從2003年成為「飛天第一人」之後,楊利偉接受過不知道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媒體採訪;他本人也將飛天經歷與感受付諸紙上,出版了自傳書籍《天地九重》;而互聯網上也階段性地流傳著關於這位航天英雄的各種飛天軼事。應該說,想要從這段經歷之中再挖「新料」,是有相當難度的。

《朗讀者》的形式非常新穎,分享故事與聲音,用朗讀傳達情感,讓觀眾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情感之美」。那麼,楊利偉在節目中能否還有新「爆料」?傳達出了哪些,能夠讓人為之動容的情感及感受?

感受一:瀕臨死亡

2003年10月15號9點整,神舟五號飛船載著楊利偉,由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過程當中有個驚心動魄的26秒。

楊利偉:大概在飛離地面三十幾公里的時候,火箭發生了振動,是個低頻震動,給我的感覺是一個瀕臨……快堅持不住的感覺,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那感覺就像四周圍都是大鼓,自己坐在中間,然後敲鼓震動得覺得忍受不了。

因為當時的測控、攝影攝像跟蹤技術,都沒有現在那麼發達。所以發射以後,在指揮大廳大屏幕上看到的返回艙里的畫面,看上去像靜止了。大家安靜極了,特別緊張。我記得很清楚,到三分二十秒的時候,整流罩打開,因為是白天發射,返回艙舷窗一縷陽光照進來,特別刺眼,我眼睛就眨了一下。他們後來告訴我,當時在指揮大廳里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你們看,他還活著,他眼睛在動!」

我當時不知道這是一個異常的情況,我以為它正常就是這樣的,是我人不行。回來之後和工程人員交流時(才知道這是不正常的),我們在後來的任務當中把它的頻率移開,就(把這個問題)完全解決掉了。

如果說當時我的飛行相當於坐綠皮火車,現在宇航員的飛行肯定就是坐高鐵了。

衛網君小記:

在2017年的節目現場,觀眾們聽完楊利偉的講述都大笑著鼓掌。但回想當年,真的很難想象,那26秒鐘,楊利偉經歷過的痛苦,及指揮大廳中航天人們的緊張心情。

爆料一:「臨危」請戰

2003年,神舟五號任務當年,世界範圍內發生了不少航空災難,美國、俄羅斯、巴西,有航天員罹難的。在這種情況下,對既定的神五發射任務,對航天員的心態,是否有影響?

楊利偉:我記得特別清楚,在2月1號,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的時候,我們在過春節。那個時候組織把我們所有的航天員集中在一起開了個座談會。但實際上後來,這個座談會就變成請戰會了。

我們航天員也都知道我們從事的工作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但這不單單是我們選擇的一個任務或者職業,更多的,是對國家和民族的一種承諾一樣的責任。

感受二:家人的擔憂

主持人董卿問到:您的家人在得知您10月15日要去執行這樣一個任務之後,他們是什麼樣的反應?

楊利偉:我實際上看得出來,我的父親母親、愛人、孩子,還都是擔心的。我父親趴在家裡的窗台上,一根一根地抽煙,整晚沒有睡覺。我母親、我愛人,她們都是這樣(擔心)的。

我們的很多的工程人員同樣是這樣。當我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推進到200公里進入軌道了,就是發射取得成功的時候,我們的零號指揮員,將話筒扔到旁邊(熱淚盈眶),很多在場的老科學家們,白髮蒼蒼,也在哭在流眼淚。

航天員是祖國和人民用智慧的雙手送入太空的,實際上這個說法一點都不為過。

感受三:捨不得睡覺、美得窒息

楊利偉:第一次飛天任務是21小時23分。飛行時間對我來說太珍貴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想利用起來,然後就捨不得睡,在上面想體會更多更多的動作(衛網君註:楊利偉說這句話時,節目配的視頻是——當時他在載人艙中,對著鏡頭飛本子、飛筆,自拍一口咬住飛在空中的東西——我們的英雄也是萌萌噠!),想回來之後給後續的航天員提供一些依據。

在太空看地球,美得無法想象。

這是一種,讓你透不過氣的感覺。以前我們在媒體上也看到過國外的航天員拍的很多地球的照片,但當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們人自己,也可以在太空中俯瞰人類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的時候,這一刻不單單是視覺上的,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衝擊。

爆料二:並沒有滿臉是血

楊利偉:返回時,第一次接地還是比較重的,那一瞬間實際上飛船又彈起來了,之後又有第二次接地。二次接地時,把我的嘴磕了一口子,前一段我看網上說我因為這個滿臉是血,實際上並沒有。當時我臉旁邊的一個麥克把我的嘴磕破了,實際上當時都沒感覺到疼,就突然間一麻,我感覺可能是不對勁了,然後就出血了。手邊沒有更多的東西,我就把我的航天員手套摘下來,裡面還有線手套,就用這個手套去止血。

感受四:自豪和榮耀

返回到地面的那一刻,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受和心情。

楊利偉:實際上那個時候,內心還是非常激動和興奮的,真的有一種回家的感覺!當時是凌晨6點多,非常巧合,跟天安門升國旗是同一時刻,太興奮了。

很多人現在還在問我,看你從艙里出來的時候傻愣愣的,在想什麼?當時的情況是,因為我們的第一次任務要求自主出艙,就是我要能夠從艙內自己走出來,我記得,當時我們的醫監醫生老要扶我,我說沒問題,我可以走出去;我上去的時候,看到了周圍很多人在歡呼雀躍,聽到很多人在喊:「利偉你說話、你說話。」所以當我聽到這個的時候,我說了出艙后的第一句話:「我為祖國感到驕傲。」。現在如果回過頭來問我,還有其他的語言能表達當時的心情嗎?

真的是沒有。

衛網君小記:董卿小姐姐在節目中的總結相當到位——「其實當一個人的第一次,能夠跟國家跟民族甚至跟整個人類的進步關聯在一起的時候,那是怎樣的一份自豪和榮耀。」

「第一次往往是需要勇氣的,但第一次也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是升華,很多時候個人的第一次也帶著深深的時代的烙印,甚至是國家的記憶,就讓我們去感謝這些機遇,也感謝賦予了這些機遇的,我們偉大的時代。」

回顧:2003年的10月,38歲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在太空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人千年的飛天夢想,使得成為繼前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靜下心,一起聆聽《朗讀者》節目中楊利偉的講述與朗讀——他和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的四名大學生共同朗讀了作品《天地九重》。楊利偉表示特別想借《朗讀者》的舞台,表達對於戰友、同事以及為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背後的每一個人的敬意。

楊利偉及4名北航學生共同朗讀的《天地九重》節選:

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無可比擬。

以前不知道文學描寫中「美得讓人窒息」是什麼情形,而此時我真的是屏住呼吸,久久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激動得不得了。

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渾身散發出奪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著淺藍色的紗裙和白色的飄帶,如同天上的仙女緩緩飛行。

我無法形容內心的喜悅和傾慕,養育我們的地球母親,您太完美了。我仔細端詳這美麗的星球,生怕錯過一處風景,我深知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美景,而這唯一的機會幸運地降臨到我身上,我一定要替所有人好好看看她,我一邊看,一邊不停地按動相機的快門,我要留下所有我見到的奇異景色。

地理知識告訴我,地球上大部分地區覆蓋著海洋,我果然看到了大片蔚藍色的海水,浩瀚的海洋驕傲地披露著廣闊壯觀的全貌,我還看到黃綠相間的陸地,連綿的山脈縱橫其間,我還看到我們平時所說的天空,大氣層中漂浮著片片雪白的雲彩,那麼輕柔,那麼曼妙,在陽光的普照下,彷彿貼在地面上一樣。海洋、陸地、白雲,它們呈現在飛船下面,緩緩駛來,又緩緩離去。

我知道我還是在軌道上飛行,並沒有完全脫離地球的懷抱,沖向宇宙的深處,然而這也足以讓我震撼了,我並不能看清宇宙中眾多的星球,因為實際上它們距我們的距離非常遙遠,很多都以光年計算。

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宇宙的廣袤真實地擺在我的眼前,即便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個飛天的人,我已經跑到離地球表面400公里的空間,可以稱為太空人了,但是實際上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僅像一粒塵埃。

雖然,獨自在太空飛行,但我想到了此刻億萬人翹首以待,我不是一個人在飛,我是代表所有人,甚至於人類來到了太空。我看到的一切證明了航天技術的成功,我認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達一下,我拿起了太空筆,在工作日誌的背面寫上了一句這樣的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人來到太空了。」

綜合整理:黑法絲

推/薦/閱/讀

融入人民生活,推動文明進步

——談「航天+」的理念與實踐設想:

《航天技術民用的新發展、新機遇》《新的社會形態將如何發生?》《淺結合、深結合與融合》《新常態下的「航天+」》《鼓勵創新,也包容失敗》《航天產業突圍正逢時》

商業航天與航天商業化:

《商業航天倒逼航天商業化》《淺談航天商業化與商業航天的概念》《航天商業化與商業航天的憂心》《航天商業化與商業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時代:

《迎接大航天時代的到來(上)》《迎接大航天時代的到來(下)》

北斗白皮書的產業化解讀:

《獨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白皮書的產業化解讀:北斗的未來在世界》

社評文章:

《小衛星大躍進局面高燒不退 衝動背後深層原因剖析!》

《的商業航天怎麼玩?軟銀+「一網」模式分析》

《產業觀察:航天雲網 荊棘路》

《混改,為商業航天和航天商業化打開的一扇窗》

《重磅!70億的商業用戶,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偉大事業面前,唯年輕與狂熱不可錯過!》

《為航天設立遠大目標!》

航天技術民用及二次開發:

民用航天:航天夢想與現實的交匯

《航天技術民用轉化機制的兩個範本:基於NASA和ESA的分析》

《構建航天技術轉讓機制的思考》

《航天技術改變人類生活:從肌膚保養到太空育種》

分享最前瞻性話題,

傳遞最正能量聲音。

衛星應用領域第一刊

衛星與網路

聯繫我們

內容、營銷合作請聯繫:

微信號:nongyan258766

投稿郵箱

Emil:[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請聯繫:

Emil:[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